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例授文林郎乙酉科举人内阁中书衔陇州学正程东山先生懿行碑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刘平望 时间:2022-02-06
文图/刘平望 2012年夏,笔者探访刘古愚(1)先生门生程麟(2)后裔时,在咸阳市秦都区马泉街道办程家村见到程生辉先生,其家藏《清例授文林郎乙酉科举人内阁中书衔陇州学正程东山先生懿行碑》一通,碑为螭首,身首分离,座佚。碑身长1.70米,宽0.85米,厚0.19米。碑首居中题:“清例授文林郎乙酉科举人内阁中书衔陇州学正程东山先生懿行碑”。碑文正书18行,行52字,书法健秀,镌工尤美。清钦加国子监学正衔贡生张元际撰文;清光绪壬寅科举人、丁酉科拔贡张元勋书。碑文主要记述清末时期咸阳渭阳书院山长程东山先生的善行义举。撰文、书者均为清末理学家,碑主亦为地方人望,名噪一方。《重修咸阳县志》仅有碑主简介,该碑文未辑入典章史志,可补史缺,录文如下: 君姓程氏,讳学孔,字东山,咸阳大泉程家堡人。曾祖永全,妣魏。祖登峻,增生,妣谢。考绍周,邑庠生,有孝行,妣程。君伯兄应安翰林院待诏衔,供君读无微不至。君教兄子寅亮亦无意不周,遂捷秋闱,一门之盛,冠于当时。君赋性刚直,有不合则拂然,与予数数激愤而情益投契,且联姻。尝曰:“吾非晓山不能如此之久,晓山知予者也”。予知君其怒也如迅雷,其更也则和风,恳恳於学,深自省察克治,以故史梦轩(3)、柏沣西(4)两先生主讲味经,皆心器焉。吴学使清卿(5)题其课册曰:“真心流露,他日必有树立”。历计君生平,所遭顺逆无常,弱冠以前茅入庠,食饩。乙酉举于乡,选授内阁中书加五品衔,前后主讲渭阳书院(6),成德达材,髦士莘莘数百人不止也。为陇州学正,官虽小,志欲行其所学,立教条、振厉士风、出俸金赈贫乏,不足则取家资为补给,士民方德君,而当道恶其形己也,抑阻媒孽,必使撤任而后已。变政之初,因革损益,百务纷纠,验契、团防诸要务严迫尤甚。君为邑议长,首事不顾,不忍兼任,不能浪骇柁倾,万夫愕慑,所幸邑宰任理庭(7)夙重君,礼延综事,咨焉而后行,商焉而后定。凡争兢者、倾轧者与事之胶葛而棘手者为之调和处理,风飚立转,事多就绪,人亦翕然,则始逆而终顺者有如此,此以知顺逆虽无常,君以有常之心宰之,则无逆不顺。君自陇罢归,每云:“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以二者皆有俾於斯世、斯民也”。考岐黄,察脉络,於仲景、修园及赵司寇所赠《医学会纂》,朱书圈点,评议纲要,治药饵、立方剂、诊治不辞劳,差愈不受馈。生性豪爽,慷慨急难。君知复性在养性,五十后手立日记册,以悔过决剔,日日策励,所记多欣然自恧语,其所造益可知矣。君生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八月初八日卯时,卒于民国八年九月二十日酉时,享寿七旬有一,葬村东南祖茔西侧,乾山巽向。原配安氏,继窦氏,次陈氏。子二,长寿椿,窦出。次寿萱,陈出。女七,孙四,长守谦,寿椿出。次守忠、守信、守仁,寿萱出。曾孙二,光辉、武生。数世交情,予为后死感念畴昔,奚能忘怀,而亲友、门下以铭语请,铭曰: 两间正气,阴阳柔刚。盎然布濩,运行大荒。惟君秉赋,载圆以方。义有不可,莫邪腾光,哀哉茕独,蕴结肺肠,随手抛给,体仁用彰。其谁知之,欲讯彼苍。犖犖梗概,聿碣道旁。 清钦加国子监学正衔贡生张元际谨撰。 清壬寅科举人丁酉拔贡张元勋谨书 长安张炳彦、白景岳刻字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岁次乙丑莫春之囗月榖旦。 