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头条 >

汉中市南郑区唱响延安精神“主题曲” 打好弘扬践行“主动仗”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东升 永生 时间:2023-12-28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东升 永生) 2023年5月19日,汉中市南郑区延安精神研究会正式成立。目前共有理事13人,会长1人、副会长4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3人,下设4个内设机构,现有个人会员108名,团体会员5个。

今年以来,南郑区延安精神研究会在区委的领导和省、市延会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的重要论述、来汉考察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中心,主动作为,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南郑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强区建设进程。近7个月,先后策划组织或指导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20多场次,受众3000余人次,受到了省市延会的充分肯定和全区上下的一致好评。

自身建设重“高度”,强基固本建堡垒。区延会成立之初,牢记区委重托,瞄准高质量发展方向,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强基固本建好堡垒。区委先后两次召开常委会议讨论研究区延会成立事宜,区委书记还多次听取区延会筹备工作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先后多次召开筹备工作推进会,指导筹备工作。今年5月19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委书记杨守奎出席区延会成立大会并讲话,对区延会提出了殷切希望,指明了工作方向。

先后召开了两次理事会、会长办公会,讨论研究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分工,不断夯实责任,推动工作高位起步、高效运转。及时成立组织联络委员会、理论研究委员会、宣传教育委员会、弘扬践行委员会4个内设机构,并配齐配强内设机构负责人。建立学习、工作、管理8项规章制度,实现了科学决策、规范管理。目前,区延会基本实现了“六有六落实”,即有名有实、有人管事、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有章理事,落实机构、领导、人员、工作经费、办公场地、工作职责。

利用到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会员自学等形式强化政治学习,引导班子成员、全体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增强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践行延安精神,干出好成绩,谱写新篇章。

坚持政治标准,重点抓好会员、研究、宣传三支队伍建设,壮大弘扬延安精神队伍的力量。先后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镇村社区、两新组织等领域中发展个人会员108名,团体会员5个。确定了本会会微,制作了会员证。专门聘请南郑籍军旅专家刘志青、陈正汉和陕西理工学院原院长何宁、北京著名画家张仕森,以及省市区颇具影响的老领导何振基、李荣祥、朱军等7名高层次顾问,还从区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中选聘15名特约研究员,进而建立区延安精神研究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研究上的引领、指导、宣传作用。同时,分期选派区延会领导和骨干成员10多人次参加省市举办的培训、研讨活动,提升了业务素能。

研究会班子成员坚持分工不分家、齐心协力抓,无论在工作谋划、组织实施、宣传宣讲、协调联络诸多方面争先带头、苦干实抓,为研究会迅速打开局面、赢得各方支持树立了标杆。会长熊举华既自己编写讲稿为3个单位作了生动的延安精神宣讲,又动手制作活动宣传美篇、抖音10多条。副会长、区委党校副校长谢永生主动扛起宣讲重担,相继为区延会、区优秀中青干部培训班、大河坎镇、区职教中心作了精彩的专题讲座。

