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唐诗与长安” 进校园 点亮青少年文化传承路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成艳妮 时间:2025-10-18

10月18日,西安中学的阶梯报告厅内,诗声朗朗,墨香四溢。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长安新篇”文学大讲堂——“唐诗与长安”进校园系列讲座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由西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西安市作家协会与西安中学联合主办,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让跨越千年的唐诗与当代青少年展开了一场生动的对话,为传统文化传承开启了新的篇章。

a6b034fe84098b293efcd012be565248.jpg

52f1a50e4574a54a89614c5340ca343f.jpg

西安中学副校长左宏莉主持活动

以诗为媒,厚植文化根脉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活动在西安中学宣传片和诗歌社学生们气势恢宏的集体吟诵中拉开帷幕。学生们饱满的热情和激昂的吟诵,瞬间将现场气氛点燃,也让所有人感受到了唐诗的独特魅力。西安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蔡鑫,西安市作协副主席杨莹、高亚平,西安中学副校长胡杰、左宏莉等领导嘉宾,与长安唐诗之旅发起人、长安区作协名誉主席王渊平,西安文理学院副教授李志瑾,西安财经大学文学博士杨晨洁,西安市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左右,陕西省散文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李昊等专家学者,以及西安中学45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了这场文化盛会。

074ae48b0dd77236168a638e26eaef06.jpg

西安市作协副主席杨莹致辞

b5592074787d22d7ff3a0f8bfd86b0b3.jpg

西安中学副校长胡杰致辞

杨莹在致辞中指出:“唐诗是长安的‘活化石’,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兴衰更迭与风土人情;长安是唐诗的‘根’,以包容厚重的气度滋养出李白、杜甫、王维等一代诗坛巨匠,最终成就了唐诗的巅峰。”她表示,西安市作协将持续深入学校,组织开展“唐诗与长安”系列讲座,让唐诗从课本中“走出来”,让长安文化从历史中“活起来”。

胡杰在致辞中着重阐述了活动对青少年文化素养培育与唐诗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西安中学诗歌社学生代表高瑞欣分享了青春视角下对唐诗的理解与热爱,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d0293e704233e81ef56588a0c632bc57.jpg

西安中学副校长胡杰为西安市作协“唐诗与长安”进校园特邀教师颁发聘书

46d67af5d1bb7bb8ffe05c89886fac02.jpg

西安市作协副主席高亚平向学生赠送《唐诗三百首》

多元形式互动,让唐诗“活”起来

启动仪式上,一系列务实举措标志着校地协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迈入了新阶段。西安中学领导为西安市作协“唐诗与长安”进校园特邀教师颁发聘书,这些专业教师将为学生们带来更加系统、专业的文化课程,为后续常态化教学提供坚实的专业支撑;西安市作协向学生赠送《唐诗三百首》等经典书籍,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书籍,如同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学生们的心田;西安市文联领导为西安中学授予“长安新篇”青少年文学创作实践点牌匾,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学校文化育人成果的充分肯定,更意味着将在此打造青少年文学创作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基地。

a5180d94870453b45ab7c5a4e4527d93.jpg

西安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蔡鑫为西安中学授予“长安新篇”青少年文学创作实践点牌匾

如何让千年唐诗真正走进青少年心中?活动特别设计的“现场文化体验”环节给出了精彩答案。通过“吟唐诗・诵长安”“写唐诗・品墨韵”“话唐诗・解文脉”“悟唐诗・共交流”四大板块展开的沉浸式互动,让诗词从纸页间“立”起来,“活”起来。

ef087ff88c4edc21be9dca0b43f3f3bd.jpg

在“吟唐诗・诵长安”环节,学生们分角色吟诵《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经典诗篇,配合手势、古筝等艺术形式,将诗歌的韵律美与意境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西安市作协副主席杨莹从发音韵律、情感表达等专业角度进行点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境界。

“写唐诗・品墨韵”环节中,学生们现场挥毫泼墨,用软笔、硬笔书写唐诗名句。西安文理学院副教授李志瑾结合作品,详解 “唐代楷书笔法”与“书法与诗意的融合”,揭示书法作为“无声之诗词”的艺术关联,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艺术的相通之美。

ac9eaa5f5cc2a0ca80728a60c4acc01e.jpg

西安财经大学文学博士杨晨洁进行《唐诗字句里的长安肌理:繁华与烟火》主题分享

“话唐诗・解文脉”环节,杨晨洁博士带来《唐诗字句里的长安肌理:繁华与烟火》主题分享。她结合“春风得意马蹄疾”“夜半钟声到客船”等诗句,串联诗人际遇与城市风貌,从“曲江流觞”的文人雅趣到“西市胡商”的市井烟火,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触摸唐诗里鲜活的长安。

最后的“悟唐诗・共交流”环节,学生们围绕“如何理解唐诗中的家国情怀”“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诗词文化”等问题积极提问。杨晨洁结合自身研究,以生动案例、通俗语言深入浅出解答,引发学生强烈共鸣,现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为进一步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长安风物与诗人故事,活动现场同步发布“唐诗与长安”主题征文活动。通过文字创作的形式,引导青少年将课堂所学、现场所感转化为个性化表达,让文化传承从“输入”走向“输出”。

da0ef97cea0710297aeb04352d4605aa.jpg

持续推进唐诗文化进校园

本次活动是落实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打造唐诗文化品牌实施方案》的具体实践,旨在教育引导全市青少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唐诗文化基因,增强青少年民族文化自信,助力西安“文化兴市”战略深入实施。

据悉,“唐诗与长安”进校园系列讲座活动将以“仪式、互动、多元、体验”为特色,在西安市多个中学持续推进。西安市作协相关领导表示,未来将通过丰富多样的途径与方式,引导青少年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活唐诗文化基因的时代活力,让唐诗文化在校园中绽放新的光彩,为西安打造独具特色的唐诗文化品牌贡献文学力量。(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成艳妮)

 

编辑:梁飞燕         责编:林夕           终审: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