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 >

登黄鹤楼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曹 矞 时间:2019-12-20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武汉长江大桥南岸,面对鹦鹉洲,濒临烟波浩淼的长江,乃武汉城市地标之一。它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西鹳雀楼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千百年来,白云环绕其上,滚滚长江从它的脚下东流而去。

黄鹤楼遐迩闻名,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就拜读了唐朝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一直想去看看“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却始终未能成行。今年五一,我偕夫人终于去了一趟武汉,一睹黄鹤楼的雄姿。

打车通过武汉长江大桥之时,就远远地看见黄鹤楼耸立在蛇山之上。到达长江南岸桥头下车,就见游人特别多,如潮水一般,从四面八方一起涌了过来。黑压压的一大片人头,如同一锄头下去翻开的蚁穴,蚁群不停地骚动。我连忙挤上前去排队买票,拿着票进入黄鹤楼公园游览。

进入黄鹤楼公园,里面的游人也非常多。我们在几处建筑前拍完照,就赶紧去黄鹤楼下排队登楼。排队的人围绕着黄鹤楼迂回环绕慢慢向前蠕动,人们摩肩接踵,把黄鹤楼围得水泄不通,但是,游人们排队登楼的热情依然很高,此刻,别无选择,只有顶着烈日耐心等待,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开始登楼。

随着登楼的人流,一步步登上台阶。黄鹤楼共有五层楼,每登上一层,都要在楼层走廊上凭栏远眺,居高临下地观赏美景,并选择角度拍摄风景照,然后,再进入内室参观。各层有各层的风景,各层是各层的感受。

啊,终于登上楼顶,环绕四面回廊,远眺,武汉三镇和滚滚长江尽收眼底!

站到了最高层,放眼望去,远处栉比鳞次的高楼大厦,使我对诗人笔下的黄鹤楼有了些许疑惑。不禁在想,如果崔颢、李白、王维等古代先贤现在站在此楼之上,又能做出怎样千古流传的名句来呢?

关于黄鹤楼取名缘由,有两种传说。一说便是带有神异色彩的“仙人黄鹤”传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黄鹤楼的仙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他的《述异记》中的“驾鹤之宾”,后被鲁迅辑录在《古小说钩沉》里。一说是此地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墙壁上画了一只会跳舞的仙鹤,它能从墙壁上跳下来为宾客起舞助兴,因此店家宾客盈门,生意兴隆。十年之后,道士复来,取笛吹奏,用笛声招下黄鹤,乘鹤飞去,辛氏遂出资建楼。

这些神话传说很有趣,也很动人,但都不是黄鹤楼楼名真正的由来。历代考证都认为,黄鹤楼之名是因为它建在黄鹄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鹄”与“鹤”二字一音之转,互为通用,故名为“黄鹤楼”。因山得名的说法为黄鹤楼得名奠定了地理学基石,因仙得名的说法却令赏楼者插上了纵横八极的想象翅膀,满足了人们的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的需求。

黄鹤楼是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它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千家万户的武昌城,面临汹涌浩荡的扬子江。相对古雅清俊的晴川阁,刚好位于长江和京广线的交叉处,即东西水路与南北陆路的交汇点上。

黄鹤楼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在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且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黄鹤楼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极其深厚。自创建经历了1700多年,一直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名楼待遇,吸引了历代众多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仅旧志收录的诗文就多达400多篇(首)。

或许是受到古今诗人诗作的感染吧,登上黄鹤楼之后,我竟也诗兴大发,撰写小诗一首,取题《登黄鹤楼》:古人早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登楼极目赏风景,长江两岸满城春。今人齐涌八方来,如蚁攒动鹦鹉洲。时光一去不复返,浩渺江波水悠悠。

在我们登楼过程中,不断听到一声声浑厚有力极富张力的悠悠钟声,更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与古典的气息。登楼之后,才知道原来那钟声是从黄鹤楼背后不远的千禧钟传来的。

美哉壮哉!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融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气势恢宏,雄伟壮丽。它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上,正好迎合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

登楼眺望,视野开阔,远山近水一览无余。“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诗中的意境,是那般深远隽永,耐人寻味。

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愉快的心情,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这大概就是黄鹤楼历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之原因,总是那样吸引古今中外四方游人独特魅力之所在吧。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