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配良法 增产又增收 榆林市府谷县示范推广顶凌播种、设施育苗移栽等农业技术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张占林 时间:2025-07-18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张占林) 近年来,榆林市府谷县全面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充分发挥科学种植与旱作技术的支撑作用,将良田、良种、良法相结合作为旱作农业发展及粮食稳产、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通过示范推广顶凌播种、设施育苗移栽等农业技术,让田野充满活力、产业焕发新机。 因地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受春季干旱少雨气候影响,旱地作物播种一直是府谷县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棘手问题。为此,府谷县农业农村局在积极引导农户转变传统种植理念的同时,于今年春季邀请农技专家现场指导,在孤山镇岳家寨村大力推广顶凌播种技术。 近日,记者走进岳家寨村种植大户郭小军顶凌播种的20亩谷田看到,一株株绿油油的谷苗秆粗叶壮、挺拔直立,较传统种植的谷子长势更加喜人。“在土壤冻融交替期采用顶凌播种技术种植的谷子,整体出苗率达到86%,株高比传统种植的高出30厘米,不仅有效解决了春季干旱引发的播种难题,还为农业生产‘一茬变两茬’和粮食稳产高产开辟了新路径。”郭小军说。 与此同时,在黄甫镇尧峁村,种植大户张虎的300亩甜糯玉米正式迎来收获期,吸引众多客商前来收购。“尧峁村的甜糯玉米成熟早、品质好,能提前抢占市场卖个好价钱。”来自内蒙古的客商郎占军说。 尧峁村位于府谷县城东北50公里处,九曲黄河在流经村庄时拐了个大弯,造就了尧峁村地势坦阔、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的农业发展条件。今年春季,在府谷县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的建议下,张虎利用自家的日光温室大棚,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甜糯玉米并获成功。 “在日光温室大棚内种植的甜糯玉米,生长周期短,整体产量高,每亩的收入比大田玉米可增加1000元以上,加上集雨补灌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的应用,解放了人力,节约了成本,真的是增产又增收。”张虎表示,在甜糯玉米收获后,日光温室大棚还可在秋季种植各类蔬菜,真正实现了“一年两茬”“一地双收”。 据了解,近年来,府谷县始终秉持“科技引领、绿色兴农、示范带动、分区施策”思路,积极推动良田、良种、良技、良机配套融合,依托田间试验示范探索旱作农业发展新路径,集成推广了渗水地膜、配方施肥、适期播种、病虫害统防统治、集雨补灌等多项旱作技术。截至目前,该县现代农业集成技术推广项目已覆盖14个乡镇、52个行政村,建设面积达到6.33万亩,同时辐射带动全县172个行政村。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发展山区生态特色现代农业,强化旱作农业技术创新,攻关抗旱节水品种选育、智能水肥调控等关键技术,因地制宜将新技术、新模式应用于农业产业各环节全过程,为农业提质、农村兴旺、农民增收筑牢基础。”府谷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慧斌说。
编辑:张建全 责编:晓佳 终审:慕瑜上一篇:榆林市府谷县孤山镇:从“治理”到“智理”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