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陇县新集川镇“农民夜校” 让文明新风拂散陈规陋习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张建英 时间:2025-10-14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张建英)傍晚六点半,宝鸡市陇县新集川镇铁马河村的文化广场渐渐热闹起来,村民三三两两搬着板凳聚到路灯下,等着农民夜校开讲。“以前天黑就窝家里看电视玩手机,现在都爱来夜校听课!”铁马河村村民苟新元笑着说,“老师用咱们的家乡话讲课,听得懂、记得住。”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新集川镇的各个村庄已成常态,这个距县城42公里的偏远山区乡镇,曾经被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困扰,为破解这一难题,新集川镇整合宣传、民政、司法等部门资源,组建起“专家学者+乡贤能人+驻村干部”的师资队伍,把夜校打造成移风易俗的主阵地。 “前年给儿子办婚事,彩礼加上酒席花了30万元,现在还在还债。”新集川村村民崔保成在夜校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经历时,引得在场群众连连叹息。而种植烤烟的张永胜则讲述了选择低彩礼后,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年增收5万元的故事,两种经历的鲜明对比让村民们深受触动。“我们把政策翻译成村民通俗易懂的话语,比如‘宴席不超20桌,礼金不超200元’,”新集川村驻村第一书记何清泉说。夜校不仅讲理论,更让群众当主角,自编自演的小品《嫁女》把低彩礼家庭的和美生活演成了“连续剧”,村民闫芳军登台讲述“省下8万元彩礼搞电商,一年增收10万”的真实故事,成了最受欢迎的“爆款课”。 “老人过寿能不能办酒席?”面对村民提问,夜校专门开设“议事角”,镇村干部和法律顾问现场解答,最终形成“70岁以上祝寿可办宴但需报备”的村规。这种“群众提需求、夜校给方案”的模式,已催生12项村民自治规范。李家庄村村民李红霞满意地说:“现在红白事都按新规矩办,家家省心!” 如今,夜校还实行“群众点单”模式,根据需求开设“家风故事汇”“防范婚恋诈骗”等新课程。据统计,通过三年探索,新集川镇彩礼金额平均下降20%,“零彩礼”“低彩礼”婚姻占比逐年提升。夜幕下的农民夜校,正让“小事不办、白事简办、喜事新办”的新风吹进山乡的每个角落。 编辑:魏娟 责编:林夕 终审:张建全上一篇:陕西省成功举办2025年全省网站平台网络举报工作培训班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