颠覆概念,为越剧找前途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时间:2019-12-30
上世纪30年代, 戏曲评论家齐如山在与梅兰芳的书信中提到自己对京剧的3个设想:做世界巡演、开一间学校、建一座剧场。后来,在齐如山等人的帮助下,梅兰芳走出国门,前往美国演出。再后来,有了戏曲的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在首都北京,以梅兰芳命名的剧院也早已落成投入使用。 “我也想有个自己的剧场,尤其是在杭州这样一座旅游城市。”说这话的是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许多去国外旅游的人都会把美国百老汇、伦敦西区、东京宝冢、首尔大学路作为必游之地,那里有经典的剧目、一流的剧场。如果杭州也有这样一座剧场,未来,人们到杭州旅游,除了游西湖、逛灵隐、品龙井,还可以赏越剧。”如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 18年打造剧场综合体 今年9月26日,茅威涛领衔主演的新版越剧《梁祝》在浙江杭州小百花越剧场上演,这也是该剧场的首场演出。这个剧场是设计师李祖原在看完越剧《梁祝》后产生的灵感,将梁祝化蝶的意境融入到剧场中——从天台的灯到剧场外观、从墙体镂空到内部装饰,每个细节都体现出蝴蝶的灵动,该剧场也因此被戏迷称为“蝴蝶剧场”。 很多年前,茅威涛还是小百花越剧团的团长。一次,她随剧团去日本演出,日本媒体将小百花越剧团比作中国的宝冢歌剧团。她对这个称呼很好奇,了解后才发现,宝冢歌剧团在日本多个城市都有驻场演出,很多日本年轻女孩儿都梦想成为宝冢歌剧团的演员。“越剧也应该这样,这是我们自己的文化。”茅威涛想。 从选址到最后落成,小百花越剧场花了18年。建成投入使用的越剧场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内设一大二小3个剧场,分别为大剧场、黑匣子剧场以及经典剧场。此外,剧场拟设戏博馆、艺术电影院、票友俱乐部、艺术餐厅等配套设施,囊括了围绕看戏而展开的各种城市文化业态。 去年,茅威涛正式卸任小百花越剧团团长,出任百越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剧场建好了,新问题又摆在了茅威涛面前——剧场如何经营?中国传统戏剧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看戏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但如今,进剧场看戏却成了一件非常稀罕的事儿,剧场如何良性发展下去,又用什么作品驻场? 当下不少艺术院团热衷于命题作文,新戏演完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在茅威涛看来,这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艺术尊严和产业成绩并不矛盾,有想法、有态度的观众需要更多元化的选择。”茅威涛态度鲜明。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从原创剧目《五女拜寿》开始,小百花越剧团历经35年发展,始终遵循着面对越剧本体与现代观众而创作的艺术逻辑,以《陆游与唐琬》《西厢记》《梁祝》《春琴传》等作品享誉戏曲界。用这些作品驻场观众会买账么、旅游市场的观众和戏曲迷又有着怎样的区别……带着这样的思考,茅威涛和她的团队着手创作了江南民调新版《三笑》。 百越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郭小男作为新版《三笑》的编导,将一个风流才子猎艳的俗套故事改编为一部艺术家为追寻灵感化身为奴,在挥金如土的豪富俗世中寻回自我、收获爱情的人间喜剧。音乐结构上,著名音乐制作人捞仔与郭小男联袂操刀,创造了戏曲音乐江南民调式的全新风格,融合了江南小曲《茉莉花》《采茶曲》《姑苏风光》《月儿弯弯照九州》《银钮丝》以及评弹、越剧音乐为元素。舞台上,演员们载歌载舞,唱RAP、玩摇滚,机械装置从天而降,声光电效果逼人眼球,各种新闻热点、网络流行词夹杂其间。 这样大胆的设计还是越剧么?在很多人看来,戏曲面对旅游市场,如何把握度很重要,稍有不慎就流于低俗。“驻场演出的作品对观众的认知有要求,比如故事本体是否家喻户晓,曲调是否复杂丰富,还有吴越的音乐结构问题。”郭小男说,“新版《三笑》的故事易于理解,也极具现代感,其审美属性跟戏曲也不一样。苏州故事用越剧唱可以,但同时,体现苏州特色也绕不开评弹、《茉莉花》、无锡民歌等元素,把这些融合到作品中,成为我们开拓市场的新尝试。” 12月16日,在小百花越剧场,几百名国内旅游行业的专家以及旅行社负责人集中观看了新版《三笑》。2020年1月2日起,《三笑》将以每年200场的规模,在“蝴蝶剧场”驻场演出。 剧种走向市场才有前途 早年时,茅威涛迷上了迈克尔·杰克逊,特别想把霹雳舞放到越剧里,没办成。后来她和舞蹈家金星合作,在新版《梁祝》里将越剧和现代舞进行嫁接;在《寇流兰与杜丽娘》中把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混搭在一起;新概念越剧《江南好人》不光加入了爵士舞,甚至改变了传统戏曲的样态。这次的《三笑》也是如此,与其说它是一台越剧,不如说它是一场秀,不仅将茅威涛创新敢闯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更与文化和旅游融合有了千丝万缕的关联。 在茅威涛的观点中,即便传统戏曲也必须具备现代性,跟当下接轨。如果戏曲只停留在农耕时代的思维和理念中,就会被现代观众抛弃。即使年轻人愿意走进剧场,很多人也会把戏曲当成秦砖汉瓦、当成古董去看。而中国戏曲本应像西方话剧一样在市场上竞争,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所以,它必须在创作理念上跟时代接轨,故而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与其说是戏曲创新的推手,不如说是给了戏曲一个生机。 茅威涛希望,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背景下,新版《三笑》能以驻场演出的形式闯荡出更广阔的演出市场,最终让越剧这门艺术得到长远发展。(记者 胡克非) 编辑:张瑞琪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