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千年瑶寨出深山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蒙志军 刘明政 李光平 时间:2020-01-28
52岁的郑艳琼最近很忙碌,作为江华瑶族自治县驻湘江乡桐冲口村第一书记,即使在全村脱贫后,也依旧闲不下来。 农历除夕一大早,当记者在桐冲口村见到郑艳琼时,她正拿着对讲机,忙着调度村里的迎新年系列活动。 桐冲口村是一个以过山瑶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寨,居住历史悠久,被誉为“千年瑶寨”。虽然风景秀美宜人,却一直因为贫困而远近闻名。 2015年4月,湖南广电扶贫工作队进驻桐冲口,制定规划,结对帮扶,发展产业,夯实基础,短短几年,让千年瑶寨“换了人间”。2017年底,桐冲口村宣布退出贫困村。 2018年初,湖南广电扶贫工作队撤离桐冲口村,县委任命时任县民族文旅广体局纪检组长的郑艳琼为驻村第一书记,继续从事桐冲口村的帮扶工作。 虽然脱贫出列了,但如何让村民长富久富,依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有了产业,稳定脱贫才有底气。2018年初,在郑艳琼和村支两委的张罗下,村里成立了千年瑶寨理事会和旅游服务管理中心,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瑶族文化,确立了“公司+集体+村民”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所有的农民都是股东,公司统一经营管理,业务涉及民宿、餐饮、旅游产品、民俗表演、游乐等,所得收入由公司与农户按比例分红。 走进易地搬迁户赵平的家中,主人热情地拉着记者楼上楼下参观:“我这个新房是依照瑶家吊脚楼的风格设计的,一层自己住,二层做民宿。原汁原味的瑶族风格很受游客喜欢,不愁客源哩!”现在,全村发展民宿36家180个床位,新建农家乐2家,民俗专场表演1个,从业人员达300多人,两年来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多万元。 站在风雨长廊上,放眼望去,到处可以看到成片的百香果、火龙果棚架。村支书郑仁辉告诉记者,乡村旅游产业的开发,不仅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也让大家的生态农产品变成了钱,很多还供不应求,仅此一项,人均就可增收2000元。 穿村而过的麻江河,掬可当饮,照可为镜。夏天的时候,游客在江上泛舟、亲水、漂流、垂钓……在村里漫步,有一种“碧水青山绕,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村里在中心景区开辟了70多亩茶园,种植黄金叶、紫鹃等有色品种的茶树,既是五彩斑斓的景观,又吸纳了农民就业。44岁的村主任郑江涛说,过去的瑶民是“一根杉木走天下”,收入“不是靠采伐就是靠外出”,现在,不仅树木保护好了,收入的渠道也拓宽了。 作为旅游经济的补充,村里还办起了“扶贫车间”,生产电子元器件;办起了酒厂,生产的窖藏酒,不仅有LOGO,还有了自己的品牌“醉喜多”…… 桐冲口村民笑了,以往山里人出不去、外面人进不来的偏远瑶寨,如今天天都是旅游黄金周。桐冲口村变了,一个曾经贫穷落后的瑶寨,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发展越来越好,新风尚也越来越多。”湘江乡党委书记邱文方介绍,村里有一支60多人的瑶族歌舞队,白天挽着裤腿劳作,晚上换上盛装为游客演出。以往过年,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回到村里,经常聚到一起喝酒,“一喝就出名堂”,把村里搞得乌烟瘴气,现在回来,不酗酒、不打牌、不放鞭炮,“文明过大年”。村里还制订了《村规民约手册》,管了环境卫生、自来水、红白喜事、旅游、亮化等13个方面…… “百鸟朝凤彩云开,远方客人到瑶寨……”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节奏明快的歌声里,流露的是村民们对瑶寨好日子的喜悦之情。 编辑:小树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