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头条 >

探源中华文脉·发现宝藏陕西|传承非遗文化 让古老之音绽放新光彩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刘青 时间:2023-08-12

微信图片_20230812154922.jpg

汉调桄桄经典折子戏《挂画》    刘青/摄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青)8月10日,“探源中华文脉·发现宝藏陕西”网络主题活动媒体采访团前往千年古县汉中南郑县(今南郑区),品味国家级非遗汉调桄桄的梨园雅韵,感受“天汉之城”多彩非遗的魅力。


微信图片_20230812154910.jpg

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主任赵红向采访团介绍乐器       刘青/摄


“吃面要吃饼饼,看戏要看桄桄,群众之所以喜爱桄桄戏,是因为它能代表秦巴地区群众温和典雅、坚毅耐劳的朴素性格。”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主任赵红向采访团记者介绍汉中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剧种。

汉调桄桄因用梆子击节发出“桄桄”之声,因此又称为“桄桄子”,音乐包括唱腔、伴奏两部分,是中国传统剧种之一。它既保留了秦腔高亢激越特点,又吸取了陕南地方音乐悠扬委婉之长,有独特的汉调艺术魅力,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微信图片_20230812154856.jpg

汉调桄桄伴奏团队多为年轻人    刘青/摄


不过,由于当地文化消费理念缺乏,观众日渐减少,班社、剧团纷纷解体,艺人流散,汉调桄桄陷入失传的困境,贴上了“濒危”的标签。为传承非遗文化,当地政府部门研究决定,招收60名新学员补充演职人员,经过多年培养,汉调桄桄现在主要由这些年轻人演绎。


微信图片_20230812155228.jpg

汉调桄桄经典折子戏《挂画》    刘青/摄


近几年,在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汉调桄桄连年参加汉中市、区春节晚会演出及对外旅游推介活动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项目展演等活动每年大概40余场左右,每年完成市级惠民演出80余场。其中,汉调桄桄经典折子戏《挂画》《表花》分别参加全国秦腔优秀剧目展演和陕西省戏曲行当大赛暨濒危剧种展演与全国秦腔艺术家同台演绎,受到业界专家一直好评。


微信图片_20230812154915.jpg

演员们在排练剧目      刘青/摄


记者在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看到,演员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编排着即将上演的新剧目。汉调桄桄剧团演员,通过快手、抖音等直播平台,为观众们献上高质量桄桄戏表演。新媒体平台改变了戏曲表演等传统演出形式,也成为了汉调桄桄传播和发展的新阵地。此外,传承发展中心还将其与秦岭四宝融合IP形象,衍生出一批文创产品,不断提高汉调桄桄的知名度。

“下一步,我们会将传承非遗这项工作常态化做下去,为我们地方剧种的传承和发扬培养出更多的‘传承人’,让更多的人了解戏曲,爱上汉调桄桄。”赵红如是说。


编辑:无敌           责编:慕瑜           终审:吴汉兴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