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书法艺术人文精神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马祥和 马 锐 时间:2019-06-03
提升书法艺术人文精神 起兴之初,书法便是关乎人文的雅事,是依托文学的寄情书写,所以古有“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论述。因人文精神的表达,书法实现了“人书一体”,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相统一;也因人文内涵的支撑,不同书家书风不同,同一书家立意不同书亦不同,由此促使书法成为艺术并绵延千年经久不衰。人文性,是书法的灵魂所在,是艺术耀眼的光芒。 古往今来,书法的人文性为各时代优秀书家所重,由此成就无数书法经典。孙过庭评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张旭、怀素的狂草书写不拘一格。这些皆体现了书法文辞内容与书家心境间的互动性。因此,品读这些经典书法作品,不仅可以品其形式和文辞内容,还可以见执笔之人,即人文精神的高度和创作主体的人格力量。 除了“阳刚”和“阴柔”之美的互动相生,书法审美的时代性,也是艺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书法艺术自觉化以来,每个时期的书法都有其鲜明的时代性,所谓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便是对书法艺术时代审美品格的高度概括。从艺术审美时代性嬗变中回溯,历史再一次阐明了艺术形式只是书法意蕴的表现载体,其内核是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格。 从人文精神的高度而言,书法经典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也是书法艺术体系建构的主体。继往开来的习书者皆重视经典,对经典的崇尚也往往是开创新经典的前提。艺术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存在,经典的出现作为历史的明证,强调了从“高原”到“高峰”支撑书法艺术健康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其文化母体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由此审视当代书坛创作,一些作品局限于形式表层,是由于创作者对书法的人文精神重视不够,未能从文化高度和艺术高度正确审视书法创作。 提升书法艺术人文精神,让经典人文价值观回归本位,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打造由传统通向未来的通途。“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面对当今世界性的文化大交融,书家所能,是感时代精神,生创作激情,赋予书写审美品格和情感意象。如此,那些具有高雅人文精神的艺术作品才可更好地生成、发展和繁荣。相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为基础,有国家层面的文化导向作引领,有教育学科体系化的建设与推进,书法界必将形成一股强大且持久的合力,开拓出一条书法艺术健康发展的新路。(马祥和 马 锐) 编辑:张倩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