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榆林靖边县夏日红龙谷:清凉秘境处 与险水“峡”路相逢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刘燕郡 时间:2025-07-23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燕郡 通讯员 白凌燕)榆林靖边的夏日总带着一股烈性子,阳光把塞北大地晒得发烫时,我们终于站在了红龙谷的入口。这片藏在高家沟便民服务中心阳畔村的秘境,听说深不见底、听说路险难行、听说风景很美——从飘雪的冬天念叨到蝉鸣的盛夏,这场“冒险”之行终究是来了。

峡谷入口藏得极深,胆战心惊地走过黄土高原悬崖峭壁对面陡峭难行的羊肠小道,换上雨鞋,在潺潺流水中行进一段,泥是真泥,泞也是真泞。同伴捡一根倒卧的木椽,折成小段,就是一根简易的拐杖,拄着它继续行进。小溪边的水草跟成人差不多高,非常丰茂,其中隐匿的飞虫蝴蝶肉眼不可见。幸好我们早有防备,包裹得还算严实。在没有船的水中步行,是一种难得的体验,深一脚浅一脚的窘境让大家互相打趣,欢声笑语没停。穿过溪流边的水草,一道赤色裂隙突然劈开大地。站在谷底向上眺望,峭壁如被巨斧劈过,赭红岩层上的纹路恰似龙鳞,风穿谷而过时,竟真有几分“古琴鸣翠”的清越,对面吹来的风,像是把大象塞进冰箱,冰凉透彻、分外解暑。我们这些背着相机的家伙,十分按捺不住,快门声响彻峡谷,清脆且悦耳。

踩着碎石继续前行,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眼前是望不见底的幽暗,“心悸胆怯、暗窨幽洞,侧而不过。”——这句话用在这里分外贴切。进谷方知“天高谷瘦”的真意。两侧崖壁直插云霄,阳光只能从缝隙里漏下几缕,在青苔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青石上的倔强生命翠绿而美丽。水声是引路的向导,起初只是“潺潺”细语,转过一道弯,突然撞见一块大石,阻挡了去路。摄影师的散漫与动力十足的乡镇干部是没法比的,他们在前面喊着“快走,一会儿天黑出不去了。”而我们却觉得这块石头挡住了去路,可以折返了。

“前面就到头了,有明清古桥!”终于没有遵从内心,在探路者的反复劝说下,大家继续前行。然而——“救命!”扑通一声:入浴巨石边上隐匿的“华清池”,冰冰凉凉,在这酷暑难耐的夏天,这一泡实在是天大的运气。池水分外清冽,据说运气好的人才能遇上这天然温泉,伸出救命之手的小伙伴,好运翻倍!凉凉的“华清池”瞬间浇灭了暑气,笑闹声在谷中荡漾开来…… 

真正的挑战一段接着一段,小碎石、大拦路虎,狭窄的水路软软的、泥泥的……扶墙、拄棍,翻石、越水,几个人走得分外艰难、好笑!“保护好相机。”“慢点。”“往左挪。”此起彼伏的笑声,混着的叮嘱,竟把紧张变成了狂欢。峡谷最深处,溪水潺潺,还有小瀑布,向上张望,小桥清晰可见。风景独好,果然不虚此行!最美的风景须是跋山涉水、坚持到底才能看到。这里需走回头路。原路返回的途中,自是又一番惊险刺激,但要比之前稳当多了。走过的路,再复习一遍,总归是长了点经验。“华清池”那一泡成了历史,经典再无重现。

暮色漫进峡谷时,我们连滚带爬地出了谷。谷底上山的路,走得分外艰难,微凉的晚风,羊肠小道边绿意盎然的玉米地不再是眼中的风景,乌青的膝盖才是。清点“战果”:有人手肘擦破了皮,有人的鞋子被泥水漫灌,但相机里的照片却张张精彩——有阳光穿透崖壁的瞬间,有潭水映着蓝天的澄澈,还有那张在峡谷中的合影,每个人身上都挂着泥,眼睛却亮得像星。

回程的车窗外,红龙谷的轮廓渐渐隐入暮色,那些尖叫声、欢笑声,都被风收进了赤色的岩壁里。或许这就是此行的意义:不是看遍所有风景,而是在某个瞬间,与绝壁狭路相逢,与伙伴并肩同行,把平凡的日子,过成值得念叨很久的事。

编辑:俞林           责编:王越美           终审: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