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冲漠之上,寄傲宇宙之间——清涧饮食民俗文化纪实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admins 时间:2019-05-22
《道家圣饼枣果馅的前世今生》 清涧县九里山食业公司出品 一 “道”——宇宙万化的本源,天地万物皆由“道”而生。 当人类返本还源,与“道”一体,即可达长生久视的境界。 这是道家思想的精华。 陕北清涧,唐代设宽州,是我国道教活动的主要地带,在中国有“道情之乡”的美誉。 道情,戏曲艺术的一种,起源于道教,成型于民间。最早的“道情”,是道观内由道士咏唱的“经韵”,后加入词调、曲牌,采用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来演唱,宣扬道教的出世思想,强化人们的道教心理和情感。 清涧道情的兴起,足可见当时道教的兴盛。 融合道家思想和习俗的清涧,历经数百年的绵延嬗变,在民间聚集了诸多古老而神秘的道文化色彩,成了陕北黄土文化的精华所在。 二 道家思想主要来源于上古时代先民们在烹饪中,对火与水的运用所获得的认识,进而又从饮食与医药中,获得养与治理的理念。其中,认识客观世界的哲学思维,总结在老子的《道德经》中;饮食养生的理论体系,又成为了《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而道教重养生,认为通过饮食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早在石器时代,清涧即有人定所,先秦以来,因其“全秦要户”之地要,攻略不断,深受战争灾祸,清涧曾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局面。 在贫瘠的土地上,何以有养生无上的妙品? 《战国策》记载:“北有枣粟之利,民虽不细作,枣粟之利,足食于民”。 枣树适应性、抗逆性强。清涧土地贫瘠,可耕性差,气候干燥,粮食生产水平低。然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污染源的黄河滩地,却成为了滋养孕育红枣精华的绝佳之地。历经数千年雨雪风霜的体内烙炼,吸吮着天地精华的气息,清涧盛产出了质地细腻,绵软丝甜的红枣珍品。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家有千树枣,富比千户侯。 红枣的种植,让清涧人得以脱贫致富。 清涧人旧时除夕有祭枣树的习俗。 枣在他们心中,早已不是一种单纯的食用作物,而是能够收获幸福安康,拥有无上权力的物种。 清涧独有的红枣资源,加之红枣充饥滋补,安中养脾,食疗医用的功效,暗合道教“天人合一”的饮食观以及中医食疗因人、因时、因地的治疗原则,成为了道教养生学立足于百姓日用起居的妙品。 三 道教认为,“日啖百果能成仙”,而红枣,被列为五果之首(枣、桃、李、栗、杏)。这种分类法,把食物的性味、归属、与人体的五脏、经脉、五官等网罗汇萃、分门别属,形成人身的一个体系,直接施用于人们日常养身修性的生活中。 与此同时,五果的分类,也方便道人们在祭祀时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要求进行配置,以表示斋主的一片虔诚之心,祈求神仙能够尽快施加恩惠,救亡灵于苦海。 道人敬献红枣,颇有讲究。 他们以红枣为馅,以面粉为皮,烤制成饼。 道教兴盛之时,正是精怪、物魁传说最盛之世,因而道教特别强调法术,其法器中诸如符术、宝镜、罗盘等物,大都取法于阳间灵威之物。 这饼的形状,即效仿“小宇宙”八卦罗盘的形态。 每逢庙会或祭祀活动,道人们必用“道饼”即果馅来“贡献”神灵,祈求平安吉祥。由此,果馅也被称为“果献”、“贡献”。 自此,当地百姓纷纷效仿,为求得神灵庇佑,果馅制作及涎享逐步流传到了民间。 民俗的本质,是人类在与神有关的活动中的状态。 明洪武年起,清涧果馅演化成一种独特的民间俗婚礼品。通过特制的压模、拓模,制成同心圆,以红色点染,寓意早生贵子,甜甜蜜蜜,成为了清涧婚俗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礼仪食品,称作定亲果馅。 男女订婚时,男方必须送16、24、48个果馅给女方和媒婆。女方收到定亲果馅后,馈赠给亲朋好友,亲友收到果馅,便知他家姑娘已经有主了。 后来,清涧果馅和关于果馅的民间风俗,在陕北中部各县流传开来。有的地方红枣稀缺,人们就用其它材料代替枣泥做馅。于是,清涧果馅就有了红糖豆沙果馅和五仁(砂糖、芝麻、花生仁、杏仁、核桃仁)果馅等不同品种,满足不同食客的喜好。 四 道教道义,同整个陕北社会的发展轨迹一样,在经历了无数风雨和坎坷后,依然蓬勃生旺,这是历史存在迎合时代需求的显照。 由宗教进而引发的民俗文化,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无形见证者和记录者,让我们得以在沧桑巨变的历史长河中,仍然能够触摸来自这片土地的“根”与“魂”。 进入现代社会,民俗文化成为了依赖市场需求而存在的文化现象,市场兴盛则民俗兴盛,市场消亡则民俗消亡。保护和发扬民俗文化的根本之道,是要在传承与创新的调试下,重建民俗文化在市场中的生存土壤。 今日的清涧人,探索并实践推动陕北文化传承的新思路、新方法,用多元化的创新实践,着力打造陕北民俗品牌,提升当代人对民俗文化的体验感、认同感,为重塑陕北文化的生命力砥砺担当。 清涧“九里山”品牌的兴起,即是本土文化传承的佼佼者。 “九里山”,以“志道据德、依仁游艺”为宗旨,以传承陕北传统食品工艺,弘扬道家养生文化为己任,立足于红枣传统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秉承“志在冲漠之上,寄傲宇宙之间”的天地胸怀,力图将民俗饮食文化中的一件件珍品流传于世。其中,“九里山枣果馅”荣获陕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首届陕西金牌旅游小吃”称号,并连续获得了第二十届、二十一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成果博览会“后穗奖”,被陕西省旅游局、陕西省商务厅评为陕西100大旅游金牌小吃。全国政协常委、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亲笔题写“九里山果仙——道家圣饼”。一系列殊荣和社会认同的取得,足可见“九里山”品牌以民俗文化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纯正初心和责任担当。 我们相信,延续民俗文化的精神血脉,是一项重大、复杂、艰巨的工程;我们坚信,作为民族向上奋进的力量,文化遗产将以生生不息的卓著风姿激励着每一代人。在薪火相传的责任面前,清涧人将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守望精神家园,为陕北这块多情的热土,留下不朽的信仰和无尽的眷恋…… 编辑:金苗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