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当篮球飞跃秦岭:陕南小城“村BA”激活亿元消费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5-08-11

“村BA”比赛现场场外观众 陈阳 摄

8月1日傍晚6点,岚河的风轻轻拂过,驱散了白天的燥热。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漾起粼粼波光。斜拉桥上行人川流不息,卖猪肉的老彭收摊后,和老伴抱着小孙女往“村BA”球馆方向走,这是大多数岚皋人今年夏天的寻常一夜。“今年都是第三届球赛了,儿子和媳妇天天去看,我们也隔三岔五去凑个热闹!”在他们身后,一群游客正站在岚皋“村BA”醒目的slogan“ 展展滴”(岚皋方言,意为“特别棒”)打卡拍照点前合影留念。随后,他们和当地人一起,拥向同一个目的地——“村BA”球馆。这座原本寂静的陕南小城,此刻,因篮球而沸腾的夜晚,才刚刚开始。

篮球,刻在基因里的热爱

篮球早已深植岚皋人的基因中。“ 岚皋人打篮球的历史,比新中国的年纪还大!”80后的谢承昊说起篮球,眼里闪着光。他从小在县城最早的“ 星光球场”边长大,那是岚皋最早的篮球场,也是几代人的集体篮球记忆。“我小的时候,可以不吃饭,但是不能不打篮球。”这位在县篮球队打了10年球的老队员,回忆起童年,语气里满是怀念。

如今,谢承昊的女儿每天下午4点雷打不动去练球,不到8岁的她学习打篮球一年多,已经得心应手。不到5岁的小儿子被爸爸带着看了几场球赛后,也闹着要学打篮球。“去年看完全部比赛后,女儿就主动要求报名篮球培训班。”谢承昊笑着说,“ 现在作业都不用催了,写完就跑去练球。 ”

岚河上,十二生肖竹筏与画舫交错;河岸边,岚皋“村BA”如火如荼

从简陋的星光球场,到全国首个智能开合式篮球馆,岚皋人对篮球的热爱,像一条绵延的河流,流淌了80多年。浙江嘉兴的骆女士连续两年带儿子来看球,“去年暑假看完,他就迷上了篮球,今年还没放暑假就催着我订票。”篮球,在这里不仅仅是运动,更是一种传承和生活方式。

在民主镇枣树村的篮球场上,陈文涛和伙伴们正挥汗如雨地练习投篮:“今年新建的球场让我们有了训练场所,我们要加紧练习,备战明年的‘村BA’!”这样的场景在岚皋随处可见。130多个村(社区)都有自己的篮球场,从田间地头的简易球场到设施完善的现代化球馆,篮球运动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

球馆里的“国际联赛”

20:50,岚皋“村BA”主场馆内灯火通明,山呼海啸。当晚的第二场赛事——黄陵黄帝陵队与渭南临渭区队的对决开始。在结束了第一场比赛和庆祝八一建军节专场活动之后,场上激战正酣,球员们挥汗如雨,每一次精彩的传球、每一个漂亮的投篮,都引来观众席上的阵阵欢呼,可容纳5000余人的场馆座无虚席。

“防守!防守! ”

“好球! ”

“岚皋,展展滴! ”

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伏,将比赛氛围不断推向高潮。最终,经过激烈角逐,黄陵黄帝陵队以81:60的比分赢取了B组的这场半决赛。球馆外,直播大屏幕前同样坐满了观众,当地群众主动将座位让给了远道而来的游客。来自西安的刘先生带着5岁的儿子看得入迷:“我自己本身是篮球迷,带孩子过来是希望他在这种氛围里爱上篮球,健康成长。 ”

岚皋“村BA”比赛现场

岚皋“村BA”已经连续举办3年,今年的第三届巴山汉水“陕西村BA”体旅促商贸活动,更是吸引了来自全国11个省份的110支球队参赛,将进行300余场比赛和600余场文艺展演,从7月持续至10月。赛事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岚皋“村BA”篮球的“热浪”甚至席卷了国际友人。俄罗斯姑娘黄艾莎与球员玩起花式篮球,柬埔寨珍娜公主的异域歌声与岚皋本土文化同台碰撞。“去年岚皋‘村BA’全网点击量15亿次,今年不仅有全省110支球队参赛,连外国游客都来了,真成了‘国际联赛’!”岚皋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局长唐久森笑着说。

赛场外的“经济狂欢”


观众在岚皋“村BA”主场馆观看球赛

场内观众爆满,场外人山人海。走出球馆,扑面而来的是更加热闹的景象。“村BA”主题集市熙熙攘攘,各种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城关镇的冬枚姐端着当天现做的辣子鸡,热情地邀请游客品尝,“我的店在西二路巷子里,比较偏僻,现在游客会通过导航专门找我来买辣子鸡和油渣馍!”她的辣子鸡从春节期间的每天10只,到现在每天可以卖20耀30只。“‘ 村BA’给我们这些商户带来了很大的流量,我的辣子鸡现在也成了网红产品。 ”

在文创展区,陕西多彩盛发纺织品公司的店铺内,很多顾客正在挑选主题文化衫。公司负责人焦省安是岚皋本地人,2022年返乡建厂。借着“村BA”的东风,他开发了3款主题文化衫,日均销售额超万元,今年的销售额已突破30万元。“没想到篮球还能帮家乡带货!”他感慨道。

