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博 >
揭开“神秘面纱”!陕西考古博物馆今起试行开放

陕西考古博物馆的百年使命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沙莎 时间:2022-04-28


陕西考古博物馆内展出的西汉早期彩绘陶器。陕西日报记者 张辰摄


当文明的曙光照耀人类最初的面庞,人类一面执着前行,一面自豪回望。第一柄石斧、第一只陶罐、第一个铜鼎、第一把铁犁……它们是智慧的结晶,更是文明的记忆。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记忆藏在中国的大地上,也藏在每个国人的心里。它字里行间书写的是民族的血脉和传奇,发现它是使命,传承它是热爱。

用遗迹实证民族的过往是中国考古人的初心,这初心中充满了爱国的情感。曾经,在满目疮痍的中国,以保存国故、重建古史、振奋人心为宏愿的中国学术界将目光投向了西北地区,一批身着长衫大褂的社会精英在陕西寻求以实物资料索解周秦汉唐史迹、探索民族渊源,叩问大地,上下求索。

他们不会想到,百年后,陕西终以一座考古博物馆完成了他们当初的使命。

一把洛阳铲,在爱国情中实证文明信史和华夏史脉

930年前,陕西蓝田的吕大临写下《考古图》。当然,把文物作为金石学研究的吕大临不会想到,在他故乡的土地上,考古最终超越了他当初“探其制作之源,以补经传之阙亡,正诸儒之谬误”的方向而最终成为实证中华文明信史的重要学科。

1921年,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遗址的发掘,开启了中国现代考古学大门。此时,距离吕大临著录《考古图》已过去829年,而主持此次考古的瑞典人安特生,却将考古发掘的结论导向了“中国文化西来说”。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西方通行的史学观点却认为中国的文明史只能从四千年前的夏代算起,此前的一千年只能作为传说对待,原因是缺乏实物证据。

中国人的历史需要中国人来证明。13年后,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把目光投向陕西,在宝鸡斗鸡台开启对周秦历史文化的实证和研究。

彼时在宝鸡考古工地上,有一位年轻人的身影,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考古学大家的苏秉琦。这一年,他刚刚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在这里,他触摸着周人的瓦鬲。这些瓦鬲向他讲述了商人、周人及至秦人之间文化传递的“秘密”。在陕西的土地上,苏秉琦不仅开启了中国现代考古的类型学研究方法,也懂得了考古工作者的历史使命。1994年,苏秉琦过85岁生日时,他的学生写下祝寿词:“历史已逝,考古学使他复活。”

苏秉琦这样解释他的探索:“考古学最终是为阐明把亿万人凝聚到一起的基础结构。”

凝聚亿万人,似乎每一位挖开陕西土地的考古学家都有这样的体验。1954年,31岁的石兴邦,在西安城东郊开始了半坡遗址的挖掘。在一座六千多年前的村落,留下神秘的人面鱼纹盆、尖底瓶、孩子的瓮棺、女人的纺轮……这是中国考古学历史上第一次发掘出古人类完整的史前居住遗迹。1958年,我国首座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建立。石兴邦说,他就是想通过这个博物馆让中国人了解史前的中国。

考古学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在陕西的土地上,这样的论断不断地被证实——每一处考古发现都重现着历史,展示着中华民族历史的荣耀。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这样评论陕西考古的意义:陕西考古为中国文明起源形成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全新研究资料。

洛阳铲就是历史的如椽巨笔。文明的熠熠光辉终将通过这柄手铲刻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这样评论考古工作者手中的手铲:一把手铲连通古今,把春秋代序的细节延伸至远古蛮荒,使王朝更替的真实生动触手可及,将文明发展的历史娓娓道来……这柄手铲也掘出了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大部分重要馆藏。100年,20余万件出土文物,数以千计的古代遗址,数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为这座以考古为主题的博物馆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所研究院,在黄土地建世界一流考古研究机构中国样板

如果说一柄手铲是连通古今的钥匙,那么研究机构则更像是文明薪火相传的学校。

1958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导了第一次全省文物普查。同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正式组建。谁都不曾怀疑,陕西的考古研究注定会成为中国考古事业辉煌的一页。

从潼关到陇原,从塞北沙漠到汉水盆地,从115万年前的蓝田人,到五六千年前的半坡人,直至周秦汉唐,陕西考古走出了自己的风采!

