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头条 >

坚定不移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任保平 时间:2021-08-23

编者按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贯穿“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逻辑主线。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抓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培育陕西发展新优势

任保平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重塑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陕西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要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激发国有企业活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陕西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多担当、取得更大作为,就需要在积极服务与充分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培育我省中长期经济发展新优势。

陕西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基本思路是以扩大内需为基点,着力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战略对接为导向,大力推进“一体两翼”发展;以主体培育为重点,积极优化市场营商环境。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目标是坚持创新驱动,激发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内生动力;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需求;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培育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增长点。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方向是以创新驱动培育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新动能;以产业升级塑造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新优势;以区域协同拓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新空间;以高质量项目作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载体。围绕这些基本思路、目标和战略方向,培育陕西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点任务和对策如下:

一、以优化投资结构激发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动力源。一方面要积极扩大基础建设领域的有效投资,构建陕西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大数字化建设投资力度,强化数字赋能,提升科技创新投资效率。同时,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投资,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陕西。一要积极推动投资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投资结构优化。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重大项目要素供给质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谋划投资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三要构建数字化赋能项目支持体系,着力补齐投资结构短板,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扩大高质量有效投资。四要围绕十四运场馆建设带动投资需求增长,以十四运项目反哺我省经济发展。

二、以释放消费动能培育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增长点。这不仅要提高我省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且要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同时要优化政府公共支出结构,提升社会消费率。要完善初次分配制度,提高我省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完善再分配机制,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要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融合消费网络。要统筹推进我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破除要素和商品流通障碍,加强产品与服务质量管理,大力打造陕西品牌。

三、提升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既要依托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也要加快陕西现代农业发展,助推现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激发服务业发展潜力,推动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还要加快陕西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要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提升产业竞争力,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推进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化水平。要立足陕西实际,发挥品牌建设激励作用,推动以品牌建设为导向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推动以消费升级为导向的产业链升级,通过健全陕西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四、以数字经济打造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通道。一方面要利用信息化引领产业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制造新模式,加快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要形成数字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重塑陕西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速推进产业信息化进程,加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渗透,提高制造业中高端供给能力。要以数字化促进生产要素重组,培育产业数字化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要打造数字经济形态下的实体经济,推动我省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运用新一代数字技术推进传统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改造,将数字经济创新活动广泛引向生产领域。

五、以自主创新强化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技术支撑。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大产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创新企业。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新型教育体系。要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双链”互促发展新局面,充分发挥陕西科研资源优势,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要依托高科技企业加速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完善研发创新主体与产业创新主体双方协同合作转化机制,把产业链与创新链思维融入开放合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要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打造“多链协同”的发展模式,助推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完善我省创新体系,优化科技资源布局,培育领军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的良好局面。

六、以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活力。一方面要打造陕西高标准市场体系,积极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各类市场主体建设,另一方面加快市场导向的创业投资体系建设,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上市企业市场主体。要加快陕西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最大限度保证要素可以自主流动、有序流动。要保障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进而调节供求,优化各要素的配置效率。要提高陕西企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资源利用率,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价值,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积极建造完整的产业链与供应链。

七、以融入“一带一路”打造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开放高地。不仅要加强自贸区平台建设,加快发展临空经济示范区,推进会展经济发展,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而且要建设“一带一路”文化旅游贸易展示中心,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加强交流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陕西对外开放新格局,以深化改革促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以开放型经济体系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拓宽陕西对外开放新道路。要全面推进陕西对外开放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创新自由贸易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建设陕西服务贸易产业核心承载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

八、以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生态基础。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促进美丽陕西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衔接,就要科学制定我省碳中和路线图,出台碳达峰具体行动方案,科学指导全省各地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抓住碳达峰、碳中和等政策机遇,积极创建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要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要坚持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升级、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关中以布局优化为重点加强协同创新。

作者为西安财经大学副校长、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

走好陕西高质量发展之路

孙六平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关键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全省上下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把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为全部工作的总纲,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前不久召开的陕西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明确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确保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推动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坚实步伐。

新发展理念是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陕西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根本遵循。“十三五”时期到“十四五”时期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实践期,也是促进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融合期。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积极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全面开工建设高铁项目,切实以大项目促进大投资、引领大发展。陕西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就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新发展理念为根本遵循,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守好生态和安全等底线。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十四五”时期,陕西要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就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基本形成以制造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完善陕西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要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打造优质科技创新发展平台,加速创新要素集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同时还要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陕西科技发展现状,找准陕西在国际前沿科学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方面应走的路径,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现创新成果快速转移转化并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陕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陕西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而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最关键因素。陕西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对我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殷切期望,全面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着力打造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构建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系统,为创新驱动陕西高质量发展加速加力。陕西拥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和一定规模的科技人才队伍,已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教大省,要充分发挥好高校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中的关键作用,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陕西高校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为高校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提供根本保证;同时要积极服务国家和陕西重大战略需要,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将人才培养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切实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为陕西高质量发展集智聚力。