集装箱集市同样热闹非凡,魔芋酸奶、魔芋凉皮等特色小吃日均销量近千份,成为游客观赛的限定版打卡美食。堰门镇的马珍正忙着给珍珠枣油桃装箱:“这是自家果园的油桃,每天能卖五六百斤,多的时候可以卖到上千斤。”从浙江返乡创业的罗正涛带着自己农场种植的药用百合、土蜂蜜也在现场展销。“这是岚皋独有的药用百合,每天能卖600多块钱。‘ 村BA’举办以来,人流量和游客的增加,带动了本地消费,我的产品也得到了更多的展示机会,销量增加了不少。 ”

这种赛事热度也直接拉动了岚皋县的县域经济。受第二届“村BA”赛事影响,2024年第三季度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1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5% 。今年“村BA”开赛以来,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2.6万人次,酒店民宿入住率高达92%以上,1.4万余名游客专程感受“村BA”的独特氛围。更惊人的是产业联动——两年岚皋县新增1725家店铺,村BA主题邮局、亲子空间等新业态遍地开花。

四季镇副书记叶小曼透露,民宿集群杨家院子在赛事期间日客流量高达6000人,订餐量较赛前上涨113.46%;巴山大草原的日接待量从平时的4000人次激增至6000人次;千层河景区负责人米晨成说:“受‘ 村BA’影响,周末客流量能突破上千人。 ”

从赛事到文旅“ 一座城服务一个人”

岚皋“村BA”的魅力远不止于篮球。赛事期间,晓道竹马、大道锣鼓、巴山唢呐等非遗节目轮番上演,传统韵味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由4位返乡大学生组成的“L4女团”,以青春歌舞巧妙融合乡土文化,进行特色产品推介与岚皋故事讲述,成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亮点。

在“村民大舞台有货你就来”的平台上,近万名群众开展巡游、近千名居民做好志愿服务、800余名文化文艺爱好者无偿参加演出和才艺展示……他们用当地农作物制成时尚服装,把农耕场景搬上舞台,用农具演绎出一幅幅春耕秋收的绚丽画卷。村民摇身一变成为舞台的主人,让乡土文化焕发新生。

“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也有效延长了游客在岚皋的停留时间,”岚皋县文旅广电局副局长唐小娟表示,“形成了‘白天游、夜晚赛’的‘一日游+夜经济’的联动效应。”岚皋县多条集观赛体验与在地游于一体的精品线路,也显著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在巴山大草原,夜幕降临后的篝火晚会如期举行。啤酒音乐节、火锅节等系列活动,让每位游客感受到惬意清爽的夏日。从6月中旬开始,岚皋不少乡镇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夏戏水”系列专场活动,摸鱼、泼水、戏水、水上篮球等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参与。“巴山大草原太美了!”一位游客兴奋地说,“希望更多朋友来岚皋体验这种自然风光! ”

“ 不设门槛、不收门票、不讲排场,停车场免费、公交免费、茶水免费,外地游客一律优先观赛” —— 这条写在“村BA”海报首行的承诺,被岚皋人刻进了骨子里。

在岚皋城区一家理发店前,“免费为‘村BA’球员和志愿者理发”的标语格外醒目。“我这顶多算为‘村BA’出点力,贡献谈不上!”干了20年的理发店老板胡志银说,“看着留着新发型的队员比赛取得成绩,我特别高兴。 ”

“ 一座城服务一个人”的服务保障,让来岚皋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当地人的热情。球员免票、球迷半价、赞助商VIP待遇、景区联动折扣、特殊群体全免。南宫山、千层河等景区与赛事联动,推出峡谷穿越、草原露营等体验项目,形成了“白天游景区、夜晚看球赛”的完美旅游动线。

“ 篮球赛只是引子,我们要的是‘四季IP’。”唐久森告诉记者,岚皋县推出“春踏青、夏戏水、秋BA、冬玩雪”全年文旅活动,将短期火爆转化为长效机制。

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的蓬勃生机

乡村的文体活动正焕发出蓬勃生机!近日,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其中特别强调要推进农文旅融合,点亮乡村消费的新场景。同时大力支持乡村特色文体活动的蓬勃发展。近年来,随着《“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工作方案》的稳步铺开,那些带着浓浓“泥土味”的“村字号”文体活动,已成为持续点燃乡村活力、赋能乡村振兴的亮丽风景。

连续举办3年的岚皋“村BA”,与贵州榕江火遍全国的“村超”、台盘村的“村BA”一起,早已从田间地头一路“打”进了全国视野。它们如同被乡亲们热情点燃的火种,迅速崛起为乡村文化振兴中现象级的“人气王”。这些充满乡村文化气息的赛事,不仅搅热了乡村的日常,更绘就了一幅幅热气腾腾、充满希望的生活图景。

岚皋县庆祝八一建军节专场活动

当体育与乡土文化碰撞,当赛事与百姓生活交融,乡村振兴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这座陕南小城用篮球告诉我们:真正的“出圈”,从来不是追逐流量,而是让每个人都成为故事的主角。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成艳妮(本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图图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