1979年中国考古学会成立大会在西安召开,考古学迎来新的春天。改革开放以来,陕西考古迈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法门寺地宫、汉阳陵、北周武帝孝陵等重大考古发现不断改写我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乾陵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院、梁带村芮国博物馆等蜚声中外的博物馆,成为展现中华文明辉煌成就的重要载体。

进入21世纪,陕西考古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人类起源探索方面,秦岭地区、黄河沿岸旧石器时代考古,特别是汉中疥疙洞遗址的发掘,首次在秦岭地区发现早期现代人化石,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学说提供了重要考古学证据。

在探寻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方面,高陵杨官寨、延安芦山峁、神木石峁等遗址先后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研究课题项目。其中,杨官寨遗址是关中地区已知的庙底沟时期唯一有完整环壕的聚落遗址、国内首次确认的庙底沟时期的大型成人墓地,意义重大。石峁遗址的发现尤为引人注目。近10年来的考古收获表明,石峁城址是距今4300年至3800年间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巨型石雕、精美玉器、壮观的石砌城垣,无不展现了黄土高原上早期王国都邑的辉煌。

唯有前行可抵岁月漫长,打造世界一流考古研究机构中国样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有自己明确的目标。

64载春华秋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先后有40余项考古项目获“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田野考古奖”“中国考古新发现”“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等重大荣誉。

陕西考古工作机构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瑞士、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越南、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知名高校与文博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成了中国文明史、东方社会史乃至世界文化史研究的重要阵地,在世界考古领域独具魅力。

一座博物馆,在新时代开启中国考古新篇章

陕西的考古人常常思考,如果说百年前的洛阳铲挖出的除了文物还有一片爱国心,那么今天的考古事业究竟应该由什么来承载?

陕西的考古事业造就了无数的博物馆。从1958年开始,陕西几乎每十年就有一个依托重大考古发现建设的博物馆出现,孕育了半坡、秦始皇陵兵马俑、法门寺、汉阳陵等一批蜚声中外的大型遗址博物馆,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金色名片”。

似乎只有一座博物馆才能承载令人惊叹的发现。而一座考古主题的博物馆,无疑能让每个普通人更深刻理解考古学的真正含义。它不是挖宝,不是探秘,甚至都不仅限于补全一段历史,它体现的是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

基于丰富的考古研究成果,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筹建了国内首家考古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博物馆按照科研和展示相结合的原则,分设“一馆五中心”,包括了考古博物馆、科技考古中心、资料信息中心、公众考古中心、后勤动力中心及科研中心。博物馆通过多种手段集中展示考古学家如何通过丰富的地下物质遗存,来解读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增加文化自信。

“通过一组组器物让人们重返文明现场,洞悉历史秘密,是陕西考古博物馆的使命。”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种建荣说。

科学发掘、保护利用、阐释展示,是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定位。这座博物馆将向社会大众介绍考古学理念、技术和方法,还有考古人的执着和考古学的魅力。

历史总以默契致敬执着,从1921年仰韶文化开启中国现代考古,到2022年陕西考古博物馆开馆,中国现代考古学以百年历程完成了从田野零星调查到博物馆系统展示研究的进步。陕西考古博物馆装下的已经不再是几组文物,或是考古工作的一面,抑或是文明现场的一瞥,它装下的是百年来考古工作者的赤子心。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考古学正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坚强支撑学科。秦岭山脚下的中国第一座考古博物馆无疑在承载中国考古百年使命的同时,也用无比的自信开启了中国考古的新篇章。


编辑:晓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