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白水县法院:以司法智慧平衡文化保护与民生发展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高盼成 时间:2025-08-08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盼成)如何在守护千年文化根脉的同时,为地方发展与民生需求注入法治动能?渭南市白水县人民法院的探索给出了生动答案。8月7日,《环境热线》法治特别节目走进该院,聚焦其“实质化解矛盾”“灵活护航发展”的创新实践。 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 作为仓颉故里、魏长城遗址所在地,白水县的文化保护任务尤为特殊。该院专门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巡回法庭,在仓颉庙、魏长城等重点区域建立司法保护基地,深度参与仓颉手植柏“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制定。通过与文旅、生态环境等部门协同,构建起“源头治理、信息共享、专业审判、闭环监督、法治融合”五大机制——从提前介入预防纠纷,到多部门实时互通案件信息,再到专业法官团队审理、定期回访修复效果,形成了“预防+惩治+修复”的全链条保护体系,让文化遗产在司法护航下融入现代生活。 让司法服务“近”在身边 “立案不难、办事不烦”是群众对司法服务的朴素期待。该院坚决落实立案登记制,大力推广“互联网+诉讼服务”,跨域立案、网上办理等功能让群众少跑腿;将复杂的诉讼文书简化为“填空选择”模式,大幅降低诉讼门槛。同时,法官包联社区、基层法庭联动调解组织,把矛盾化解在诉前——田间地头的邻里纠纷、社区里的琐事摩擦,往往不等进入诉讼程序就得到妥善处理,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成为常态。 让特色产业“兴”得稳健 针对当地苹果产业特色,该院组建“苹果巡回法庭果乡速裁团队”,法官们走进果园、冷库,现场开庭化解购销纠纷,既不耽误农时,又维护了果农权益。在护航企业发展方面,创新“活封活扣”机制:企业涉诉时,对生产设备采用“查封不停用”模式,既保障案件执行,又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此外,与23个村委会、6家行业协会对接的“司法确认直通车”,让基层调解协议能直接获得司法效力,为产业发展扫清纠纷障碍。 从守护文化根脉到服务民生小事,从护航企业发展到创新治理模式,白水县法院正以司法智慧,让千年文脉得以传承,让发展活力持续迸发,让群众感受到法治的温度与力量。 编辑:佑怡 责编: 林夕 终审:慕瑜上一篇:渭南市启动清廉诗词作品征集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