陕西省兴平市庄头镇张元际、张元勋兄弟,均为关中大儒贺复斋及刘古愚先生门生,都是清末民国名满关辅的文化学者。张元际先生与碑主程东山同学陕甘味经书院,世交并连为姻亲,张元际之女嫁程东山子寿萱。 该碑石立于民国三十八年春,即1949年,此时张元际先生已谢世十八年之久,碑文应为其弟元勋代撰。据程东山曾孙程生辉(即碑文中光辉)言,其堂哥亲见该碑文上石书者为张元勋之孙张正纲,时元勋先生已至耄耋,其孙代笔亦在情。 碑主程东山殁后,张元际曾致元勋信札:“午后诸子孙起身宿于大泉,适刻工樊姓二人亦到,合前工孙姓共五人。二月半间,凡应刻者已齐,拟即以樊姓二人刻东山碑。或芝洞(8)或吾弟须即书纸上打格书好带回,以便转订。” 此处樊姓二人所刻之“东山碑”,拟请宋伯鲁或张元勋书丹,应为程东山墓碑或墓志铭。 程生辉家还珍藏“孝友家风”牌匾一块,长2.26米,宽1.18米。右上小字竖书:钦命湖南巡抚戊辰翰林督察院左副都御使前陕甘学政吴为(9)题。左下题:咸阳处士程绍周。落款时间为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孟秋之吉。该牌匾是清光绪年间提督陕甘学政吴大澂为程东山之父程绍周之善行所赠。 《民国咸阳县志》第173页记载:程绍周,程家堡人,性至孝,继母病瘫,栉发裹足,皆妇女辈代为,或弗适,见绍周则摇首伸足微示之意,周即亲为栉裹,俟母首肯然后已,如是者三年余。故里人称为“五孝子”。五孝子者,周行五也。吴学使以“孝友家风”额其门,子应安、学孔。应安以贾致小康,积而能散,遇歉岁,村人食其粟者几过半焉。一日又河上,见有疾走者状类疯,止而问之,则曰:“借人衣物典钱贴三十缗,将以偿赌债,归而探囊,贴尽失,命蹇如此,计不如投河死耳。”应安曰:“命仅值三十缗耶?请代若偿之,但后须戒赌也”。即如数与之,学孔文学有传。 《民国咸阳县志·人物志·文学》第165页载有程东山事略:程东山(1849—1929)名学孔,字东山,程家堡人。从史梦轩、柏子俊两山长于陕甘味经书院,邃文,工课常最,光绪乙酉(1885)科举人。经艺均进,呈以大挑官陇州学正,又例授中书。东山宽和长厚,好誉人,后进诗文一韵之工,一句之善,称之不容口。邑中故家,东则庇礼村李氏(李岳瑞家族,笔者注。下同),北则天阁村刘氏(刘古愚家族),西南则两寺渡冯氏(冯伯勋家族),惟西乡稍逊,自东山设教及长渭阳书院,掇乡科膺民社者肩背相望,而文化蒸蒸甲他处矣。 《民国咸阳县志·选举志》第151页载,程东山为咸阳县首届议会会长,其侄程寅亮为里民局绅。《民国咸阳县志·官师志》第129页载,程东山为第四任渭阳书院山长,民国十五年(1926)咸阳学务局改为教育局,程东山为首任局长。 2012年7月24日,笔者将程家所藏“懿行碑”及牌匾告知《华商报·今日咸阳》报,记者畅咪专版予以报道。此前笔者同咸阳市渭城区原文管会副主任张德臣先生及原秦都区宣传部副部长陈虹女士制作“懿行碑”拓片数张。2017年9月,因程家村即将拆迁,笔者与程生辉先生商议,委托陈虹将该碑捐赠给咸阳市秦都区文化旅游局。2018年程家村拆迁时“孝友家风”牌匾遗失。 该碑“撰文”者张元际(1851—1931)字晓山,号仁斋。陕西兴平人,教育家。自幼刻苦用功,先后师从三原贺复斋、长安柏子俊及咸阳刘古愚诸先生,博各师之长,专心治学,于功名。光绪十八年(1892)回兴平设教讲学,声誉日隆,慕名而来求学的弟子数百名。学以时艺、古经,教育学生注重实践,不尚虚浮。后在庄头村创建“宏仁书院”,潜心治学,刊印典籍。光绪二十年(1894年)与本县张深如等奉命去上海,考察兴办教育事业,采购教学用品。次年回兴平,任本县劝学所总督。他召集社会贤达设法筹集办学基金,以确保足够的办学经费,以谋长久。