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寻找“哪吒故里”,别光顾着蹭热点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西蒙 时间:2019-08-12

《哪吒》电影火了,蹭哪吒热点的人也多了起来。据《北京青年报》日前报道,四川宜宾、四川江油、天津陈塘庄和河南南阳等地都纷纷宣告自己是所谓的“哪吒故里”,引得舆论哗然。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典型的景区营销的手段,哪吒本来就是神话传说里的人物,何来“故里”一说?这最多只能算是与哪吒传说有关的地点,如果不是电影的火爆,恐怕只是历史文化爱好者关注的地点,谈何吸引更多游客?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且不说多年前关于“桃花源”和“香格里拉”真实地点的争论,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抢热点、蹭流量的景区宣传,也始终存在。比如,“炎帝故里”“女娲墓”“李白故里”乃至“西门庆故居”等方面的争论,也一度搅动舆论场,一些地方借机宣传本地旅游资源,蹭一波流量的同时,也给自己的旅游产业增添活力,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但最后迷惑的还是那些对历史文化有兴趣的游客:到底哪个是真正的故里?到底哪个是真正的遗迹?或者说这些遗迹到底还存在吗?恐怕都没法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

学术界面对著名文化遗迹,向来有历史现场遗迹与历史纪念遗迹的区分,但在旅游经济的覆盖下,二者往往被混为一谈。有些历史遗迹并不存在,但它还是会被“重现”。比如,著名的陕西黄帝陵,是官方认可的中华始祖黄帝的陵墓,但黄帝也是传说时代的人物,此处应该不是真身葬地。类似的情况还有炎帝陵、尧舜禹三代圣贤的陵墓、少昊陵等等。虽然他们属于传说时代的人物,但不妨碍后世历代民众瞻仰祭祀,所以这些陵墓大多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它们属于历史纪念遗迹,而非现场遗迹。

类似的例子还有桃花源。这本来是晋代文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虚构的地方,但因为它知名度太大,仰慕者太多,一些地方也纷纷打出桃花源的旗号,认为本地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源秘境。还有《西游记》里的花果山,到底是在连云港的云台山,还是在其他什么地方,向来也有争议。

从开发旅游资源的角度看,拉名人与文化遗迹的大旗,刺激本地旅游业的发展,倒也无可厚非,但这样做的前提是,本地的确有相关历史文化资源,绝不可乱弹琴,为了发展而“发展”,即便一时能抢到风头,最终还是会成为笑柄。历史文化遗迹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只有在相互匹配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二者相辅相成式的进步。

随着游客素质尤其是历史文化素养的日益提高,那种仅仅凭借“拉大旗作虎皮”来宣传本地旅游资源的做法,恐怕也逐渐玩不转了。要让更多游客享受到本地旅游的美好体验,还是要在本地历史文化资源里找亮点,下功夫,不必盲目跟风。选择适合本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才是一种成熟与稳健的开发模式。


编辑:庞阿倩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