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头条 >

美丽汉中 生态之城

来源:群众新闻 作者: 时间:2024-05-14

image.png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5月4日,位于汉江汉中城区段的天汉湿地公园风景如画。 记者 段承甫摄

初夏清晨,漫步在汉中市天汉湿地公园,望着奔流不息的汉江如玉带般穿城而过,听着阵阵鸟鸣,整座城市在晨曦中灵动了起来。

清风徐徐,芳草茵茵,人在景中,景在城中。

这赏心悦目的背后,饱含着汉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与付出。作为镶嵌在秦巴汉水间的历史文化名城,汉中市将建设生态城市确立为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减污降碳、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走出一条绿水青山“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

环境优美

打造“家门口”的自然风光

“不用远行,家门口就是风景。”这是汉中市民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

5月9日,天汉湿地公园的景观步道上,市民游客三五成群,或安静散步,或慢跑健身,在花红柳绿间享受着水天一色之美。

公园廊道上,一些音乐爱好者吹拉弹唱,一些市民舞剑弄拳,还有一些手持“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抓拍飞鸟。

“这几年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白鹭、赤麻鸭、红嘴鸥都能遇见,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拍到朱鹮。”60多岁的朱玉明说。他是众多摄影爱好者中的一员,天汉湿地公园建好后,常来公园摄影。

天汉湿地公园东起汉江桥闸,西至沙沿沟口,是一处集汉江度汛、生态修复、休闲观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利景区,生态湿地和岛屿面积达1.5平方公里。

“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我们依托江滩的天然形态,实施生态岛屿修复,保留枫树、杨树等汉江河道原生态植物,打造了200多座生态岛屿,其中30多座通过步道连接,供游人赏景,其余的就化作鸟的天堂,真正做到了‘生态公园建设要顺应自然’。”汉中市一江两岸开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郭军介绍。

30多种鱼类、90多种鸟类在天汉湿地公园繁衍生息,300余种植物在此茁壮生长,这正是对汉中美丽山川最好的“嘉奖”。

“打造湿地公园时,我们通过‘柔性治水’和‘海绵城市’的工程实践,建立了良好的生态系统。降水和地表径流经过层层截流、过滤和净化后流入汉江。”郭军说。

近年来,汉江汉中段水质持续保持优良,出境水质常年稳定达到Ⅱ类,不仅确保了“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也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水清岸绿、景美堤畅的汉江福祉。

绿色低碳

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底蕴成色

绿色是天汉大地最动人的风景,也是汉中高质量发展最亮眼的底色。

5月7日,勉县定军山下,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汉钢公司”)的一座座厂房掩映在一片片绿荫中。

作为钢铁行业“领头羊”,汉钢公司深知坚持低碳发展才是钢铁行业破局的关键。

“公司的脱硫脱硝设施总投资约4.8亿元,采用活性炭吸附工艺,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可稳定实现超低排放,符合国家环保发展趋势。”负责烧结脱硫脱硝系统的工作人员孙佳介绍。

近年来,汉钢公司通过积极实施烧结活性炭脱硫脱硝改造、球团脱硫系统改造、料场封闭等一批环保节能项目,顺利完成了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改造升级。目前,汉钢公司已走出一条“安全、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汉钢公司的绿色之路映照出汉中市上下抢抓机遇、加快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铿锵步伐。俯瞰天汉大地,一大批绿色低碳工厂、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处处“绿意盎然”。

在位于汉中市汉台区铺镇的华彪5G智能电动车生产基地,一辆电动车从车架进入组装线,到完成整车组装生产,全程不到5分钟。低碳环保是该生产基地的最大优势。

近年来,汉中市布局低碳产业新赛道,积极推进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建成11个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

如今,绿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从合理设定空调温度,到减少购买使用一次性用品,再到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越来越多人主动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时间见证绿色前行。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各领域清洁低碳转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汉中正高速启航。

文旅融合

擦亮宜居宜游的城市名片

5月5日,镶嵌在秦巴深处的宁强县,青山苍翠,美不胜收。记者从县城出发,沿108国道朝黄坝驿方向行驶10公里,就到了被誉为“汉江源头第一村”的汉源街道汉水源村。

沿河而上,一路上鸟语啾啾,流水潺潺。河流落差很大,形成了“三瀑”“三潭”的天然奇观。最后一道瀑布的崖壁上,镌刻着“汉江源”三个大字。

作为宁强汉水源国家湿地公园的核心区,汉江源景区以山峻、林茂、水幽、景奇为特色,集灵秀山水与人文景观于一体。

“我们一家专程自驾来汉中感受清新的空气,打卡汉水源头秀美的风景。”来自四川广元的游客赵鹏告诉记者。

近年来,汉江源景区以灵秀的山水吸引众多游客。当前,宁强县围绕县城核心,以汉水源森林公园、羌族文化产业园、汉江源头、玉带河田园风光等资源为支撑,打造集避暑度假、森林休闲、羌文化体验、户外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大汉源景区”,构建半小时休闲旅游圈。

在位于山腰的汉水源村,不少村民在政府支持下办起了农旅融合的特色民宿。“栖迟小院”就是8组村民文大平赶在“五一”前开业的一家民宿。

背靠木椅坐在碎石铺就的小院中,抬头入眼的是静谧之境,闭眼可听溪水潺潺,游客们品一口香茗,享受着自然的惬意。

“在保护好汉江源头的基础上,我们提供资金,鼓励群众发展民宿,同时结合本地人文、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及农耕活动进行设计,对群众原有闲置房屋和宅基地进行改造,为游客提供乡野生活的独特体验。”汉源街道办事处干部郑小兵介绍。

除了宁强县,如今在汉中,留坝、西乡、洋县、佛坪等一个个嵌在“秦巴绿芯”的小城越来越被全国游客所熟知、向往。古镇村落型、田园风光型、民宿度假型……风格各异的农旅融合、文旅融合模式勾勒出汉中市“宜居宜游”生态城市的新图景。

青山隐隐,汉水悠悠。绿色不仅在天汉大地的山川间蔓延,更在广大市民游客心中不断延展。一座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绿色生态之城、活力幸福之城,正在新的历史起点谱写着更加亮眼的绿色发展答卷。(记者 段承甫 杨露雅 汉中日报记者 朱媛媛 汉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飞)


编辑:北月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