晚年设立“关洛学社”邀四方名儒学者,明发经义,论学及济世之道。74岁时,亲赴山东,谒孔林,拜孟庙,尊师重道之心,至老不倦,四方知交称道:眉县张(横渠)、兴平张(元际),东西辉眏。1930年杨虎城将军主陕时,聘他到省襄助,他以80病翁谢辞,民国二十年(1931)逝世,杨虎城将军赠予"关学薪传"匾额。 著有《孔子辑要》三卷、《四偿录》一卷、《谒庙侍行记》二卷;编有《兴平县志》四卷、《兴平县乡土志》五卷、《易以反身录》二卷、《四行记》四卷、《道统百篇》一卷、《关学续编》三卷、《爱日堂前集》十卷等。 碑石“书丹”者张元勋(1868—1955)字鸿山,号果斋。张元际之弟,清末民国时期著名的关学学者。其兄元际曾带其学于三原贺复斋先生,光绪十五年(1889)师从泾阳味经书院刘古愚先生。光绪二十一年(1895),入西安大学堂学习。光绪二十八年(1902),应山西学台刘嘉深延聘,从教于“衡文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被陕西省临潼黄县长聘为子师,未及一年又被西安大学聘任为教授,治学二年,辞职归家,致力于理学研究。著述有《地球浅说》《原道》《格物测算》《太阳质疑》《新正气歌》等。抗战时期,见“日本侵陵,华北摇动。覆亡在即,寰顾国中民气消沉,人心涣散,瞻念前途痛心疾首”。先生以关中儒宗古稀高年,致书于右任院长及杨虎城主席,奋起疾呼,欲亲赴国难。义行所播,风动四方。蒋介石委托程潜送其500银元,先生将其分捐陕西清麓、宏仁、芸阁、尊孔和宗圣各书院。国府再送节仪费,如数璧还,其高风亮节,时人莫不敬仰膜拜。 注释: (1)刘古愚(1843—1903)名光蕡,字焕唐,号古愚,以号而名。咸阳人,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经世致用的思想家,陕西乡野维新的领袖。光绪元年(1875)中式举人,先后主讲泾干书院、陕甘味经书院、崇实书院、烟霞草堂和甘肃高等学堂,培养了一千多名既有爱国思想又有近代科学知识的人才。古愚先生恢张算学,提倡宗风,与同志设求友斋、刊书处,成德达材。古愚先生虽一躯小儒,奋于乡野,学问深邃,志向远大,被康有为赞誉“海内耆儒,为时领袖”,时人以“南康北刘”目之。梁启超称刘古愚“关学后镇”,与其通信中言;“得谂先生言论行事,以谓苟尽天下之书院,得十百贤如先生者以为师,中国之强,可翘足而待也。” (2)程麟(1866—1931)字阁臣,前清举人,历任宁夏固原、中卫县令。1890年参与测绘咸阳、兴平等县地图。民国十八年,关中大旱,饥民遍野,他多方筹粮救济。 (3)史梦轩:名兆熊,字梦轩,陕西城固人。道光二十八年(1848)出任平利训导。学识渊博,循循善诱。邑中知名士多游其门,掇高科者指不胜数。平利文风士习蒸蒸日上,文风优越,士习亦较端谨。同治七年(1868),因丁忧去任,诸生感念不置,为之立德教碑。同治年(1873)陕甘味经书院初设,聘为山长。著有《心劝集》《儿童必读》《棘关夺命录》《身世准绳》等书。生卒不详,为陕甘味经书院首任山长。 (4)柏子俊(1830—1891)名景伟,字子俊,号沣西,晚号沣西老农。陕西长安人,性亢爽,好侠义,尤笃与师友。留心时局,博览旁通,慨然负于济才。咸丰五年(1855)中举。大挑授定边县训导,未赴任。陕回窜甘,景伟携提督傅先宗募勇湖北,赴甘肃剿。解巩昌围。克庆阳城,赏蓝翎。又以籍办团防褒奖候选知县。同治六年(1867),钦差大臣左宗棠督师入关,知景伟识略过人,辟参谋军事,因请筑寨堡以卫民居;设里局以减徭役;提耗羡以足军食;徙回居以清根本;开科举以定士心。又上办理回匪臆说十四条,左宗棠深韪知之。以属帮办军务刘典积年劳勚。特书保荐,以知县分省补用,加知州衔。