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孤羽七只”到“万鸟翱翔”——媒体聚焦洋县朱鹮保护引领绿色崛起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唐伟 夏东 时间:2025-07-23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唐伟 夏东)由陕西省委网信办指导、汉中市委网信办主办、西部网承办的“秦岭四宝和它的朋友们——生物多样性,在汉中”网络主题采访团活动,7月23日,走进“朱鹮之乡”洋县,探访全球朱鹮种群复兴原点,见证有机产业与乡村振兴的“洋县样板”。 朱鹮生态园:7只到万只的“重生”奇迹。在洋县城区北3公里的朱鹮生态园,采访团通过科普馆、半野化大网笼与人工繁育笼舍,深入了解44年朱鹮保护历程。1981年,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在洋县姚家沟被发现;如今,全球朱鹮种群已突破万只,栖息地恢复至东亚多地。园区180余只种鹮承担着科研、野化放归与公众教育的多重使命,成为“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生动注脚。 草坝村:党建领航“有机+农文旅”融合。采访团随后来到朱鹮保护区核心地带的草坝村。村党总支书记刘开昌介绍,依托朱鹮湖果业专业合作社,全村认证有机梨果3800亩、有机水稻油菜4600亩,黄金梨、黑米茶等13类农产品畅销全国。2024年,村集体经济积累2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万元,先后摘得“全国文明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蹚出“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共富路径。
龙头带动:三产融合擦亮“朱鹮之原·有机洋县”品牌。在陕西双亚有机农业集团,智能生产车间内黑米茶、胚芽米等69款单品通过二维码可追溯;在秦洋长生酒业,1000亩有机糯稻种植基地为“中华老字号”谢村黄酒提供原料,公司以高于市场价30%收购,带动农户增收。洋县现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厚朴、有机牡丹基地,认证有机产品15大类113种18.23万亩,区域公用品牌“洋县黑米”跻身全国百强,有机产业产值突破60亿元。 生态红利:珍稀旗舰物种撑起县域高质量发展。洋县森林覆盖率71.59%,拥有长青、朱鹮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秦岭四宝”齐聚。南水北调、引汉济渭重要水源涵养地的功能定位,让洋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先后创建全国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国朱鹮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洋县以旗舰物种保护撬动全域有机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的实践,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汉中样板”。 编辑:西亮 责编:小木 终审:慕瑜上一篇:著名摄影艺术家马忠义捐赠68本珍贵画册 献礼陕西旅游出版社40周年华诞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