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凤翔区:“十四五”综合实力攀新高 “一区四城”建设绘就发展新图景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杨红军 时间:2025-09-05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杨红军)9月4日,宝鸡市新闻办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凤翔区专场。凤翔区委副书记、区长刘维军和相关领导在发布会上全面介绍了自“十四五”以来,凤翔区紧抓撤县设区历史机遇,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实施五大战略、建设“一区四城”,20项规划指标中超额完成11项,GDP突破294亿元,在工业升级、项目建设、城乡融合、文旅繁荣、民生提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凤翔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历史底蕴与发展新篇交织 综合实力稳步攀升 凤翔,古称雍,作为华夏九州之一,承载着两千余载建县设府的历史积淀,是秦雍文化、凤酒文化的核心发源地。2021年撤县设区后,这片1179平方公里的土地,辖12镇160个村、9个社区,51万群众开启了融入宝鸡主城区、争当发展排头兵的新征程。 截至2024年底,凤翔区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全区GDP达294亿元,其中财政收入7.3亿元,人均GDP突破7.8万元,较“十四五”目标超额26.5%。在20项规划发展指标中,11项提前超额完成,涵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关键领域。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47户,是目标值的3倍多;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9.3%,远超3%的目标增速;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GDP能耗累计降低率等生态指标也超额完成,展现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的良好态势。 项目驱动强引擎 产业升级筑根基 “一切工作项目化,动员一切抓项目”,这是凤翔区推动发展的核心理念。“十四五”以来,该区累计谋划储备项目超2000个,实施建设项目1100多个,建成投用800多个,完成投资400多亿元,争取中省市资金109亿元。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累计招引项目800多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到位资金650多亿元,华山论剑酒庄、西凤酒4万吨制酒等7个项目获全市大项目奖及特别奖。 产业升级方面,凤翔区聚焦“白酒、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链,打造三大工业园区,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白酒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成效尤为显著。总投资397.6亿元的西凤酒城加速建设,核心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产业链企业增至58户,2024年营收148亿元,“西凤酒”品牌价值跃升至3336.83亿元,红西凤首次出口澳大利亚,工业旅游跻身国家示范行列。能源化工产业集聚43户企业,2024年营收63亿元,绿色循环发展体系基本形成;装备制造产业实现突破,全国首架吨级液氢电动垂直起降无人机成功试飞,高性能丝锥填补国内空白。 同时,凤翔区提前布局人工智能、临空经济、氢能等10个新兴产业,成立五大产业专班,编制产业链建设图谱,谋划建设钛合金新材料产业园等“园中园”,为未来发展抢占新赛道。 城乡融合提质效 文旅繁荣添活力 撤县设区以来,凤翔区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推动城乡面貌蝶变。47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8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相继落地,秦凤路、东大街全面焕新,20.3公里雨污分流管网建成投用,城区智慧停车等民生项目加速推进,“干净凤翔”行动投入7000余万元,城乡环境实现“一眼净”。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宝鸡(凤翔)机场全面开工,银昆高速、菏宝高速路网优化,256公里县乡道路改造完成,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 乡村振兴方面,凤翔区坚持“4+1”特色产业路径,建成省级“凤翔苹果”现代农业产业园,苹果年产量突破30万吨,品牌价值超25亿元;打造凤香型白酒专用粮基地,种植高粱3.5万亩,“虢王红薯”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长青大葱”育苗规模西北第一。创新金融支农“凤翔模式”,16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2024年实现收入1.2亿元,纯利润超5000万元。 文旅融合发展亮点纷呈。凤翔区深度挖掘秦雍、凤酒、苏轼、民俗“四大文化”,东湖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雍城湖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西凤酒酿酒遗址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凤翔木版年画获评全国首批“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凤翔泥塑园入选全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7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0亿元,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民生福祉暖人心 展望未来启新程 凤翔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85%以上财政支出投向民生,“十四五”以来累计支出120亿元,2024年达29.4亿元,较2020年增加8亿元。就业保障有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2亿元,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3万人次。教育质量稳居全市第一方阵,普惠性幼儿园占比100%,高中招生率提升至77%;医疗服务持续优化,“一次挂号管三天”全面推行,200多项检验结果全省互认共享,医共体覆盖镇村卫生机构。养老托育体系不断完善,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所、普惠托育机构14所,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各类救助资金4亿元,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成功。 “十五五”期间,凤翔区将锚定文化建设为第一抓手,深挖秦雍文化这一凤翔历史的“根”与“魂”,通过持续扩大文化影响力、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度,以文化之力助推凤翔走向全国、迈向世界。同时,以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为核心路径,紧扣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全力推动“加快融入主城区、争当发展排头兵”落地见效,为陕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凤翔力量。 编辑:魏娟 责编:小木 终审:慕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