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批评 要灼见
李元博发起书法学术批评活动 得到书界好评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1-04-08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4月5日上午,书法理论家、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院长李元博把自己新创作的一幅竖式四尺对开的行草书作品通过照片形式分享给马河声、刘思凱、马晓安、林俊、李建森、梁镛等六位书法家,期待给予学术批评。六位书法评论家对此十分重视,各抒已见,对李元博先生的书作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给出了中肯的意见。 此次小范围学术讨论受到了书界同仁的纷纷称赞,也引起了许多书法家的关注,得到广泛好评。大家普遍认为:李元博的这种做法体现出书法创作者不可缺少的学术自觉精神,对于当前一些书法评论只表扬不批评,研讨会开成表扬会的学术虚假风气,尤其具有借鉴价值。 此次活动后,征得李元博先生的同意,对各位书法评论家的意见进行了整理。 马河声(作家、书画家、书画评论家,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艺术顾问):李老师你好!我觉得你现在的行草书流畅自然,写得挺好。现在你坚持要我批评,那我就挑挑毛病,可能会有冒犯之嫌,也请见谅。总体上来讲,这幅字布局很舒服,有高古之气。但提按地多了影响节奏,显得作品有些花。还有,要注意处理牵丝映带,在行草书里边,这个很重要。比如说“冲儒”、“故作”、尤其是“风霜”,几个映带显得有点生硬,连得太实。总的来讲越自然越好,不要把作品中的字距拉大了,因为中等大的字有的是行书,而小的字都是草书,这也是一种行草布局。我觉得您的作品总体上看是很好的。 林俊(文化学者、书法家、书画评论家,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副院长):这幅作品我认为创作的很好。您这一类行草书有两种很可贵的东西我觉得结合的很好,这与你的美学观是一致的。一是,您的作品中有一种高雅的气质贯通在字里,有种庙堂之气。我觉得这幅作品不管是从笔墨、气场上还是格调上面都特别高。我认为这个路子很好,因为王铎、董其昌这类士大夫,他们写的都很高雅,但每个人走的基调并不一样,其实你也不一定非要去复制某个人的路子,你的作品有自己的特点,总体上和他们有共通的地方,我个人认为很好。其实我一直喜欢你书法里面这种气息,你这种笔墨的境界之中还有一定的山水气,很好。当然,您的作品中还流露出某些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东西,在技法上还有一些需要细抠的地方,这恰恰就是重总体、重大局带来的,我认为这正是你个性的真实写照,丝毫不伤大雅。总之,我觉得把上面这种庙堂之气的高雅与山水之气的真实能结合在一起的人不多,可是你做到了,这可能就是你书法的真正个性特点了。你的这种风格可以适用于四条、册页、长卷,甚至狂草,笔墨容量大,拓展方面多,枯润相杂又有山水清晖,名士气畅得高远。为人民服务、做学问求真理、写书法表达心灵,你是这么一个三位一体的人,很难得。 刘思凱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艺术顾问):这幅字整体一看就是“二王”气象,很流畅,也很和谐,这对书家来说是不容易的。当然,现在主要是谈不足。依我看法主要有三个方面可以研究:一,大势是“二王”,但细一看还有怀素等书家的东西,也可以认为名家元素多了好,也可以认为多了不好。我主张不宜多,多了就显得杂了,不宜确定来路,这点可以研究。二,入笔出笔都好,但是运笔有时还显得不够稳实,有些急促,这样力量就打了折扣;三,从这幅字看,还需要细微之处再精一点,注意细节,因为整体好了,就要靠精到、纯粹感人,这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当然,这也是一个矛盾,既要有淋漓痛快的基本面目,又要做到仔细入微的精到,不是认识到了就能做到的事情,还得慢慢来。 马晓安(作家、书法家、书画评论家,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副院长):这幅字写得好,笔法入行收提按都在意中,结字平实中蕴内势,章法上轴线结行然大小轻重对比强烈。整幅作品平实内敛清新中蕴含书家的学识、阅历和修养,弥漫着书卷气。若说不足,则需要再做些用笔的调锋和使转训练,注意换锋运行的发力点,以提高线条质量,且让线条内涵更丰富。一家之言,见笑了。
李建森(书法家、书法评论家、新闻出版资深策划人,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副院长):我认为你要在“二王”上作减法。把他们“顶天立地”的东西升华成你自己的。我觉得就这幅字来讲,或者就你最近的字来讲总体上不错。因为你是从“二王”这个体系往过走,你要继续临“二王”,要在“二王”上继续深入,要坚持在这个体系里头去传承,去找顶天立地的东西,然后自然会升华成你的东西。就像王金泉,他写颜真卿,也写黄庭坚、苏东坡、米芾、“二王”,但是他主要的基调、字的架构,包括行笔,还有风格,主要都是颜真卿的。把这整幅作品每个字每一行字去细看去思考,你肯定有发现,我们和古人比差距在哪里,这个你自己都会找到答案的。我刚才看谢无量,看陈忠康这些人,我觉得他们特点都是在做减法,都是让手底下的东西更纯粹。你现在要做减法,让笔下的东西更加纯粹,更向古人靠近,这就是你在这个时代里头最可贵的东西,也是最能走远的东西,至于旁涉其它书体,旁涉其它书家,其实我觉得就是笔墨的尝试,就是丰富的转换,主要的东西还是守“二王”,守是很重要的,那就会走得更远。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梁镛(书法家,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副院长):我认为这幅写得很好,用笔起伏变化很大,写得很从容。关于担心古人的东西不够的问题,我的看法您本身是“二王”出身,是正路子,这就够了。再说,不一定古人的东西越多越好,其实古人的东西也未必都实用,主要还是要书写出您对古人的理解,这一点我认为您的这幅作品就已经做得很好。
李元博,1954年12月生,陕西兴平人,宁夏大学政治系政治历史专业毕业。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全国公安文联理事,陕西省文联委员,陕西公安文联第一、二届主席。所著《书法美学解析》一书,2018年4月获2017年度中国书法“风云榜”学术著作”奖,2019年9月获北方15省第29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 书法作品:先后获全国公安民警书法大赛一等奖(中国书协,全国公安文联主办);第八届公安部金盾文化工程艺术类二等奖;第四届公安部卫士之光三等奖;入展全国公务员书法大赛(中国书协主办);2012年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了个人书法作品展,出版《李元博书法作品集》、青年思想杂文集《观照自我》、公安政治工作专著《陕西公安政治工作实践与认识》等。其书法主要追摹晋唐王羲之、颜真卿行楷,张旭、怀素、孙过庭草书。对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小楷,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颜真卿《争座位》、《祭侄稿》行书,以及怀素小草《千字文》等帖用功尤勤,研习尤深,逐步形成了端庄秀美、笔力凝重,洒脱自由的书法风貌,成为继承晋唐文人一路主流书风的实力派书法家。
编辑:慕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