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演艺 >

电影《黄河入海流》陕西渭南首映式成功举办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宋光 时间:2019-12-26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宋光)“传承黄河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12月25日晚,电影《黄河入海流》渭南首映式在渭南国际影城举行。

中共渭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电影《黄河入海流》总顾问王玉娥,中共渭南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杨建秦,中共渭南市委网信办主任侯斐,中共大荔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亨等出席首映式。

据悉,电影《黄河入海流》是由媒体人史佳担任总制片,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著名导演王明军编剧、执导,杨李鸿、胡蝶、雷芳萍担任出品人,国内知名演员杨新鸣、王双宝、胡晓莉联袂主演的农村题材主旋律电影。

王玉娥在首映式上致辞,她说,影片《黄河入海流》故事背景和拍摄外景全部取自渭南,借此首映式机会,对影片圆满完成摄制和审核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影片主创团队再次回到渭南表示诚挚的欢迎。电影《黄河入海流》通过黄河岸边小村里的感人故事,塑造了黄河文化哺育下的“好人”群像,反映了乡村振兴的新成就,展示了新时代农民群众的新风貌,是一部小成本体现大制作、小切口讲述大故事的主旋律影片。这部影片,讲述了黄河岸边的枣乡群众通过大力发展冬枣产业致富,以及致富后的乡亲们关爱集体、热衷公益、尊师重教、见义勇为等好人“群像”,尤其以卜家人为代表的群众对教育事业的向往、奉献和传承,凸显了黄河岸边劳作的人民朴实、善良、坚韧的品格,让人肃然起敬。电影从语境、心境、环境三个方面,以细节取胜,以真情感人,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渭南这块土地上深厚的人文情怀,真实展现了渭南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是一部展示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弘扬时代精神的好电影。希望电影出品方把影片宣传好发行好,让更多的观众能够欣赏这部精彩影片,进一步弘扬黄河文化,凝聚奋进力量。希望渭南市各级各部门,拿出切实的举措,传承好、保护好、弘扬好黄河文化,为渭南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凝聚精神力量。

电影《黄河入海流》讲述了发生在黄河岸边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情节围绕古渡小学的去和留展开、推进。老校长卜老师,在得知学校因硬件、软件和师资达不到要求要被撤掉后四处奔走,想方设法要留下拥有117年光辉历史的学校。他在教育局雷局长办公室的“苦口婆心”、他在黄河岸边“都去享受了谁来做贡献”的疑问、他去找即将大学毕业的儿子正学渴望他回村教学未果后那步履蹒跚的背影、他看到儿子正学回到家里那一瞬间的“窃笑”、他听到儿子正学在黄河边向青梅竹马的女友大吼着“对不起”那无奈纠结的眼神、他望着大儿子兴儿因救落水孩子不幸离开妻子那撕心裂肺的哭叫的场景的满脸凄凉、他看着儿子正学和女友秀云带领孩子们在崭新的教学楼前做操那欣慰又有点失落的眼神……村里能人“郭司令”的悄然资助电脑,村支书在雷局长视察学校时为留下学校的“大包大揽”,村干部及冬枣种植大户全票通过“建新学校”的决议等等等等,还有贯穿整部剧的那位身患糖尿病的兴儿,他憨厚、能干,知礼仪、懂孝道……这些镜头都给人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和思考。正是这些小人物身上那点点“平凡”,汇集成了不平凡,他们都坚守在黄河岸边,坚守着自己的那份责任,传承着黄河文化,弘扬着民族精神。

影片中还穿插了黄河风情和陕西民俗,成为一大亮点。通过“细狗撵兔”、“打枣子”、“唱戏拜师”这些独具地域特色的镜头,给影片注入了大量的当地文化元素。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是渭南人民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编辑:小树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