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书画 > 书画名家 >

古韵新姿 墨海龙腾—胡新龙书法艺术印象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李振峰 时间:2020-10-09

282972d8b69267a017a45de4865667c.jpg

今春,看到了胡新龙先生的书法作品,有的生机勃勃,有的古野朴茂,有的静若幽兰,有的龙腾虎跃!真是“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苏东坡语),一股清流,别开生面。

后与新龙相识,一见如故。他常住兰州,时回勉县小住,除生活起居之外,主要是他研习书画和与同道切磋交流的场所。初夏时节,我与汉中书法名家薛和平、王维宾、尤全生结伴赴史寨胡宅。小院清静、小楼雅洁,主人好客,书香袭人。在新龙家中,我仔细观赏了他的百余件各体书作,不由心生波澜。

34bcfb4a0884460d4fade40f31df7db.jpg

1956年,新龙生于史寨农家,他上的中学离久享盛名的褒谷口石门石刻摩崖只有5华里,这里众多的书法瑰宝引领着汉中的千年书风,新龙自初中就走上了书画之路。1976年征兵,他的书画特长使接兵干部欣喜,将其作为重点带入军旅,这一去就是一生。书法比绘画条件要求相对简单,他在从军路上踏实奋进的同时,对《大开通》《石门颂》《杨淮表纪》《石门铭》等多次临习,并常以此寄托乡思。他从战士到干部、从连队到军校、从基层到大军区、从列兵到部队长,几十年兢兢业业工作,也认认真真学书。岁月无言,时光磨洗,当年的史寨少年上进为首都大学的研究生,石门下的青春学子转眼成为花甲大校。他的从军之路,主要盘桓在西北高原。我想,他肯定多次行走河西走廊、玉门阳关,观看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近瞻汉代烽燧、祁连雪山,脚踏千年兵道、戈壁草滩,饱听长空雁叫、寒风呼啸……也曾多次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统兵带队、急赴水火,也曾军务倥偬、诸事纷繁,层级搓磨、递次进步,青丝白发,回归田园……他最大的财富应是经历。丰富的阅历和宽阔的眼界,是书法家难得的优势条件和站位基础。他告诉我50年不变的爱好就是写字,最庆幸的是遇见了良师。入伍不久上级安排他为来部队画毛主席像的画家做保障服务工作,这位画家就是大学者高尔泰,高先生是造诣很深的美学家、画家、作家,当年打成右派发配到甘肃。新龙和高先生相处时间不长,年龄相错20多岁,但结为忘年之交,高先生沦落之时仍钻研学问,其美学见解、书法指导,给了新龙极大地影响。

4244d685860175b18639b281b78911f.jpg

我不细数新龙习练名家书帖,因为临帖太多。他博采众长、吸取营养、体会意境、心慕手追,提高技艺则是必然。新龙50多年淬炼书法,当属不易,其成就也当属不凡。以我数十次观他书作形神之感受,其作品大多气场强大,弥漫着四种气息,呈现为四种美象。

一是庙堂之气,中和之美。他的隶书(尤是小楷),多见于内容优秀的古文名篇,如《出师表》《岳阳楼记》《战国策》等长篇书作,章法传统、布局合理、留白适中、静穆雅洁,其字体周正扁平、藏头护尾,纵斜向的撇捺之笔长短呼应、放收多姿、凝重古朴,有的多显钟书、隶意明显,有的直来直去,并无蚕头燕尾、波磔起伏,呈现出《大开通》《好大王》笔法。可谓中锋用笔、篆隶结合、方圆并施、骨清气穆。他的行草之书,也是综合汉隶之精华、南北碑帖之意趣、晋唐宋明行草之韵味,还糅合了章、今草之朴茂,运用了清代伊、赵之墨法,虽如直木搭房、框架方正,沉劲入骨、天真朴素,却藏巧于拙、稳中有变,古风浓郁、宽博典雅。大多展现出中和之美,质朴与妍美、厚重与飘逸的统一,大雅至朴、大典至拙的和谐。

07217cef2c6afe9c724901609aaf9d1.jpg

二是空灵之气,天然之美。书法讲究笔意,能看到书作源流、作者倾向的信息。或是新龙兄家乡情结,或是取法高古,或是我对石门十三品仰俯太久推崇过深,我认为他书作尤是其小楷中可看到石门摩崖的印记,如《大开通》的篆意隶笔、山野天趣,《石门颂》的天真浪漫、灵活飞动,《杨淮表纪》的古奇纵逸、笔势开张,《石门铭》的隶笔楷行、大朴不雕。当然,还有钟楷之沉重古朴、虚和简净,等等。新龙兄行笔纵横流畅,无拘无碍,墨色饱满,一任自然,尤其是草书显有颠张狂素、《书谱》飘逸沉着、宋草抒情张扬、王铎激情率意等大家特点。还有章今结合、奔腾方正之具象,整体上很有飞鸟出林、惊蛇出草之韵味,大开大和、笔势开张、运笔迅捷、波涛连绵等,如入无人之境,非高度灵活自然而不能为也。他书作的自然之美,还可能与其足迹遍及戈壁大漠、河西走廊、祁连草原、昆仑雪域有关,也可能与他骑行云贵高原、攀登秦岭之巅、饱览天地之美有关,山河湖海、峻岭平川之气息自然从他书作中生发弥漫开来。

