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记者,为国家和社会尽职瞭望!

来源:央视新闻 作者:编辑 时间:2019-08-16

记者,一场不辞不惧的逆行,一份守望社会的责任,一枚记录时代的符号,一团揭示真相的火种,一个永不过时的理想。感谢真汉子·记者·付国豪,让我们再一次刷新了“何为记者”的认知!

记者,一场不辞不惧的逆行

因为相信,抵达现场,才能揭开被邪恶掩盖的真相,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尽职瞭望。

14日凌晨,环球网记者付国豪在香港机场遭到示威者野蛮殴打。身陷囹圄,面对拳头暴袭,他却正气凛然地喊出:我支持香港警察,你们可以打我了!

一句“我支持香港警察”,喊出了近14亿同胞的心声;再一句“你们可以打我了”,令多少人揪心、愤慨、难眠。

被救下送出机场时,付国豪在担架上说的是:IloveHongKong!并不忘感谢身侧的医护者。孰卑劣孰可敬?高下立判。

幸好没有致命伤,付国豪已于14日中午出院,表示依然爱香港。

一位资深记者如此评论:记者这个职业出现在全世界任何最没有秩序最动荡最荒诞的地方,都被给予了人身安全的保证。香港的激进示威者如果连对记者都野蛮进行人身迫害,是不是真的应该不再喊他们“暴徒”,而要改称“恐怖分子”了?

记者,一份守望社会的责任

因为相信,崎岖也罢,生活的角落里,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值得记录与书写,值得流泪与歌唱。

四川大凉山”悬崖村”,通向外界必经之路曾是17条藤梯。家在山上,学校在山下,孩子们的求学路,往上是悬崖绝壁,向下是万丈深渊,令人心惊肉跳。村民们记忆中,10人坠崖身亡,摔伤的更多。2016年,央视记者和当地扶贫干部沿着山路攀爬进村,带来了第一手纪实报道。当时记者爬到半路,进退两难时,无助地哭了起来。

央视《”悬崖村”扶贫纪事》报道团队中的记者白璐回忆,自己有一次不小心踩滑,半个身子都掉下了悬崖,幸好一双厚实的满是老茧的手,死死抓住了她的胳膊,将她拉起。

她说,“要问我们有没有私心,说实话,有。爬过那悬崖,在村里和老乡同吃同住过,我们真的想为村里人做点什么,希望节目播出能帮到他们,这就是我们的私心。”

经记者报道过后,如今,“悬崖村”山路上安上了钢梯,村民终于免去性命之忧,村里还覆盖了4G网络,新开了第一家小卖部,建起了幼教点……

记者,一枚记录时代的符号

因为相信,一根笔,就是时代的注脚,一个镜头,就是历史的追光,一台摄像机,就是前行的基石。坚守中,蕴藏着改变的力量。

九三阅兵,无疑是2015年中国人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当天近5亿人通过电视直播,观看了我国第一次抗战胜利日阅兵盛况。这场直播,由1172人组成的央视团队负责。

苏驰的机位就在金水桥旁边,负责拍摄每个受阅方队到达敬礼线的第一个画面,为了避免抖动,他必须屏住呼吸,浑身都较着劲,一天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左侧大腿长出了恶性肿瘤,他也从不言说,从未请假,直播总共1300个镜头,其中70多个关键画面,来自于他。

王少宇,直播过程中突发肠痉挛,但他忍着剧痛,稳稳地完成最后一个镜头后,才倒在了地上……

陈硕,演练完凌晨回家,夜深人静,整栋楼都黑漆漆的,只有他家窗口还亮着一盏灯,那是妻子知道他要回来,特意为他留的。

记者,一团揭示真相的火种

因为相信,无论何时,有些火种,永远埋在每个人的心底,关于正义与良知,关于未来与希望。

“如果没法阻止战争,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在硝烟弥漫的叙利亚,央视战地记者王薇薇与同事章成竹、余宗晋等曾历经生死,为我们带回最真实的前线。

2012年4月,王薇薇在达利亚第一次遭遇交火,被密集的枪声包围。她当时抱着万一遭遇不测,为自己留下一段资料的心态,慌乱中打开手机视频模式,攥在手里趴倒在地,所幸躲过一难。这,是观众在电视前看不到的。

徐德智,2016年起担任央视驻叙利亚记者,前往战地采访20余次。他说,报道战争就是为了揭示武装冲突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去年4月,美国空袭叙利亚,他一个人肩负出镜、编辑、导播、摄像、新媒体直播等多重任务。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

记者,一个永不过时的理想

因为相信,发现美好,守护弱小,鞭挞不公,捍卫信仰,永远不会过时。

在1998年的抗洪一线,有记者拍摄的身影。

在埃博拉疫情重灾区,有记者采访的身影。

在地震灾区,有记者直播报道的身影。

在英国的会议上,有中国记者抗议“港独”的身影。

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2006-2017年间,约有1010名记者在报道新闻和将信息带给公众的过程中被杀害,而90%的案件中的凶手并未受到惩罚。

11月8日记者节,跟护士节、教师节、医师节一起,成为我国仅有的四个行业性节日。

最后,本文引用知名记者白岩松的一段话:“新闻是一条注定要长跑的路,一朝一夕不足以改变这个世界;要相信新闻依然有助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你会是千万推动者中的一员。在中国新闻的历史中,有千千万万名记者奔跑在这条没有终点的长路上。”

 


编辑:张瑞琪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