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给“面子工程”留面子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5-07-14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也是我们加强作风建设、督查“面子工程”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以“作秀”代替“做事”、以“造势”代替“造福”,“镀金”式的“面子工程”不时浮出水面,屡禁不止。 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政务服务中大搞“面子工程”,热衷于建系统、搭平台,铺张浪费,华而不实,这些做法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背道而驰。 “面子工程”其实质是形式主义,是错误的政绩观所致。 “刷金的菩萨不禁擦”“吹饱的气球怕针扎”,“面子工程”虚耗财力、人力、物力,还助长浮夸作假、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丢了面子、毁了形象,也损害了党的公信力。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群众的口碑才是真正的“面子”。王伯祥以富民强县为己任,把蔬菜产业做成金字招牌;姜仕坤在贵州晴隆6年行程60万公里,让32万人民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他们挽起裤腿干工作、扑下身子抓落实,一心一意为老百姓谋福祉,赢得了百姓的一致好评。 遏制“面子工程”要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查改并重、标本兼治,从源头上杜绝“面子工程”。要杜绝“面子工程”,需多管齐下、标本兼治。首先,拧紧思想 “总开关”。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学习先进典型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勤练理想信念“内功”、细研实干为民“硬功”,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其次,擦亮监督“探照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盯工程项目建设等关键领域,坚持靠前监督、全程监督,特别是数额巨大的“天价”工程。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媒体也要对 “面子工程” 进行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让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无处遁形。 最后,着力下好“规范棋”。从严从紧控制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支出,坚持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严肃查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让搞“面子工程”的没面子,坚决铲除“面子工程”的滋生土壤。 文/陕西省府谷县融媒体中心副总编 李淑红
编辑:俞林 责编:姜琼 终审:张建全上一篇:“21℃清凉经济”激活生态游 宁陕朝阳农场打造农文旅融合新标杆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