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丰碑永驻》问世:以光影镌刻蒲城抗美援朝英雄史诗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高盼成 程军涛 张蔚茹 时间:2025-04-28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盼成 通讯员 程军涛 张蔚茹)4月27日,一部承载着厚重历史与崇高敬意的影像力作——《丰碑永驻:抗美援朝蒲城籍老战士影像集》编纂成果暨主题创作座谈会在蒲城召开。这部影像集的诞生,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将蒲城籍抗美援朝老战士们的英勇事迹与伟大精神永远镌刻在时光长河中。

1.jpg


千日奔走 寻访英雄足迹

自活动开展以来,创作团队怀揣着对英雄的无限敬仰,踏上了一场跨越千日的寻访之旅。他们从浩如烟海的一万多幅照片中精心筛选,在数千分钟珍贵的视频资料里抽丝剥茧,力求还原最真实、最动人的英雄瞬间。

1000多个日日夜夜,30多位摄影师化身历史的记录者,脚步踏遍蒲城17个镇街道、150多个行政村。他们走进老战士们生活过的每一个角落,与老战士及其家属促膝长谈,倾听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战斗故事。每一次快门按下,都是对英雄的一次致敬;每一段影像记录,都是对历史的一次深情回望。

在寻访过程中,团队成员克服了重重困难。有的老战士在儿女家和医院居住不定,多次往返,有的老战士年事已高,记忆模糊,他们就耐心地与家属沟通,从只言片语和仅有的老照片、老物件中拼凑出完整的战斗历程。正是凭借着这份执着与坚守,他们才收集到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影像集的编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jpg


光影交织 再现英雄风采

翻开《丰碑永驻》,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抗美援朝战场的大门。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定格了老战士们青春年少的模样,他们身着军装,眼神中透露出无畏与坚定;一封封手写的入党申请书和战斗笔记,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祖国的赤诚,以及对战友的牵挂思念;一枚枚闪耀的勋章,见证了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

影像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展现了蒲城籍老战士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事迹。有的老战士和着雨水血水在上甘岭战役中,与战友们并肩作战,坚守阵地,哪怕身负重伤也绝不后退一步;有的老战士在激烈的阵地争夺战中,冒着枪林弹雨抢回战友的尸身,让他们回归祖国,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还有的老战士在战后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些故事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了蒲城籍老战士们波澜壮阔的一生。

2.jpg


座谈共话 传承英雄精神

在编纂成果暨主题创作座谈会上,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老战士代表段自民、常志义眼含热泪,深情回忆着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回家后的默默奉献,他们的讲述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蒲城县摄影家协会部分会员回顾了创作历程。文艺界代表纷纷表示,将以《丰碑永驻》为蓝本,创作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让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与会省市摄影协会专家们也对影像集的编纂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丰碑永驻》不仅是一部记录历史的影像集,更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它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更多的人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感受老战士们的崇高精神,对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致敬英雄,传承使命。”这是《丰碑永驻》创作团队的初心,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未来,蒲城将以此次影像集问世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抗美援朝精神的宣传教育,让英雄的故事代代相传,让英雄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相信在抗美援朝精神的激励下,蒲城人民必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佑怡           责编: 王越美          终审: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