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游客参观“花月醉雕鞍——大唐金乡县主展”
她1989年踏入文博行业,是陕西省第二代博物馆讲解员。从宣教部门到研究部门,从文物申遗到展览策划,34年来她不以年龄、职务定义自己,乐于尝试新鲜事物,不断拓宽知识边界,5年策划两个高质量原创女性历史文化展,收获一众好评,她就是西安博物院副院长李燕。在她看来,没有一种经历是白费的,职业生涯中的每一次角色转换,最终都会变成未来工作中的闪光点。
“我希望我的展览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她们大胆热烈、时尚明媚。纠正人们对古代女性地位较低的观念误区,这是我策展的初衷。这么多年在博物馆工作非常幸运,我也越来越喜欢这一行。”
2023年3月31日,在西安博物院一楼展厅展出的“花月醉雕鞍——大唐金乡县主展”将迎来闭展。该展览自2022年9月开幕以来,因为有“调性”、有看头而备受年轻人追捧。今年3月初,网红摄影师“动脉影”西安首站打卡该展览,又在微博上掀起小范围热潮。
“花月醉雕鞍”展览以181件(组)文物,多角度展现了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孙女——金乡县主的绚烂人生。金银器、三彩器以及彩绘陶俑等精美文物的巧妙布陈,系列讲座、云展览、云直播、云导赏的陆续推出,都将这场女性文化展览一次次推向高潮。
新浪微博名为“悠悠空尘”的网友在看完展览后感慨:“在陕西看展,陶俑算是见得比较多,但像这次特展里的唐俑造型很多是第一次见,和古人生活趣味相比,咱们好似活得像糙汉子。”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翻飞射野兽,花月醉雕鞍。”一场好的展览让千年后的观众,领略到诗人李白笔下大唐女子策马飞驰、自由豪放的风采。
在策展人李燕看来,展览是一个博物馆最大的文创产品,也是一个单位最重要的科研项目,把它做好、做活非常重要,它能够把博物馆带起来,是博物馆科研成果的再现。从2014年起,她开始着手策划女性主题展览,立足于西安博物院的馆藏文物,依托自己多年来对于汉唐文物的知识积累,2017年,李燕策划的原创展览“环肥燕瘦——汉唐长安她生活”正式推出,并在北京妇女儿童博物馆开启了全国巡展第一站。展览展出汉唐时期陶俑、金银器、铜镜、玉器等近百件,期待通过体态、服饰、妆容、乐舞、宴游的展示,让参观者“看到”千年前帝都女性们的生活。与“花月醉雕鞍”只讲金乡县主个人的一生不同的是,“汉唐长安她生活”讲述了一群人的演变。
“策划展览和写论文一样,一开始定好主题后,就要把与主题相关的文章、资料全部找来看,然后去库房摸清家底,看文物是否能支撑起策划的展览。清楚‘底牌’后,就要开始设计展览的间架结构,内部讨论成形后邀请专家论证。能经得起论证的展览,才能够落地呈现。”对于策展者来说,一场丰富有趣的展览一定离不开策展人丰富的历史文化积累和深厚的艺术素养。而李燕对唐代文物的了解源于她的第一份工作。
1989年,历史专业毕业的李燕被分配到位于大雁塔旁的唐代艺术博物馆,当文物讲解员。这是中国第一座断代艺术博物馆,也是有名的“三唐工程”建筑之一,博物馆是由张锦秋先生设计的,具有唐代建筑风格,6个展厅分别陈列唐长安城建筑、雕塑、书画、陶瓷、服饰、货币、铜镜、金银器等。当时馆里缺少详细的文物讲解资料,为了能够讲好文物故事,李燕找到很多唐代文化艺术方面的书籍,用一个月时间补充了大量知识,并将这些收获都融入了文物讲解中。
“当时还因为经常偷空‘啃’书,被投诉批评,但是因为有着不服输的劲儿,我就答应馆长用一个月的时间把馆里的文物讲解记下来。后来在考核大会上,我从三乐镜讲到镜子的由来,延伸到唐代铜镜的种类。从唐代女性的眉形讲到了不同时期的女性妆容……海量的知识点,吸引了在场所有的讲解员。那时候讲解资料很少,他们没想到文物原来可以这样讲。”就这样锻炼几年后,李燕成了唐代艺术博物馆宣教部主任。2002年她被调派到小雁塔保管所(西安博物院的前身),组建讲解组。2007年小雁塔保管所正式更名为西安博物院。2012年初,李燕成为西安博物院业务研究部主任,全面投入小雁塔的申遗工作。“我并不是做遗产和研究遗产的,不懂只能自学,我们当时经常因为时间紧汇报错,被专家当场批评。申遗对我来说是很好的成长经历,因为做讲解员的要求是知识面要宽,对研究员的要求是要专题性的深入。”那段时间,李燕参与了小雁塔监测预警管理平台的建设、建立健全申遗档案、制定遗产管理制度等工作。2014年,小雁塔成功申遗,成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一处遗址点,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在看起来觉得蛮有意思,但这么多年做的工作里面还是申遗最艰苦,因为它关系的意义比较重大,无论从国家层面上还是省市层面上,它都算带有战略意义的政治性活动。”
一段段职业发展变化,让李燕的角色不断转换。近年来,李燕着力培养博物馆讲解员,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探索文物的展陈方式和策划创新。如何让年轻人喜欢,怎样增强文物展览的互动性,怎样增加展览的调性,这都成了李燕琢磨的问题。
“我还有四五年就退休了,我希望能培养一批热爱文物事业的策展人,让他们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跟得上国际潮流。我们对历史文化应该有更多的解读方式,我们需要培养不同的策展人,不同的展览要有不同的调性。一位老领导说过:历史是带有时尚性的。我希望年轻人解读出这种时尚性。”
采访中,李燕表示,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过后,她希望能成立一个特展组。“太平遗址、栎阳城遗址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对考古展还没有经验,历史考古展更难做,我希望我们的年轻人能够尝试着做一次。”
从热爱文学到阴差阳错读了历史专业,历史让李燕对事物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热爱文学又让她策展的文案语言具有很强的美感。“我的爱好融在了对历史的阐述当中,能把二者很好地结合,我挺喜欢。人最重要的是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这样,你能超越自己,更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好传承好,把中国故事讲好。”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
编辑: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