理论研究求“深度”,根植沃土出成果。发挥好南郑作为革命老区县、千年古县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加强对比性研究,总结性提炼,把弘扬延安精神同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和南郑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深耕和拓展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不断推出一批较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一是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座谈研讨活动。今年5月,与汉中市红色文化协会和区委党校联合举办了汉中市第二届红色文化研讨会,16位作者进行交流发言,表彰了11篇优秀理论文章。今年8月以来,结合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先后在区江南小学、区职教中心、大河坎中学举办延安精神与校园文化主题座谈研讨会。二是建好学习研究阵地。创办区延会交流专刊,以“弘扬延安精神,凝聚奋进力量”为主题,设立会员论坛、延安精神故事会、延安精神知识问答、工作动态等栏目,现已出刊9期,通过纸质版和微信版发布。通过该内刊发表了不少质量较高的文章,交流了工作,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扩大了影响。三是组织撰写研究文章。组织专家学者和骨干会员撰写了弘扬延安精神方面的文章10多篇在有关文化研究类公众号上发表。《书写好研究、宣传、弘扬、践行延安精神的新答卷》《从南郑地方党史中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践行延安精神,办人民满意交通》《延安精神是汉烟发展的原动力》等文章受到广泛好评。对川陕苏区精神和南郑英烈何挺颖、左明、张绍祥等著名党史人物的研究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宣讲宣传拓“广度”,营造氛围掀热潮。坚持面向党员干部、面向基层群众,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努力拓展宣传广度,多维度、全方位传承弘扬延安精神,掀起学习热潮,努力使延安精神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一是“六进”活动成亮色。积极探索弘扬延安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新途经,与区委宣传部联合印发了《汉中市南郑区开展延安精神“六进”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区开展延安精神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活动。这一文件印发后,为我们持续、高效推进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拓展了领域空间、增添了动力源泉。二是形式内容显特色。在开展各项活动中,既结合所在单位的职责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宣讲,又开展现场观摩、主题座谈研讨进行互动,还为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或办些实事好事,避免了“灌输式”“ 空对空”“单打一”,确保每次活动有的放矢、收到实效。 “七一”前,组织部分理事和骨干会员参加了电影《井冈星火》汉中首映式,并引导大家开展缅怀南郑籍井冈元戎何挺颖烈士的影评活动。组织特约研究员和骨干会员赴黄官镇开展“关注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采风调研活动,推出了宣传藤编、黄酒、创业带头人的摄影及文学系列精品力作,大大提升了人文黄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先后指导部分学校结合思政课堂开展弘扬延安精神主题歌曲、舞蹈展演及诗歌朗诵、书画创作等活动。两次走进江南小学开展了“红色文化进校园,延安精神放光芒”系列活动,并携手爱心企业为该校学生捐赠了价值2.5万元的服装和学习、文体用品。前不久又启动了“‘南郑投控杯’弘扬延安精神”主题征文、书画展、宣讲报告会暨研讨活动。三是对外宣传有声色。充分发挥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微信、抖音等新兴媒体的作用,更好地为宣传延安精神服务。加强与省延会、本市本区新闻媒体的联系,对重要活动进行专题策划、专题推介。累计推送发表文字、图片、视频等稿件50多件。特别是《弘扬延安精神,立志成才报国》《把红色文化根脉培植于师生内心》《黄官故事》等多篇重头稿件,在三秦网、文化艺术网、今日头条等网络媒体发布,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多方联动有“力度”,弘扬践行求实效。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力促延安精神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典型事迹及时转化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进一步彰显延安精神的时代魅力。作为刚成立不久的政治性社会组织,各项工作推进过程中面临不少困难,对此,区延会班子牢牢树立有为才会有位的理念,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以干克难。一是寻求合作共赢。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动与区内外有关部门单位联系协调,共商合作共赢举措,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与市红色文化协会加强资源共享和联合开展活动,实现了强强联合;区投控集团取得弘扬延安精神系列活动冠名权,对开展相关活动给予了人力和物力的全力支持;协助南郑公路段策划建设了以讲好巴山游击队故事、展示公路建设成就的“巴山魂”红色文化公路主题公园;区融媒体中心对区延会组织的征文、书画展等活动及时发布信息、进行专题报道;不失时机地与延安、渭南及本市10多个兄弟县区延安精神研究会加强交流互鉴,相互取长补短。主动联系协调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区播音主持朗诵协会等组织,计划开发一批形式新颖、感染力强的延安精神文艺节目,将巡回到全区演出,让干部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思想上得到启迪、精神上受到洗礼。二是创建教育基地。深入调研,认真谋划创建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工作,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村社区和两新组织中开展创建活动,并大力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好教育基地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延安精神走深走实。目前,汉中卷烟厂、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何挺颖烈士故居、区政务服务中心、良顺藤编等10个单位已被命名为全区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并分别举行了授牌或揭牌仪式。三是注重分类指导。精心指导各级各单位把弘扬践行延安精神与党的建设、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有机融合,通过持续开展此项工作,机关单位作风形象得到明显转变,学校培根铸魂力度更加强劲,企业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农村、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断提升,延安精神的强大力量得到初步彰显。

今年以来,南郑区延安精神研究会在学习、研究、宣传、践行延安精神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推进领域不宽、方式有待创新等问题。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新期待,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区委和上级延安精神研究会的总体部署要求,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讲好党的故事,讲好党在延安的故事,讲好南郑创业发展的故事,大力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为促进南郑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强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编辑:西亮           责编: 张宇佳(实习)          终审:张建全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