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实施意见发布 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河湖美丽乡村 来源:三秦都市报 作者: 时间:2025-02-13
近日,《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内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到2027年,美丽陕西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分阶段推进美丽陕西建设 对标美丽中国建设要求,陕西制定了清晰的建设目标。《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美丽陕西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陕西致力于健全秦岭常态化长效化保护体制机制,完善系统治山、条例护山、规划管山、智慧控山体系。持续排查整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加强区域协同合作,保护植被、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建设,推动秦岭国家公园、秦岭国家植物园设立,建立朱鹮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完善监测监管体系,确保秦岭地区生态质量指数稳定保持在一类。 在守护黄河母亲河方面,坚持“四水四定”原则,严守高质量发展基准线。加强水土保持,整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披露问题,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深化各类污染防治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管控环境风险。目标到2027年,黄河流域国考地表水水质断面Ⅰ—Ⅲ类水体比例不低于90%。 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持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丹江口库区上游流域水质安全,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实施各类污染治理工程,加强湖泊水华防控,整治涉金属矿产开发生态环境,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确保汉江、丹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 《实施意见》指出,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扎实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调整产业、能源、交通、供热结构,加强区域联防联控。目标到2027年国考城市空气质量稳定达标,到2035年全省细颗粒物浓度下降到30微克/立方米左右。 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一河一策”推进流域协同治理和精细化分区管控。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备用水源地建设,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和工业园区水污染等。目标到2027年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92%左右,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开展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及整治。严格重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管理,治理修复污染地块,防控地下水污染,保护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目标到2027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4%以上;到2035年地下水国控点位Ⅰ—Ⅳ类水比例达到80%以上。 推进大宗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推动塑料源头减量与替代,治理商品过度包装。推进新化学物质统计调查和环境管理登记,监管危险废物,建设西北区域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技术中心和区域性特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加快“无废城市”建设,目标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 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60%以上 《实施意见》强调,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优化各类空间布局,守牢空间管控边界。推进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深化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控制关中地区煤炭消费总量。推进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管控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参与全国碳排放市场交易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深化各类试点建设。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工业园区提质增效。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改造城镇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目标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60%以上,老旧内燃机车基本淘汰。 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不低于47% 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督机制,开展生态状况和修复成效评估,推进“绿盾”监督。目标到2035年自然保护地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高,自然保护地占全省国土面积10%以上。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推进国土绿化,做好森林可持续经营,保护古树名木,防灭火。目标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不低于47%,水土保持率达到73.82%,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建立种质资源库和基因库,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实施保护繁育行动,推进长江流域禁渔,打击违法犯罪。目标到2035年典型生态系统、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显著改善。 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 推进西安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群一体化保护和发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整治城市环境,评估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深入实施“千万工程”,统筹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和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目标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到2035年美丽乡村基本建成。 参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开展美丽河湖等示范引领,建设美丽细胞。强化思想宣传教育引导,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构建多元参与行动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美丽陕西建设的良好氛围。(记者 谢斌) 编辑:北月上一篇:赵刚在省政府专题视频会议上强调 严肃财经纪律 加强财政管理 全面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