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玩文创,这个可以有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周慧虹 时间:2019-07-22
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之路已经将触角伸到每个细分行业。 近年来,文创市场不断升温,博物馆、旅游景区之外,出版社也开始借助独有的图书资源,推出各具特色的文创商品。 比如,人文社“人文之宝”的伍尔夫咖啡杯一经面世即受欢迎,它将英国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形象印于杯身,并附上她给丈夫遗书中的一句话:“记住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从《凡悲鲁》中提取了部分画作制作成便签本、杯子、帆布包;中国地图出版集团中图北斗公司推出的文创产品《列国图志——世界日历2018》,每一页既有专业精细的地图、国家影像、各国简介,也有权威学者筛选的名人箴言…… 出版物和文创产品融合,从单一出版向立体的文化服务企业发展,这反映出我国出版业在推进自身业务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当前,我国出版行业中,出版社数量众多,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无论从营业收入还是经营利润来看,皆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不过,也要看到的是,作为出版社主业的图书出版,近年来亦暴露出一定问题,此前曾有部门公布了图书市场的新书销售情况,居然有不少出版社的单本新书总体销量不足10本,许多新书从印刷厂出来,在书店兜一圈后,就又进了造纸厂回炉化为纸浆。由此,既体现了好书难求,书业市场竞争激烈,同时,也折射出出版行业在固守本业的同时,亟须另觅他途,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而像一些出版社瞄准文创做文章,确有其可行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各出版社以往出版的各种图书中,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智慧成果,将其中一些成果发掘出来,以文创形式呈现给市场,无论从创意根基还是社会认知来讲,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方面,这些文创产品由图书衍生,与图书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对于相关出版社而言,实际运作中也就顺理成章,不致因面临太大挑战而承受过高的跨界经营风险。 由当前一些出版社玩文创,不免想到管理学中的光环效应。所谓“光环效应”,是人们常有的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就像有个成语“爱屋及乌”,只要人们认为某个人、某件事物不错,就赋予其一切美好的期许,就连与之相关的因素亦跟着沾光。诚所谓“君子善假于物也”,恰到好处地利用“光环效应”,会使市场经营者进一步提升自身知名度,更增加其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对于出版社来说,一些出版社本身即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还有些出版社即便自身知名度不高,可其出版的相关图书或是图书所涉内容为读者熟知与欢迎。这些有利资源不啻为出版社套上了“光环”,其经营管理者即可借助于“光环效应”,围绕图书及其内容精心策划设计,推出相应的文创产品,进而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与热捧。 目前来看,出版社涉足文创领域还只是开始,有广阔空间值得探究。在此,有必要指出的是,出版社发展文创产业切忌盲目跟风,市场青睐的终究是那些慧眼独具者,只有善于结合实际,将出版社自身的资源优势与消费者的内在需求统一起来,才能把准方向,使出版社的文创之路走得通畅。 编辑:慕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