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头条 >

公费定向、有编有岗 文物全科人才培养首次落地陕西

来源:华商报 作者: 时间:2024-05-30

在山西将高考和文博行业事业单位招考“合二为一”试点两年后,陕西摸着“山西”过河了。

日前,陕西省文物局等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文物全科人才公费定向培养工作的通知》,2024年陕西将面向全省10个设区市、35个县(市、区)公费定向培养文物全科人才,招生计划57人,招生专业为考古和博物馆学(文物全科),培养高校为西安文理学院。

通知显示,在校期间将享受免除学费、住宿费、实习费等优惠政策,毕业后定向区县相关事业单位就业,纳入事业编。

简言之,上大学不仅没学费,而且,毕业即就业。

今年计划招生文物全科人才57人

覆盖全省所有10个设区市

在陕西高考中,录取文物全科人才还是第一次。

坦率地讲,报考要求并不高。说白了,只要考生是愿意从事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有志青年,就可以报考。不过,在编制还很吃香的今天,“毕业即就业”,也意味着就读考古学(文物全科)专业学生需要承担一定的刚性约束和义务。总结起来主要有3条:

1.入学前需与西安文理学院和定向服务地的县(市、区)级文物行政部门、机构编制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同签订公费定向培养协议书,在校学习期间,由省财政承担其学费、住宿费和实习费。

2.毕业后要到县(市、区)及以下文物保护事业单位定向就业,入职时签订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纳入事业编制实名制管理,合同期为5年。合同期满,严格实施聘期考核,聘期考核不合格的,不再续签聘用合同。

3.文物全科人才公费定向培养履约管理办法,按《陕西省文物全科人才公费定向培养实施办法》(陕文物发〔2024]32号)相关规定执行。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注意到,《陕西省文物全科人才公费定向培养实施办法》目前尚未公开发布,外界暂时还看不到具体细节。按照计划,陕西今年拟招生57名,覆盖全省所有10个设区市,35个县(市、区)。其中,宝鸡凤翔区,咸阳三原县、乾县,汉中宁强县分配名额最多,达到3人。

作为文物大省的陕西

基层文物专业人才缺口极大

大学专业有很多,但总有一些因为就业环境艰苦、危险系数高等各种原因受到冷遇而被称之为“冷门专业”,这是每年高考录取中呈现出来的客观事实,不过,冷门专业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就在于“不需要很多人学,但总需要有人学”。

就比如,基层文物人才缺口极大。

作为文物大省的陕西,同样如此。

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全省522家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共收藏文物3009455套7748750件。根据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全省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合计49058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合计共5430个。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有备案博物馆354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7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名镇7个、名村3个,中国传统村落179个。42处遗产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及预备名录,18处55个大遗址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十四五”规划。

相对于丰富、庞大的文物资源量,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了解到的最新信息是:2023年陕西全省各类文物系统从业人员15750人,全省专业技术人员3343人。机构设置和实际人员编制数量均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特别是相对于繁重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县(区)文物管理所、博物馆人员配备不足,具有文物考古、历史和博物馆管理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业务人员严重缺乏,招不来人、留不住人的问题长期存在。

一位比较了解情况的人士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由于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基建的文物勘探、文物发掘、文物保护等工作量大幅增加,基层工作需要的文物专业人员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二是随着人们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对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和博物馆成为人们出游的重要内容,所以做好文物展陈,通过文物讲好中国故事,这对专业性比较强的文物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的实际需求与当下的文物专业人才数量相比,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宝鸡市凤翔区博物馆馆长董海兵表示,目前凤翔区博物馆有20个编制,仅有1人是学历史的,其他的则是学中文的、学地理的,都是后来通过自学慢慢进入这个行业。工作过程中的日常学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因为评职称每年都要进行培训;二是参加上级举办的培训班;第三就是自学,没有规定的教材,基本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进行钻研。博物馆也订阅了很多报纸期刊,大家平时可以翻看学习。

据董海兵讲,目前凤翔区博物馆还不具备策展能力,也没有临时展览,主要是基本陈列。基本陈列若需要改造提升,则需要向上级部门或者向专业单位求助。区县博物馆具备策展能力的不多,其中原因之一包括缺乏专业人才。国家一级博物馆是有策展能力,目前宝鸡市有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和法门寺博物馆两个国家一级博物馆。按照工作需求,博物馆应该有藏品管理、文物研究、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宁强县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建设服务中心(县羌族文化博物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三煜介绍,宁强县有文物管理所和羌族文化博物馆两家文博单位,县文管所负责全县400余处田野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其中县级以上文保单位就有26处,同时负责全县馆藏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除此之外,基本建设工程前期都需要文物部门参与调查并出具文物保护意见,比如:采(探)矿权、光伏(风力)发电、道路建设及土地征用、流转等。县文管所目前从业人员平均年龄将近51岁,羌博馆从业人员平均年龄甚至比这个数字更大。“羌博馆和文管所明年都有老同志退休,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共报了3个文物全科人才的用人需求,今年签合同,四年后才能毕业,到时候可以解决编制和岗位问题。如果省上政策出台得早,我们肯定早就报了,期待文博专业人才的早日加入。”

一位并不在此次定向招生范围内的关中某区县文旅局文物科负责人说,定向培养文物全科人才是大好事,基层工作太需要专业人才了,但不是所有区县都有这样的机会。“我曾经跟着领导一起去编办争取,准备给后续博物馆建设储备专业人才。我们报了3个文物全科人才的用人需求,但一个都没获批,因为解决不了编制问题,希望相关方面能摸透基层实际状况,出台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协调解决好基层文物保护人才队伍的编制问题。”

新华社去年有报道称,2021年,一篇题为《关于当前我国考古工作面临的编制与从业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的文章,引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注意,并迅速作出重要指示,推动解决相关问题,“要积极培养壮大考古队伍,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为什么是西安文理学院?