光绪二年(1876)起先后受聘泾干书院、陕甘味经书院山长。光绪十一年(1885)移讲关中书院,任山长。光绪十五年(1889)因病辞归。两年后病逝,享年61岁。光绪二十六年(1900)四月二十四日,载入国史馆儒林传。著作有《柏沣西先生遗集》六卷和《沣西草堂集》等。其墓志撰文刘古愚,书丹贺复斋。 (5)吴清卿(1835—1902)名为,大澂。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意斋。江苏吴县人。清代学者,金石家,民族英雄。清同治七年(1868)进士,为陕甘学政。光绪六年(1880)昭给三品衔。光绪十三年(1887)任广东巡抚。后授河道总督,赏头品顶戴。1894年甲午战争,吴任湖南巡抚,1898年被革职,永不叙用。他善山水,精篆书。 (6)渭阳书院:旧在明伦堂后,乾隆十一年(1746)县令柴华先后建学舍十楹。五十一年(1786),知县张廷杰改建于崇圣祠后。光绪四五年(1878,1879)知县马毓华汪凤耘以二公馆改建。《民国咸阳县志》第129页载:山长分别为李秀实、赵丙荣、刘子焕、程学孔、刘瑞驹、李绳先、赵钧等。 (7)任理庭,名养周,字鲤庭、理庭。陕西留坝人,民国三年至五年(1914—1916)两次任咸阳县知事。 (8)宋伯鲁(1854—1932)字芝栋,亦作芝洞、子钝,晚号芝田,别号九嵕山樵、芝翁、瓶园老人、钝叟、心太平轩老人。陕西醴泉人。曾与刘古愚在不同时期蒙学于咸阳廪生刘镜湖先生。后受业于三原毛汉诗先生,又入著名学者柏景伟门下,深得先生器重。清光绪十一年(1885)中式乙酉科举人,翌年中进士。十四年(1888)年散馆,授职翰林院编修。十七年(1891)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二十年(1894)任山东乡试副考官,奉命典试山东。二十二年(1896)任都察院山东道监察御史、掌印御史。刘古愚为振兴民族工业,拟集股创办陕西保富织布局。宋支持这一倡议,拟与同乡好友李岳瑞从豫丰银行借出20万两白银作创办经费,因刑部侍郎赵舒翘不肯作保而搁浅。二十四年(1898)一月,宋与李岳瑞等发起成立了关西学会,响应康有为的维新主张。三月宋又与杨深秀等人联系陕、晋人士,扩大关西学会,更名为关学会(亦名陕学会),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宋与李岳瑞、康有为商定联合关学会、粤学会、闽学会、蜀学会等维新团体成立保国会。据汤志钧《戊戌奏稿辑目》一文考证,从二十四年(1898)三月到九月半年时间,康有为替宋伯鲁起草的奏章就有十余份,这些奏章均与维新变法的重大事宜有关。戊戌政变失败后,宋伯鲁以“滥保匪人”的罪名“着革职,永不叙用”。光绪二十八(1902)年六月初一携眷回陕。后赴新疆主持新疆通志局。三十四年(1908)写成《新疆建置志》《新疆山脉志》各四卷。于辛亥年夏返回故乡。1912年12月,应梁启超电邀赴京,被袁世凯聘为总统府高等顾问。1918年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曾任陕西省通志局(馆)总纂、馆长,主持续修《陕西通志》,亲自制订大纲,选定修纂人员,严审各卷书稿,历时十余年,宋殁后事成。宋对诗文、书法、绘画有很深造诣,著有《新疆建置志》《新疆山脉志》《西辕琐记》《海棠仙馆诗集》《焚余草》《己亥谈时》《唐桑艾录》等。 (9)同(5)。 注:该碑石录文得到南生桥、张世民、许建诸先生相助,再表谢忱。 刘平望于咸阳古渡 2022年元月20日改定 编辑:高思佳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