作者为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

张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这为我国碳减排进程明确了时间表与顶层设计。去年以来,陕西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清醒认识我省作为能源大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一、碳达峰碳中和是“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战略重点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目标要求。实现新进步,必须抓住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主要矛盾。进入“十四五”,国内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在“三个没有根本改变”,即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这三大结构的现状正是我国经济倚重高碳行业的体现。“弊则补之,决则塞之”,要实现从高碳向低碳的根本转变,必须牢牢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保持战略定力,把握住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碳减排这个战略重点,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要求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

二、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构建新发展格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既是倒逼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力,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所在。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看,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碳排放峰值到来慢且达峰水平高。我国确立的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路线图大大缩短了这一进程,有效避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高碳锁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设置了时间节点,增加了经济转型的紧迫性和主动性。实现这一目标确实不易。要如期实现且同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建设高质量发展经济体系,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低碳化的生产和消费,实现碳排放总量意义上的脱钩。

三、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路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从能源流动的全过程来看,首先面临着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提高碳汇和碳捕集能力的任务,可在经济过程的输入环节以非碳基能源替代碳基能源,在转化环节提高传统化石能源利用效率,在输出环节需要通过扩大绿色面积增加碳汇入手。从根本上来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终依赖于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以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为动力,从生产生活源头出发,对物质流和能源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系统地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这既需要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也离不开政府绿色经济政策的支持,通过发展完善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综合运用规划、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我省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抓好煤电、石化、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减污降碳、节能降耗,加强散煤治理,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严格项目节能审查、环评审批,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因地制宜推进关中、陕北和陕南三大区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要抓住生产端、消费端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抓好建筑领域节能,调整用地结构,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要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提高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能力,切实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各阶段目标实现。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管理学(应急管理)教研部

加快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晶晶

陕西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要下定决心、咬紧牙关、壮士断腕,真正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地位体现到全局工作之中,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地位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之中。城市群是当前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形式,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设国家级城市群,发挥其优化空间布局和集聚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是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因素,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关中平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关中平原城市群地处我国内陆中心,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是西部地区面向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是西部地区第二大城市群。关中平原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战略地位。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辐射带动陕北、陕南发展,充分发挥对西北地区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和向西开放的战略支撑作用,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助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关中平原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引领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统筹有力、竞争有序、错位发展、共享共赢的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有利于促进规划协同、产业协作补链成群、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技术创新扩散;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区域经济活力、提高区域经济效率、推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一是要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推进富阎一体化以及西铜、西渭融合发展。二是着力优化城市群产业布局,支持城市群产业合作共建、差异化发展,加快高端要素和现代产业集聚发展。三是发挥陕西硬科技创新产业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依托丰富的科创资源,形成研发—孵化—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及产城融合模式。

加快关中平原城市群基础设施网络互联互通,推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交通先行。陕西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互联互通,就是要完善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城际轨道交通,加快“米”字形高铁网和关中城际铁路网建设,推动形成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多层次快速交通网,全力打通经济发展“大动脉”。要开放通道构建开放新格局。一方面要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和规模结构,培育发展轴带和增长极点,形成“单核带多极”的发展格局,着力打造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另一方面要建立稳定高效的能源、水资源等供应体系,实现区域内油、气、电、水等同类型能源资源同网同价。建立区域公共交通、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结算中心,推进区域内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互联共享,实现公共服务“一卡通”,形成城市群一体化,推动城市群持续健康发展。

加紧建设国家级人才集聚高地,支撑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创新的主体。应把建设国家级人才集聚高地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的第一方略,根据功能区定位,以规划引人才,以产业引人才,以市场引人才,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优化配置。实现人才“引得来”“留得住”,使其技术与知识“用得上”“使上劲”,为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一是加快城市群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建设,共建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二是加强人才交流合作,推进高校联盟建设,支持陕西高校与山西、甘肃等地高校开展联合共建,推动师资互聘,共建重点学科、专业、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开展重大课题联合攻关、技术联合开发。

构建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联保共治,保障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陕西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要持之以恒保护生态环境,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持续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监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陕西要以黄河及渭河、汾河、泾河、丹江等水系为重点,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湿地滩涂等为补充,构建渭河流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好城市群生态节点。加强以秦岭、桥山、六盘山为重点的山体保护,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搞好植被恢复。同时要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和统一的防治措施,为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生态保障。

深化关中平原城市群文化旅游融合,促进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群已成为区域文化旅游产业重要的空间载体,城市群文化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城市群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一是成立关中平原城市群文化和旅游融合协作机构,共同制定行动准则,形成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构建文旅现代产业体系、高品质服务体系。二是充分挖掘秦岭黄河、周秦汉唐等具有中国元素的自然历史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展演活动,推动文化繁荣,为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者为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