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书画 > 书画赏析 >

毛泽东的书法艺术(下)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王宏涛 时间:2022-03-17

 文/王宏涛

六、毛泽东钻研怀素《自叙帖》及其他字帖

1961年10月27日,毛泽东要看怀素的《自叙帖》,让工作人员把怀素的所有字帖都找来,放在他那里。这包括怀素的《论书帖》《苦笋帖》。毛泽东反复临写,观看品味,不断琢磨,兴致盎然。

毛泽东的草书与怀素的草书,尤其是《自叙帖》,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笔画都较细圆;字形都较大;在大草的布局上,都采用了行行逶迤,大开大合的写法。毛泽东又不拘泥于“怀素”,大胆创新,逐渐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毛体”。

普遍的观点认为唐人尚法,而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大草、狂草,是个性张扬,潇洒无羁,也反映了唐代书法“尚意”的一面。

李白和怀素都被称为“仙”,有两点很像:李白的诗是狂放浪漫,怀素的书洒脱不羁。二人皆好饮,李白自嘲酒徒,怀素自称醉僧。李白的诗惊天地泣鬼神,怀素醉写“须臾扫尽数千张”。

1974年1月5日,毛泽东亲切接见了日本外相太平正芳,会见结束后,毛泽东将《怀素自叙帖真迹》影印本赠送给太平正芳。

七、《光明日报》毛泽东题写报头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全国性报头,很多都是毛泽东题写的。只有《光明日报》等少数报纸例外。

1957年秋天,《光明日报》报社内外许多人和广大读者。多次建议换用毛主席题写的报头。

1964年夏天,《光明日报》就题写报头,专门向毛泽东写过报告。毛泽东曾经说过,凡是报上用的鲁迅、郭沫若的报头,他都不再给写。其实郭沫若只是给《光明日报》的《文化遗产》专刊写了报头。经过说明情况以后,毛泽东仍然没有应允。

毛泽东喜欢看《光明日报》的《东风》副刊。对副刊发表的比较喜欢的诗词尤为注意,有的挥毫手书,有的加以唱和,有的甚至印发给参加某些重要会议的人员。

1963年元旦,《光明日报》副刊《东风》上发表了郭沫若的一首《满江红》词: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

太阳出,冰山滴;真金在,岂销铄?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迎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

郭沫若的这首词引发了毛泽东的诗兴,1963年1月9日,毛泽东赋词一阙《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寄到了《光明日报》报社,词末注明“郭词见一九六三年一月一日光明日报”,全词如下: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光明日报》领导们读着毛泽东这封信,兴奋异常。突然有人看到信中有“光明日报”四个字,大喜过望,机会来了,这四个字不是最好的报头吗?

1966年12月下旬,《光明日报》社将信中的“光明日报”四个字制成报头,并将所制的版样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同意,1967年元旦正式使用。

毛泽东题写的部分报头:

 

ͼƬ12.png

ͼƬ13.png

src=http___tenc2.rabbitpre.com_4dae9541-9d72-46fd-b874-6d05057cf212.jpg&refer=http___tenc2.rabbitpre.webp.jpg

据目前资料记载,由毛泽东题写的省级党报的报头多达25个之多,再加上中央级党报和有关地、市(县)级党报,总数至少在34个之上。

八、毛泽东论书法及部分书法作品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身边的一位同志向他谈到“速记”问题,进而涉及到“草字”“草书”。毛泽东说:“草字是草字,草书是草书,一字之差大不一样。书法里面有规律,有章法。”

学习书法怎样入门呢?

毛泽东说:“第一要多看帖,第二要多练习,写多了就熟了。”

看帖时要注意什么呢?

毛泽东说:“要反复看,反复记,等到帖的内容能背下来时就更熟了。” 

看帖时要记些什么?

毛泽东说:“记字的结构、造型、行气、章法。”为什么这么复杂?毛泽东说,“你要熟悉一个人,不是要记住他的高矮肥瘦吗?你还要记住他的五官特点呀!”

这么说记字跟记人一样?

毛泽东回答:“是啊,人有相貌、筋骨、精神,字也有相貌、筋骨、神韵。字的结构有大小、疏密;点画有长短、粗细、曲直、交叉;笔势上又有虚与实、动与静;布局上有行与行之间的关系,黑白之间的关系,这一对对的矛盾都是对立面的统一啊!既有矛盾又有协调统一。中国的书法是充满了辩证法呀!”

ͼƬ15.png

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生产   毛泽东 1948年


如何理解书法的神韵?

毛泽东说:“比如王羲之的书法,我就喜欢他的行气流畅,看了使人心理舒服。我对草书开始感兴趣,就是看了此人的帖产生的。他的草书有《十七帖》。记住了王羲之行笔,你再看郑板桥的帖,就又感到遒劲有力,这种美不仅是秀丽,把一串字连起来看有震撼之感,就像要奔赴沙场的一名勇猛武将,好一派威武之势啊!郑板桥的每一个字,都有分量,掉在地上能砸出铿锵的声音,这就叫掷地有声。”

临帖是不是要照原帖写?

毛泽东说:“当然,最初要照原帖写,以后练多了要仿其形,取其神。”

ͼƬ16.png

致符定一  毛泽东   1946年

字的精神怎样理解?

