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方寸之间见山河:一枚“报国”火花背后的抗战史诗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5-08-27

WeChat16e9024c143641d5929f256be26398ea.jpg

    中华民国经济部商标局核发的报国牌火柴商标注册证 成艳妮 摄

WeChat49e70bee53b59bc13a75ffbe4f16a34a.jpg

西安中南兴记火柴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火柴厂前身)生产的印有“报国”商标的火花     供图:刘诗斌

在西安市档案馆近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民间集萃展”上,一枚泛黄的“报国”火花(火柴商标)吸引来众多目光。这枚1942年由中南兴记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商标的火花,以军人持枪刺杀的图案和力透纸背的“报国”二字,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抗战精神的缩影。方寸之间,山河峥嵘,这枚小小的火花,不仅是日用品的标识,更是烽火年代里中国人民不屈意志的“微型宣言”。

火花:方寸之地的历史画卷

  火花即火柴商标,也叫火柴盒贴画,有“微型美术”“小型百科全书”“历史的画廊”等美称。抗战时期,火柴是民众生活的必需品,几乎每个家庭都会使用。因此,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物品,火花能够广泛地接触到各个阶层的民众。因其传播范围广、接触面大,也成为抗战宣传的重要载体。

这枚“报国”火花设计极具时代特征:军人全副武装做刺杀状,左右分书“报国”二字,四角标注“注册商标”,方寸之间凝聚着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斗志。彼时,由中南兴记火柴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报国”火花火柴,不仅在陕西地区销售,还远销西北其他四省以及河南、山西等邻省地区,这种广泛的销售网络使得火花能将抗日信息和抗日信念传递至千家万户。

民族工业的抗战突围

  “中南兴记火柴公司是西安火柴厂的前身。”陕西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全国火花收藏家协会西安活动中心主任刘诗斌介绍说,1935年,河南开封大中火柴公司总办刘海楼鉴于时局困难,又适逢陕西鼓励外省工商业来陕投资,便将大中公司的部分机器设备,连同一些青年工人迁至西安,公司投入法币5万元(银圆5000元),在西安东关五道十字选址建厂,定名为中南火柴公司。

资料显示,中南兴记火柴公司年产火柴30万小箱,是当时西北地区火柴工业较为完善的工厂。火柴制作及半成品原料由大中火柴公司总厂供应,开始生产制造钟楼牌和雁塔牌硫化磷和黄磷火柴。抗战爆发后,地处我国内陆较为偏僻的西安火柴业受到较大冲击,中南兴记火柴公司因资金匮乏及原料断绝,无法生产,1939年工厂停业。

1941年,浙江人冯尚文招股筹集资金,经与刘海楼几经洽商,并联合中国银行西北分行投资经营的雍兴实业公司投资,合作接办了停工数年的中南火柴公司,组成官商合办的“中南兴记火柴股份有限公司”。重新开工后,依靠中国银行长期给予贷款支持,中南兴记火柴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巨额利润,几年内便跃居陕西火柴工业之首,其所产硫化磷、黄磷和安全火柴,行销关中地区,远销西北其他四省和河南、山西等邻省地区。

改组成立的中南兴记火柴股份有限公司,于当年11月5日向国民政府经济部商标局申请注册“报国”牌火柴商标,因不符合当时相关规定未被允许注册。1942年5月16日修改后的“报国”商标图样经审查合格,发给商标注册证。抗战胜利后,该商标图案中去掉“还我河山”字样,仍称“报国”牌。

自力更生的科技攻坚

“火柴头擦火主要是由氯酸钾等一些化学材料构成,其中的硫磺来自于西安本地,其他材料如氯酸钾、硫化磷、石蜡等皆依靠汉口、天津等外埠供应。”西安市档案馆编撰的《西安火柴工业》一书显示,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交通运输中断、国内外原料输入困难,为了排解生产困难,保证工厂运转,以西安中南兴记火柴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西安火柴工业通过用一些土方法自制的产品来替代进口原料坚持生产,通过自力更生解决原料问题。因原料来源断绝而停工后,这些公司一直设法寻求硫化磷代用品。1941年,陕西省企业公司治磷实验室以兽骨和硫酸试制黄磷成功。于是,中南兴记火柴股份有限公司聘请该公司研究员肖之仪帮助试制黄磷,解决了黄磷大量生产难题。

抗战时期物资稀缺,为保障市场供应,中南兴记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将在生产中出现的并头、大头等次品火柴重新利用,并以剔庄(散装形式)对外销售,仅收包装费用。“馆藏的中南兴记火柴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印制的‘厚生’‘利用’火花商标,便是特为剔庄火柴印制的专用火花。”西安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火花背面皆书有“本公司副产品散碎粘连火柴,本应废弃,惟值战时物资缺乏,为爱惜物力计,别为剔庄,廉价出售,购用诸君幸垂察焉”的说明,彰显了战时的节俭精神。

为了占领中国火柴市场,日本在侵华期间,以偷税漏税以及反动政府给予的政治上、经济上的优惠条件为竞争手段,在市场上廉价出售火柴,致使我国山东、天津等许多区域的火柴销售市场被其占领。中南兴记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和西安其他火柴企业利用运输经济中的“递延递减”规律,将火柴运输成本分成随运距延长成比例变化的途中成本和运距无关的终点成本,进行火柴销售,与日本火柴进行市场竞争,扩大产品销路。

西安市档案馆馆藏的一张“中南兴记火柴股份有限公司1942年火柴各地销售价格”显示,同一品牌的产品,运到宝鸡、兰州、平凉等地,售价有时比在西安售价还低。在兰州、平凉等接近宁夏和包头的地方,有敌占区火柴销售,中南兴记火柴只能贬价销售,达到与敌占区火柴抗衡的目的。

数字背后的精神丰碑

“‘报国’牌火柴从商标注册成功至1945年抗战结束,总计生产了6068箱(注:每箱1000盒火柴),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军需民用。”刘诗斌介绍,因这一品牌对日寇的抗争寓义得到社会认可,“报国”火柴一直延续生产到1949年。

“在抗战期间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南兴记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坚持生产,自己研制火柴原料,克服了原料匮乏的制约,在原本落后的大后方建立发展起近代企业,发展壮大民族复兴的力量,既保障了军需民用,也在经济上抵抗了日本的入侵掠夺,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强敌坚韧不拔、积极抗争的精神。”西安市档案馆工作人员表示,载有“报国”商标的火柴在市面上流通,起到了宣传抗日的作用,鼓舞着中国将士和民众抗击日寇,使得“报国”这枚小小的火花成为抗日战争中奋战在后方经济战线上可歌可泣的历史勋章,也是记录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民族精神的历史见证。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成艳妮


编辑:林夕

上一篇:秦岭秦人秦声唱响乡村戏曲大舞台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