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多彩非遗点亮美好生活

榆林市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惠刘艳 时间:2024-08-12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惠刘艳 通讯员 陈静仁)边塞榆林,历史名城,长城雄伟蜿蜒,黄河汹涌澎湃,滋养了陕北风情,孕育了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显著。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期间,走进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观摩柳编、泥塑、石雕等展示,强调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牢记总书记嘱托,近年来,榆林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保护传承取得了积极成效。多姿多彩的榆林非遗文化,正在传承和发展中迸发出新活力、焕发出新光彩。

保护——让非遗“兴”起来

去年1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将5个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公布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榆林市)荣列其中。

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榆林市)通过国家验收,意味着榆林市11项国家级、59项省级、211项市级、565项县级非遗项目等,依托生态修复、整体保护、融合发展等举措,保护效果突出,很好地实现了“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

保护,是守护非遗瑰宝的基石。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榆林市不断健全保护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榆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认定保护管理办法》,建立榆林市非遗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坚持依法依规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市级财政每年预算非遗保护专项经费3000万元,县市区配套经费要求不低于200万元,省级以上传承人每年补助1.2万元,市级补助1.45万元。

此外,不断完善保护体系,先后建成市级非遗综合展馆1个,陕北民歌专题博物馆1个,综合性非遗展示场馆、专题馆35个,县级以上非遗传习所104个。省级非遗工坊21个,非遗特色示范县、镇、街区6个,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3个。全市12个县市区先后有4个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04个被命名为“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传承——让非遗“火”起来

校园内,陕北说书艺人端坐在舞台上,手拿着三弦,用那抑扬顿挫的声音讲述着古老的故事;社区里,剪纸艺人坐在桌前,熟练地剪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周围的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跃跃欲试。景区内,身着鲜艳服装的陕北秧歌表演者们,手持彩扇和手绢,扭动着灵活的身姿,充满活力和感染力表演,引得现场游客们一起舞动,现场一片欢腾。

传承,是延续非遗血脉的关键。榆林市在非遗传承工作中强化重点引领,加强活态传承,力求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积极推进陕北民歌、陕北秧歌等30余个非遗项目走进校园、社区和景区,累计开展活动25万次。其中榆林学院开设5门非遗课程,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有力推进。非遗项目融入榆林古城、波罗古堡、赤牛坬民俗文化村等景区建设,文旅融合再上新台阶。

同时,加强宣传推广,拍摄制作23集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宣传片和19集陕北民歌微视频。在“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中,连续三年受得中省通报表扬。参与录制央视综合频道《非遗里的中国·陕西篇》。以非遗元素创作排演的艺术精品,获得国家级群星奖5个、省级群星奖20多个。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为期半年的“榆林·陕北民歌展”,提高了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榆林非遗知名度、美誉度。此外,加强理论研究,在榆林学院设立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研究基地,出版陕北文化研究专著200余部、学术论文60余篇,从理论层面支撑非遗传承保护工作。

创新——让非遗“潮”起来

每年的“陕北榆林过大年”是榆林最具代表性的节庆活动之一,融合了陕北民歌、陕北秧歌、绥德石雕、榆林小曲等众多非遗项目。在活动期间,街头巷尾不仅能看到热闹的秧歌表演,听到悠扬的民歌,还能欣赏到精美的石雕作品。

创新,是赋予非遗新生的动力。榆林市以“非遗+”为抓手,通过“非遗+节庆”“非遗+旅游”“非遗+乡村振兴”等打造非遗品牌。其中,“非遗+节庆”方面,坚持在春节等重要传统节假日期间将优秀非遗项目集中展演。2024年春节期间,民歌、秧歌、说书、剪纸、唢呐等本地非遗项目轮番展演。全国秧歌展演更是邀请全国各地35支秧歌队近3000名传承人和队员从正月初四至十五在榆林古城连续展演12天。这些活动将非遗与节庆紧密结合,不仅丰富了节日内涵,也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与此同时,非遗与旅游相结合,既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又促进了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榆林古城借助首届非遗年会大平台,将榆林古城打造“非遗之城”,引进7项国家级、5项省级、8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驻榆林古城,各类非遗在老街每周进行常态化展示展演,榆林古城成为文化传承展示的重要示范载体,2023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亿元。

促进“非遗+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是榆林又一项行之有效的探索——绥德石雕产业链年产值达1.5亿元,吴堡张家山手工挂面作坊600多个,年收入逾6000万元,带动当地就业近万人,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编辑:夏雨           责编:王越美           终审:张建全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