三是书卷之气,秀逸之美。苏东坡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方通神”。黄山谷认为“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之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又说:“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清杨守敬说:“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空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何为书法?书是书写,法是法则规矩,无论写何体字,都应依法依规,符合文字的线条走向结字之法则,不能没有基础而信手涂抹、任墨喷流,不能功力尚浅而自创字体、随意增删笔划,不能远离文意而随意组合、书作不伦不类。书卷气出自文人字,陈忠实先生说:“文人字就是那些把汉字当字写的文人写的字”。新龙行草书或结体方正、取象章草,或激情澎湃、云蒸霞蔚,但笔笔清楚,均有出处,与时下一些学养不深、临帖不够甚至轻慢前贤、过于个性张扬、以怪求新、故弄玄虚、炫技取宠的书者,则是泾渭分明。

ecabbdcd27676575fc21767a25e0fc3.jpg

新龙几十年担任军事主官,但始终爱学习、善思考,尊先贤、敬传统,文化积淀较深,时常动笔写文作诗,如草书《岳阳楼记》八屏之后写的感悟,既有对范文的领悟和崇敬,也有探索创作八条屏的构思和体会,阅之使人浮想联翩,受到教益。看了他今年与战友攀登秦岭之巅拔仙台后写的诗歌《秦岭穿越》,还有诗歌《啊!家乡》、《云南骑行》等,乡愁绵长、热情激荡、豪气奔涌,令人阅之动情、余思袅袅。其学养、情感、思绪融入书作,潇散高雅、使人神怡。新龙出自行伍,但文、书皆美,确有儒将风范!

四是军阵之气,阳刚之美。新龙军旅30多年摸爬滚打、急难险重、披星戴月、风霜雨雪,锤炼为师级职业军人,其中酸甜苦辣、各种不易,有过军队经历的都可想而知。由于军人本质已入骨髓,他研习书法艺术不可能摆脱兵戈征战之气。其小楷内容都是高雅通俗字数较多的名篇,从头至尾、取势一致,篆意隶笔、隶楷融合,排列有序、姿态严整。小楷不宜远观,但是字多又须始终如一、前后呼应,心猿意马、功力浅弱则是写不好的。然而,细观则可以小见大,不光从作品内容汲取营养,也能窥到书者的心力、定力、毅力、功力。都说小楷难以张扬,新龙的长篇小楷作品则不然。他的小楷虽是纵有行、横无列,有的还写标点符号,内容笔划长短搭配、 收放多姿,错让有致、差次稳健,融古出新、很是难得。我感觉到了队列之美,如看到阅兵时的堂堂之阵,似还听到了步履铿锵。虽是笔笔平淡、字字朴素,纵密横疏、气象别致,但可看到字势雄逸、古朴劲健!

他的草书给人以震撼,使人感观一新!罗素说,人生像一条河,老年如下游宽阔平缓。新龙草书奔放热烈、劲笔浓墨,激情书写、潇洒雄风,令人难以想到书者已过六旬,竟还是这般刚猛率性之手笔!我观他应人之请书写草书,认真思考、聚精会神,熟筹布局、成竹在胸之后,果断动笔、一气呵成。他的草书很有特点,大有李白醉酒肆意挥洒之风,亦有侠士舞剑酣畅淋漓之状。书者壮怀激烈,观者感同身受,只见长枪大戟、短剑重锤,大刀阔斧、气势磅礴,雄山奇岭、宽江急流,不拘旧例、信笔驰骋,尽显战士情怀和军人本色!

余看新龙历程和其书法不免思绪连绵,竟想到了孔子所说:“志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还想起清袁枚诗《卓笔峰》:“孤峰卓立久离尘,四面风云自有神。绝地通天一支笔,请看依傍是何人!”

新龙兄从来不缺积极进取之志,难能可贵的是他谦虚好学、虚怀若谷。虽然他屡屡获得荣誉和好评,但他认为自己还应在线条、结体、节奏、变化等方面下功夫探究,仍在真诚吸纳意见、认真反躬自省,继续勤勉研习、努力探索前行。 当然,值得我们点赞和期待!

9032b8588b7d5853d9b70e333596a31.jpg

 胡新龙,别署胡笔,逸拙轩主,陕西勉县人,1956年生,解放军大校,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退役军人文联理事。

书法作品入选第一、二届西北军旅艺术展并在第二届获奖,兰州军区庆祝建国60周年书画展,全军第四届书法展,全军军营廉政文化优秀书画作品作品展并获优秀奖;甘肃省第二届新人新作展,第三、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首都师范大学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师生书法作品展,第一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一件作品入编2006年《中国书法年鉴》。

主导并参与2004年军旅情29人书画作品展和2007年金秋墨韵12人书画展,2005年参加甘肃书画家特邀作品展,另应邀参加全国全军其他专项书展20余次。2005年、2010年在兰州,2011年在汉中分别举办个人书法展。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