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3648座墓葬 时代延续2200年 揭开半部隋唐史
陕西咸阳洪渎原发现中古时期系列家族墓园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梁飞燕 时间:2021-12-09
12月9日,陕西省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最新重大考古发现。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渭城区底张街道和北杜街道发掘了战国、两汉、西晋、十六国、北朝、隋、唐、宋、明、清古墓葬3648座,出土文物16000余件(组),墓葬时代延续长达2200余年。 此次发掘地点位于汉、唐长安城北的“洪渎原”墓地,是这个时期除陪葬帝陵外等级最高的墓地,墓主多数为皇亲国戚、高官显贵,并见诸史籍。洪渎原墓葬考古项目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明表示:“如此数量大、延续时代长、类型又这么丰富的考古发掘项目,在中国考古史上以前是从来没有的,今后也很难遇到。其蕴含的巨大信息量,足以续写半部北朝隋唐史!” 出土文物16000余件 取得重要考古收获 洪渎原也称毕原、咸阳原,是渭水与泾水的分水岭,南北数十里,东西百余里。原上有汉高祖长陵、汉惠帝安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汉昭帝平陵,号称“五陵”;后来,这里成为从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京师长安附近高等级的墓葬区。 对于洪渎原的考古发掘始于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考古人员在对咸阳机场的两次发掘中,发现了一批北周、隋、唐高等级墓葬。1999年至2000年,咸阳机场第一次扩建时,勘探发现北周冀国公宇文通墓和北周冀国太夫人乌六浑显玉墓。2008年至2011年,咸阳机场二期扩建时,考古发掘了一批有围沟兆域的北朝隋唐墓,如隋鹿善暨妻刘氏墓、隋元威夫妇墓、唐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墓等。 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在17个月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共发现战国晚期王陵(王后陵)及其陪葬墓地1处、西汉早期墓地1处、东汉家族墓地12处、西晋家族墓地3处、十六国家族墓地3处、十六国至隋代公共墓地1处、北朝隋唐墓园77座及大量的宋明清平民墓葬,出土文物16000余件(组),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收获。目前发掘工作仍在继续。 多座家族墓葬充分体现家族意识 咸阳洪渎原在战国和西汉时期流行“集中公墓”,即居民在一处大型墓地内集中安葬,个别墓葬有很小的围沟兆域,并不体现家族意识。东汉、西晋、十六国时期,流行成排分布的家族墓地,即家族成员以家庭墓葬为单位有规律地集中葬于一处家族墓地内,不设围沟兆域,相互之间以地域空间作为分隔。十六国至隋代墓地密集分布有65座墓葬,虽然没有经过集中规划,但未见打破关系。 洪渎原目前已发现北朝隋唐墓园77座,其中有纪年的23座,显示出围沟兆域和家族墓园在隋唐时期高等级墓葬中的重要地位。这些以围沟兆域为特征的墓园规划整齐、互不影响,由单人墓葬、夫妇合葬或夫妇同茔异穴合葬发展为子祔父葬,直至孙辈归葬祖茔,墓地使用时间甚至跨越历史朝代而延续数百年。 据项目负责人李明介绍:这种丧葬礼制上的延续和变化,体现了古人在地下世界凝聚家族合力从而延续至现实世界的期许,是中古门阀观念的物化体现,同时也是奉亲尽孝、乡土思想、法律制度等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延续。 隋唐高等级墓葬普遍设置围沟兆域 限于条件,以往在隋唐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围沟兆域和地面遗迹的完整资料并不丰富,对于围沟兆域所形成的“墓田”和封土的等级制度的了解还停留在文献层面,对于北朝隋唐家族墓园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 “此次考古发掘中,我们发现至少在洪渎原,隋唐高等级墓葬普遍设置围沟兆域并夯筑封土。夫妇同穴合葬、夫妇异穴合葬、父子合葬、祖孙合葬、数代家族成员合葬等形式皆备,这是考古学界在此次发掘之前完全不掌握的隋唐家族墓葬或家庭墓葬的格局分布形制。” 结合近年来在洪渎原发现的北周豆卢恩家族墓园(墓园内埋葬祖孙三代4座北周墓)、隋王韶家族墓园(墓园内埋葬祖孙三代7座隋墓)、唐苏同家族墓园(墓园内埋葬父子两代3座唐墓)等北朝隋唐家族墓园,可以形成完整的中古时期家族墓园的发展序列和类型特征,为北朝隋唐墓葬制度的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 墓主皆身份显赫 揭开北周隋唐史 由于地处京畿,洪渎原墓葬的墓主身份普遍较高,多为显赫之人。如北周开府仪同大将军、文安县公宇文韪墓。隋修北周梁㙜墓,梁㙜为北周敷州刺史、中部郡开国公。唐任右卫翊二府中郎将独孤师埋葬于此,他的曾祖独孤信、祖父独孤罗、祖母贺若突厥皆葬于洪渎原,墓葬都已发掘。豳国公窦孝谌之孙、毕国公窦希瓘之子、唐玄宗表弟窦沔埋葬于此。在洪渎原,互有亲属关系、归葬祖茔且数代人物墓葬皆已发掘的例子不胜枚举。 另有知名历史事件“玄武门之变”的相关人物张虔威,其家族墓园也在此地被发现。此外还有武则天的外祖家杨氏家族,从北周傥城公杨绍起就葬于洪渎原,隋唐以后子孙祔葬,各自规划墓园,形成了庞大的洪渎原杨氏家族墓地,延续数百年。 从战国到明清的2200多年时间里,秦咸阳城、西汉至北周长安城、隋唐长安城、宋代以后的咸阳城及其周边县城居民的墓葬都集中在咸阳洪渎原。“通过墓志的解读发现很多墓主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在正史中有传记,这其中所蕴含的信息量非常巨大。中国考古史上从未有过在同一墓地发掘墓葬数量如此之大、等级如此之高、延续时间如此之长的先例,今后恐怕也很难突破。”李明说。此次发掘将极大地有助于阐发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 编辑:高思佳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