毛泽东说:“字就像人,有精神有个性,有的雄伟豪放,有的潇洒秀丽,你要写的字不要让人家看了感到松散、柔弱。当然写字也不要刻板。”

学草书从哪儿下手?

毛泽东说:“不要好高骛远,欲速则不达,建议先学楷书,练基本功,以后再学行书、草书。” 

看什么帖好呢?

毛泽东说:“先看《千字文》,多看多记,还能学到一些东西。《千字文》里面讲到的有天文、地理、矿藏、植物、历史、修养,能背下来就差不多了。不看个十遍八遍就能背下?不要急,一步步慢慢来。当然,还可学《标准草书》,就是于右任编的本子。书法要有自己的风格,所谓风格,就是个性。临帖既要临,要勤奋,又不要全临,要有自己的理解,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写出自己的特点。”

ͼƬ17.png

ͼƬ18.png

致彭璜之一、二  毛泽东 1921年

ͼƬ19.png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毛泽东

ͼƬ20.png

ͼƬ21.png

致宋庆龄   毛泽东  1949年

src=http___www.huaxia.com_upload_resources_image_2022_02_17_263291_700x700.jpeg&refer=http___www.huaxia.webp.jpg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为沈阳部队某部因公牺牲的英雄战士雷锋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毛泽东始终对书法和诗词的研究孜孜以求,还把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融入到书法之中,从而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神韵的书法艺术风格。在革命年代,他多次为部队题字,每次题字,点画如长枪大戟,运笔峻拔,势不可挡,而对将士和人民给予极大的鼓舞。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书法风格向外柔内刚、柔以抒情的方向发展,呈现出淡雅之风,唤起人们的愉快、向上、平和之情,给人无限的美的享受。

ͼƬ22.png

毛泽东书法作品《七律·长征》,书风棱角分明。

ͼƬ23.png

毛泽东书法作品《采桑子·重阳》,书风舒缓写意。

ͼƬ24.png

 


1950年,毛泽东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毛泽东书法的成功,依然没有脱离继承传统——探索创新——形成风格的基本轨迹和客观规律。他书法的根基仍然是楷书,初学欧阳询,吸收颜真卿和魏碑,经历了由楷而行,由行而草的书法必经过程,严谨地继承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实现了从“有法”到“无法”的境界。特别是他广泛研究历朝历代书法法帖,尤其对“二王”、孙过庭、怀素等大家书帖反复临写、品阅,对书道谙然于胸,在行草书上取得了卓越成就。

书法表面看是在写字,实则是在写书家自身的阅历、学识、修养,以及对人生、国家、世界和宇宙的认识、思考和感悟,这种“道痕”对一个书家书风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也决定是否能成为大家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主要在南方学习、生活和革命,南方的地域文化根基,造就了他的清秀、细致、睿智。中年时期,毛泽东又在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战斗,尤其在西北“韬光养晦”的峥嵘岁月里,成就了他的豪放、粗犷、豁达。两者结合在一起,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都有不可低估的影响。特别是毛泽东在西北的历程恰恰是他各方面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使他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个经历不仅对他的革命生涯具有重要影响,也对他书风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延安时,他虽然日理万机、决胜千里之外,但仍时常阅法帖,一套晋唐小楷一直带在身边。也正是西北的特殊经历和难舍情结,毛泽东后来所书的《清平乐·六盘山》《凉州词》;题写的《甘肃日报》《青海日报》《宁夏日报》等墨迹,都是精气神十足的精品之作、上乘之作,笔端凝结和流露着对西北的特殊情缘、情结。

除书法艺术本身之外,毛泽东自身独特的性格、深厚的学养、深邃的思想、传奇的经历,特别是作为国家领袖的心理定势、伟人气质……这些书法之外的因素,也成就了这位旷世奇才的书法巨匠,更是历史上任何一个书家所不能完全具备的,同时决定着他们在书法艺术上不好超越毛泽东。因此,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写书法更不是简单地形似和技法的问题,需要我们学习很多东西……引申到书法艺术上,亦为同理,那就是“字外功夫”。

毛泽东指挥千军万马打了上百次战役、战斗的胜仗,被列为世界著名军事家行列。这与其写书法也是有关联的。因为写书法尤其是行书、草书和行草书,本身在书写时行笔结体、章法布局的过程中,就如同在排兵布阵、调兵遣将、指挥打仗。如果以此来解读毛泽东带兵打仗之道,统率千军万马打胜仗,某种程度上会找到答案的渊源之一。

关于毛泽东的性格,他自己有一句非常经典的概括——虎性与猴性的统一。孙猴子最具造反精神,老虎有山中之王的霸气,毛泽东身上同时兼具霸气和造反精神,这种性格在毛泽东的书法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彰显。造反精神使毛泽东在书法创作中勇于创新,敢于“破格”,时出新意。

毛泽东的书法不物成规,有着极其鲜明的创新意识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他师古人而不拘成法,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推陈出新,独领风骚,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毛字”“毛体”。

霸气是毛泽东书法中的一股雄放之气,气势咄咄逼人,汪洋恣肆,纵横捭阖,节奏铿锵,一泻千里。如果站在“视觉冲击力”角度观赏,其“形式艺术”的动感魅力,可以横扫千军,无人匹敌。


作者简介:

王宏涛,1969年生,陕西礼泉县人。大学本科文化,中级职称,资深媒体人。主要研究方向:毛泽东思想研究。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