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博 >

渭南市华州区:方寸之间剪千年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4-10-08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在剪刀的一开一合、红影的百转千回中,碰撞出一束束千年艺术火花,这就是剪纸。

微信图片_20241008101040.jpg

杨华作品

从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到唐代杜甫《彭衙行》“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再到郭沫若“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足以看出,一方剪纸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诗意与美好,并且经受住了上千年世事变化、时光流转,沉淀出独有的、别致的中国美。


(一)

剪纸由来已久。1959年,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 386 一 581 年)五幅团花剪纸,是目前最早发现的实物剪纸,距今1500余年。

据史料考证,唐代之后,剪纸逐渐普及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后又历经宋元民间剪纸艺术的职业化、行业化发展,最终于明清达到鼎盛。在中国,剪纸沿着民间艺术程式化的稳定脉络演进流转,伴随中国人走过千年岁月,从未中断。

微信图片_20241008101045.jpg

瑞虎降福 四季平安

那么,小小剪纸到底蕴藏着怎样的独特魅力,让它能够抵挡如此漫长岁月,一美千年?

藏着百姓自己的生活。艺术源于生活。平日里,不管是剪纸艺人或平民百姓,只需拿出一把剪刀、一张纸,随时随地都能捕捉艺术灵感,创作出表达身边生活的剪纸作品,它无需精雕细琢,自带一种醇厚古拙或纤巧天成的独到风趣,装上画框,即成一幅画,装扮年节时岁,怎能不惹人爱?

藏着美好的心愿与祝福。剪纸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人们常将象征万古长青的松柏、多子多孙的石榴、富贵团圆的桂圆,以及喜鹊、凤凰等形象融入剪纸作品中,赋予吉祥的深意,以表达对富贵吉祥的盼望。 

微信图片_20241008101049.jpg

法制题材剪纸

除此之外,人们还会辅以谐音象征,比如,蝙蝠的“蝠”与“福”同音,因此人们把对幸福的向往寄托在蝙蝠的形象中,剪出五只蝙蝠就代表“五福临门”......以此来表达美好的祝愿。

藏着古往今来世间万事。当剪纸与民间故事、戏曲人物、神话传说等文化元素相融合,就渐渐地演变为会讲故事的文化传承。看到历史传说中的英雄好汉、戏曲和神话故事变成一幅幅剪纸作品,像一出出凝固的演出,定格在千家万户的炕头、门窗上,又为剪纸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

俗话说,“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剪纸里蕴含的“人生百味、美好愿景、文化传承”等人文情感,加之“千剪不断、万剪不落”的卓越技法,成就了它赓续千年之美。


(二)


渭南,三秦要道,八省通衢。这里是“华夏之根”,是“文化之源”,是“三圣故里”,是“将相之乡”。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渭南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314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中,剪纸就有8项。它们有的以细腻的线条勾勒出生活的点滴,仿佛在纸上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有的则以大胆的构图展现出宏大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华州剪纸,作为众多民俗艺术瑰宝中的一项,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汉妃抱子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这首在华州大地世代流传的民谣,折射出了华州剪纸的艺术雏形,也见证了华州剪纸深厚而久远的历史渊源。在漫长岁月沉淀中,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那么,华州剪纸,美在何处?

微信图片_20241008101055.jpg

中华圣景 山河锦绣

随心而作,尽显自由之美。“画是随心草,只要心里有,看不到的东西也可以画到纸上”。在华州区农村地区,闲暇时间或者喜庆时节,老人儿童围坐一起,拿一把剪刀在一张红纸上不描底图,一气呵成剪出心中所想的图案。剪的过程看似随心所欲,但它并不是胡乱拼凑、粗制滥造,而是通过视觉再现与心灵碰撞所形成的,带给人一种自由而完整的美感。

一刀一剪,又见匠心之美。如果说以心造型、随性而剪,体现了华州剪纸的自由豁达,那么,在精雕细刻、细腻入微中又展现了它的“工匠精神”。要制作一幅精致的剪纸作品,从选纸、构图、技法、装裱等每一个步骤都要耗费大量精力。比如,剪纸非遗传承人刘春荣借鉴传统花鸟、皮影、面花等题材,运用独树一帜的“剜剪掏丝”技法和最为擅长的毛刺剪法,在一刀一剪中创作出形式多样、富有灵性与动感的民俗剪纸作品,尤其是“抓髻娃娃”系列作品,备受各界的夸赞与喜爱。

微信图片_20241008101059.jpg

《冰墩墩雪容融》作为陕西省非遗文创礼品,赠送北京冬奥会收藏

创新融合,呈现时代之美。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华州剪纸在传承发展中逐渐呈多样性、现代性的艺术形式,不断拓展其时代内涵。惠海平把卡通造型艺术融入,比如,《少年科技》《佳禽瑞兽》等作品更加符合年轻人的现代审美习惯,《冰墩墩雪容融》更是作为陕西省非遗文创礼品,赠送北京冬奥会收藏。剪纸非遗传承人杨华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从剪纸的内容、形式、呈现方式等方面大胆创新,将剪纸融入美术教学,其作品《瑞虎降福 四季平安》获得国家级奖项。


(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或许,如今人们觉得,剪纸已经逐渐褪去原来的繁华,但是,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如何让它重新焕发新的时代生机,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41008101104.jpg

《ONE WORLD·ONE HEART》入选2022•第三届土耳其国际艺术展

人才培养是关键。剪纸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和保护传承人是关键。积极倡导将剪纸技艺传承与创新融入学校非遗教育,在各学段教育中设置非遗剪纸课程,同步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等社会实践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定期授课,‌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培养出一批既有传统技艺又具备创新思维的剪纸传承人,为剪纸艺术传承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技法传承很重要。鼓励剪纸艺人结合现代审美和科技手段,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创新剪纸技艺和题材,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拓展剪纸的应用领域。注重引进创新手段,把传统文化与流行元素相融合,设计制作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丰富剪纸艺术表现形式,让剪纸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

微信图片_20241008101110.jpg

爱岗敬业强国梦

推广宣传不可少。坚持“传得开”思路,通过诸如丝博会、西洽会、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文化产业博览会等文化交流平台,举办剪纸文化艺术展、文化节等活动,加强剪纸艺人的交流合作。加大“走出去”力度,强化线上媒体传播力,同时借助各文化类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提升剪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用一把剪刀和一张普通红纸就能碰撞出生活、碰撞出希望、碰撞出文化。剪纸用它的美装饰了人们的生活,承载了人们的信仰。如今,它正在不断创新中与时俱进.....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青年人能投身到剪纸艺术中,用他们的活力与创意,让剪纸艺术之美传得更久、更远。


编辑:佑怡           责编:思羽           终审:赵梓希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