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头条 >

西安市将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到2022年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突破3.5亿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齐敏 时间:2019-12-12

12月12日上午,西安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会。会上,发布了《西安市关于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以及《西安市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讨论稿)。到2022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增加值占GDP15%以上,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突破3.5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000亿元。

《行动方案》指出,重点任务包括:夯实文化根基,增强核心竞争力;突出规划引领,优化发展布局;加快资源转化,打造融合品牌;促进产业升级,丰富产品供给;优化发展环境,健全服务功能;创新营销模式,扩大对外影响。

新建一批多元化、特色鲜明的博物馆

其中,夯实文化根基,增强核心竞争力方面,提出建设中华文明根脉城市:进一步挖掘周秦汉唐等历史文化蕴含的精神价值、时代意义。探索创新汉长安城、大明宫等世界遗产保护利用模式,加强西安鼓乐、秦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打造“天然历史博物馆”之城:全面加强历史遗址、重点文保单位、历史文化古镇名村、特色街区、名人故居、历史建筑、革命纪念地、工业遗产等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把西安打造成 “看千年中国”的“天然历史博物馆”。新建一批民俗、艺术、自然、科技等多元化、特色鲜明的博物馆。推出更多现象级精品佳作:以西安为背景、为素材,创作一批既体现地方特色,又备受国内国际关注,大众热捧的文学、音乐、美术、戏剧、动漫、影视等作品,为旅游提供更多可挖掘的文化资源、可供演艺的文化模式、可供分享的文化体验。推出电视剧《大秦帝国》、话剧《路遥》等一批影响力、冲击力强的作品。守护千年古都城市风貌:着力保护城市文化根脉和历史发展年轮,注重文化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创意融入,打造具有鲜明识别度的城市文化景观体系,建设曲江中央文化商务区等一批体现西安风范的文化地标建筑,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风貌。

方案在突出规划引领,优化发展布局方面要求,科学制定历史文化名城文旅融合发展规划。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独特印记,发挥文化要素聚集优势,高起点编制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文旅融合总体定位、产业布局、重点项目、融合路径、推进措施,推动全市文化旅游资源统筹集约利用,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融合体系,以规划引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发展“一核两极三板块”。着力打造隋唐长安城文旅融合核心发展区,曲江高新经开“文化+旅游+科技”增长极、港务淀灞“体育+旅游+会展”增长极,临潼秦风唐韵板块、西咸秦汉文化板块、山水生态休闲板块等重点板块。推进高新区时尚休闲、阎良区航空科技、高陵区乡村农耕、蓝田灞桥白鹿原等文旅片区同步联动、特色发展,形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格局。加快实施中华文明标识地重点建设项目。着力推进小雁塔世界遗产环境提升、碑林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实施北院门、三学街、顺城巷、易俗社街区、八仙宫片区、大唐东市片区改造提升工程及兴庆宫城市文化客厅建设,打造西安文化旅游新地标。高质量推进沣东华侨城等一批重大文旅融合项目,增强核心吸引力。

打造8大文化旅游品牌

加快资源转化,打造融合品牌。打造历史、红色、山水、节庆、赛会、演艺、时尚、餐饮8大文化旅游品牌。

以周秦汉唐文化为重点,依托兵马俑、大雁塔、碑林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有故事、有形象、有温度的世果级文化IP。

系统发掘整理西安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全面提升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西安事变纪念馆、西北民大旧址博物馆等展示服务水平,规划建设西安革命历史博物馆。开辟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线路,大力推广红色研学旅游,传承红色基因。积极推动与省内外红色旅游目的地互联互通,串联经典旅游线路,增强西安红色旅游吸引力。

充分利用优质生态资源,做好西安山水旅游大文章。依托朱雀、太平、翠华山、王顺山等重点资源,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带。保护利用“长安八水”等河湖资源,打造提升“泾渭分明” 昆明池、汉城湖、渼陂湖、浐灞湿地公园、护城河等一批水生态旅游景观。

围绕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精心策划“中国年·看西安”“元宵灯会”等系列节庆活动。办好西安国际音乐节、西安国际舞蹈节等文化活动,打造具有西安特色、国际影响的节庆品牌。推动设立“金丝路奖”,提升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影响力。

紧抓十四届全运会举办契机,推动文旅+赛事深度融合,使体育盛会成为文化盛会、旅游盛会。

推动《长恨歌》《梦长安》《大唐追梦》等升级改版。支持传统戏剧演出场所、手工艺传习场所和民俗活动场所建设。

推进“音乐之城” “书香之城”建设,布局建设一批品位高雅、现代时尚的音乐街区、咖啡街区、影剧院、实体书店,形成西安专属的时尚文化符号。

充分利用餐饮老字号,做大做强西安美食文化。落实“陕菜品牌建设行动方案”,挖掘陕菜多层面附加值。支持特色小吃品牌连锁化经营。提升永兴坊、北院门风情街等现有美食街区品质,建设中亚风情街、大唐不夜城等一批特色美食文化体验街区,推进国际美食之都建设。

支持“三馆“延长开放时间

促进产业升级,丰富产品供给。培育文旅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加快建设精品景区、大力发展夜游经济、推动文创产品开发。

鼓励支持工业、农业、水利、体育、影视等领域大型企业跨行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文旅新兴业态。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新兴旅游项目。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全国文化产业30强等文化旅游企业。扶持一批本土文旅企业成长壮大,支持上市文旅企业做大做强。推进5A、4A级景区创建,依托优势文化资源,新建一批精品景区。依托重点板块和重点景区,大力培育观光游憩、文化休闲、演艺体验、特色餐饮、购物娱乐等夜游经济产业。以大唐不夜城等为重点,打造游客乐享的“文化夜市”。鼓励重点商圈延长营业时间,支持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延长开放时间。利用西安文创大赛等平台,推动文创产品市场化。

优化发展环境,健全服务功能。完善文旅基础设施、推进文旅智慧建设、健全文旅投融资体系、加强文旅市场监管。增开加密主要客源地国际航线航班。优化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持续推进旅游厕所建设。建设文旅产业发展智慧信息平台,实现公共信息资源通用共享和社会化开发利用。推动景区、文博单位等智慧导览、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智能找厕、智慧停车等功能全覆盖,实现文化旅游管理服务智慧化。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探索PPP模式与特色IP特许经营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坚决抵制低俗、媚俗、恶俗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创新营销模式,扩大对外影响。加强城市整体营销。依托“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建设,打造丝路起点国际旅游品牌;实施精准营销推广。加强与国内外知名营销策划公司的合作,对品牌竞争、客源群体、消费倾向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实施点对点推送。大力发展入境游,充分利用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巩固提升欧美、日韩、东南亚等旅游市场,开辟拓展中亚等丝路沿线旅游市场;扩大对外合作贸易。深度参与国际经贸合作,支持西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扩大西安文旅产品出口份额。

文化艺术报记者齐敏


编辑:金苗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