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生基层就业达96.8%

据西安文理学院官网显示,5月23日,陕西省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工作协调会在西安文理学院举行,会议宣读了《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关于成立陕西省文物全科人才工作组的决议》。

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院长、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现兼任陕西省文物全科人才工作组组长的裴书研告诉记者,通过专业课程培养,能够掌握考古、文物、文物保护、博物馆、文化遗产等领域所涉及的遗址调查、考古发掘、遗迹勘测、遗物采集、文物保护与修复、文物研究与分析、遗址规划与开发、博物馆管理与设计等各项专业能力,使学生能在陕西省各区县基层单位从事考古、文物、文物保护、博物馆、文化旅游、文化宣传与教育等工作。

裴书研介绍,文物全科人才培养不分方向,原有文物与博物馆本科专业分三个方向,今年拟招生文物全科57人,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60人。录取批次是一样的,都是二本批次。也就是说,今年西安文理学院共计划招收117名文物专业方面的学生。

裴书研说,西安文理学院文物与博物馆本科专业,是西安市考古学一流学科、西安市重点扶持专业,还是学校首批申硕建设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0.4%,基层就业占就业学生比例达96.8%。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文理学院的“升大”之路,目前主要就是卡在了没有硕士学位点这条“硬杠杠”上了。从这个意义上,以全力以赴冲刺申硕的专业为纽带,西安文理学院与省文物局合作共建陕西文物全科人才本科培养,对于双方都意义重大,不仅提升了学校学科专业本身的实力,基层文博机构专业工作能力和研究水平也将得到有力改善。

作为全国首个试点的省份,山西文物全科人才培养分为考古学、文物建筑两个方向,每年计划招生人数都在100人以上。记者检索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计划招生120人,实际录取112名;2023年计划招生130人,实际录取120人。

一位观察人士分析认为,虽都没有能满额录取,但作为新生事物,总体上还是得到了社会认可。相对于庞大的高考人数,这种招录人数的确有限,不过,谁都不该否认的是,这种创新培养模式,既能够让那些“不需要很多人学,但总需要有人学”的冷门专业延续下去,也能引导有志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破解了基层急需紧缺的专业性技术人才难题,这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

>>相关新闻

山西两年前免费定向培养文物全科人才

放在山西大学本科一批招生

记者注意到,2022年5月,山西省文物局会同山西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委编办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定向培养实施办法》,同年文物全科人才培养计划正式实施,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山西计划在“十四五”期间,也就是用五年时间为全省基层文保单位免费培养600名文物全科人才。具体由山西大学面向全省实行,由省级财政承担学生在校期间学费、教材费、住宿费、实习费并给予生活费补助。

文物全科人才的培养方案由山西大学与山西省文物局共同制定。在录取上,将按照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单独编班,学制四年,2.5年用于理论学习,1.5年侧重于实践教学。若招生计划有缺额,采取公开征集志愿方式完成;经征集志愿后,生源仍不足,则就地转为非定向计划执行。在课程设置上,既有专业基础课程、文史哲方向的通识课程,也有某一领域的精深课程、体现山西文物特色的课程等。

记者注意到,为吸收更好的生源,山西把文物全科人才放在山西大学本科一批招生。

专家预估,5年培养600名文物全科人才,如果人员稳定,他们将为山西未来30年的基层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2023年,山西省文物局、山西大学报送的“考古学(文物全科)人才培养让基层文保后继有人”项目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

山东今年出台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实施办法

具体实施单位是山东大学

今年4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山东省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实施办法》,提出用5年时间为县(市、区)及以下文物保护事业单位共计培养不超过300名文物全科人才,重点向省内9个文物大市、20个文物大县倾斜。

公开报道显示,山东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的具体要求和山西基本相似,山东生活补助经费标准较高,为每生每年2400元。定向招生、定向分配、免费培养、毕业入编,是共同的特点。具体实施单位,山西选择了山西大学,山东放在了山东大学,两者都是各自省内知名顶尖院校。

防止定向培养被钻空子

山西和山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当然,定向培养,就要发挥定向培养的应有功能和价值,为防止走形或者变异,乃至被钻空子,山西和山东两省都提出了一些明确的要求:

比如,考生所在县(市、区)有招生计划的,可自愿填报文物全科人才招生志愿,其所在县(市、区)即为定向就业地。被录取为定向就业生的,须在入学注册前与大学及定向就业单位签订《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定向培养协议书》,入学后原则上不得转学和转专业。确因身体条件等不可抗拒原因需转到非定向专业的,或未在培养期满取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者,取消免费定向培养待遇,并退还免缴的所有费用。

毕业后最低服务年限为5年,如果未按协议到定向文物保护事业单位工作的,要按协议约定退还免缴的所有费用,并交纳违约金。

在定向就业单位工作未满5年或考核不合格,按协议约定解除聘用合同的,根据服务期未满年限,按比例退还免缴的费用,并交纳违约金。合同期满,严格实施聘期考核,如果聘期考核不合格的,不再续签聘用合同。(华商报)


编辑:晓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