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响榆阳文化旅游,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榆阳区文化和旅游产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刘燕郡 黄震 时间:2019-06-19
叫响榆阳文化旅游,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榆阳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综述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刘燕郡 通讯员 黄震)从今年春节期间包括“陕北榆林过大年”及其他各类春节活动吸引游客7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到四月份榆阳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招商引资项目关于文化旅游签约金额14.4亿元,再到“五一”小长假期间榆阳区四天共接待游客42.3万人次,超1.51亿元的旅游收入,一次次的“大手笔”印证了文化为旅游铸“魂”、旅游为文化扬“帆”,实现了文化和旅游的共赢。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旅游项目建设
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资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场。光辉灿烂的历史铸就了辉煌的中原文明,大自然的馈赠造就了壮丽的塞北风光,也为榆阳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厚资源。榆阳区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狠抓文化旅游项目建设,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扩大旅游活动宣传,加强旅游扶贫和招商引资,全区旅游业发展持续欣欣向荣。2018年,成功创建2个3A级旅游景区(陕北民歌博物馆、芹河军旅文化园,截至目前,全区A级旅游景区数量达到8个)。与此同时,成功创建了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白舍牛滩村),1个市级旅游特色名镇(鱼河镇),2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陈家坡村、三道河则),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了众多优质文旅产品,激发多层次消费能力释放,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诗和远方”的向往。 树立特色文化地标 铸造精品文化工程
早在上个世纪90时代,一部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拍摄的《东邪西毒》时至今日仍被誉为经典,看过《东邪西毒》的人都会对片中的大漠风光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2009年最终版中背景和色调更为突出和饱满,茫茫黄沙、蓝天白云以及残垣断壁在金牌摄影师杜可风的镜头下变得异常瑰丽和光怪陆离,犹如一幅幅精美和一丝不苟的油画,大漠孤烟、黄沙蔽日、绿树成荫、桃花流水,这些美景让无数影迷神往已久,混沌中你又依稀可见《东邪西毒》里迎风招摇的客栈破旗、落魄孤独的天涯剑客和感受到浓郁到极致的自恋和自负的情怀。而帮助王家卫取得长盛不衰口碑的这些奇特的沙漠风光。都源自于同一个美丽的地方—榆林红石峡。 近年来红石峡生态公园连续举办大美榆阳节系列活动,各地游客更是络绎不绝,而这只是榆阳区文化旅游浪潮中的一朵浪花。 陕北民歌博物馆,2017年2月3日,榆阳区委常委会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启动建设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从选址规划、学习考察、专家选聘,到展陈设计、文物征集、综合布展,用时476天,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的珍贵文物资料,采访了成百上千的老前辈、老专家和老艺术家,建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民歌音乐博物馆,共同铸成了这个精品文化工程。在距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6年之后的2018年5月23日正式开馆,这标志着陕北民歌有了自己的家,为陕北民歌传承与繁荣搭建起一方新的人文舞台,树立起一座新的文化地标。总建筑面积11800平方米,其中布展面积约5680平方米,公共部分装修及配套功能展区约6120平方米,这也是全国唯一一座以陕北民间音乐为主体、集民歌研究创作、培训交流、演艺推广、产品研发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分传统陕北民歌展区、革命历史陕北民歌展区、新时期陕北民歌展区、陕北民间音乐艺术展区、陕北民歌研究专题展区、临时展区等六大部分,以及陕北民歌大舞台等相关配套功能区。仅2018年,陕北民歌博物馆作为榆阳区的城市客厅,接待了来自国内外参观者105000多人次,通过深度发掘陕北文化潜力,不断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步发展,成为陕北民歌艺术发展展示的崭新窗口,市民深入了解陕北民歌的广阔平台、专家学者交流研究创作陕北民歌的主会客厅、大中专艺术院校及中小学生学习和传承陕北民歌的重要场所、广大党员干部革命教育培训的基地、陕北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全国最大的陕北民歌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邓宝珊将军纪念馆,这座位于榆林城东南3公里处的“桃林山庄”的纪念馆,历经风雨侵蚀,加之缺乏保护,旧址没入沙土之中。2014年,榆阳区启动恢复修缮“桃林山庄”工作,历时四载,延续旧址原貌,分三级台地,从下到上完成了邓宝珊将军纪念馆内司令部遗址、警卫连、邓友梅墓的恢复修建及配套工程,总占地面积约14200平方米,被榆林市委组织部确定为榆林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之一。这座革命前辈纪念场馆是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优良传统教育不可多得的宝贵载体,也是榆阳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用红色精神激扬正能量,铸就信仰高地和党性熔炉,先后有20892名全市各县区党员干部、学生和群众到此参观学习,被“永怀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激励着。如今,邓宝珊将军纪念馆已成为榆阳区爱国主义教育建设的一张重要的“红色名片”。 美丽的赵家峁村位于榆阳区南部山区的古塔镇。2013年以来,赵家峁依托大美榆阳杏树文化旅游活动,以“杏花溪谷,峁上人家”为主题,打造集休闲农业、时令水果采摘、水上游玩垂钓和旧农居体验为一体的近郊旅游村,真正做到了“春赏花、夏品果、秋观叶”。村内设有空中滑索、森林穿越、水上游乐、河滩烧烤、农家乐体验等休闲娱乐项目,有1947年开国上将王震将军转战陕北驻扎过的老院子以及1974年至1980年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住过的老窑洞。在这里,或水上游玩,体验休闲性和趣味性;或穿越丛林,挑战超越自我;或高空滑索,感受速度与激情;或观摩历史遗存,记忆乡愁;或采摘水果,回归自然;或品尝农家风味餐,感受舌尖上的陕北美味。这里原汁原味的陕北黄土高坡乡村旅游,已经成为赵家峁村实现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后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些文化旅游景点以传统建筑、历史文化、当地民俗或特色产业等为特点,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影视等“文化旅游+”融合产业业态,成效显著。 发展“旅游+”融合业态 促进一二三产发展
以文化创意为依托,全域旅游为主体,品牌建设为重点,培育优质的文旅产品,满足更多的消费新需求。大力发展“旅游+”融合发展业态,不断融入文化旅游元素,利用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力,促进一二三产发展。实施“旅游+项目”,与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融合,在建设生态公园、水利工程、交通设施等项目时富于旅游理念,项目建成后就是一个景点或景区。实施“旅游+活动”,融合教育、文化、体育等行业,开展各类研学旅游活动、群众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等活动,充分利用“丰收节”等特色节庆,在现代农业园区、白舍牛滩村等地举办农民丰收节,做大、做强大美榆阳系列活动。实施“旅游+商贸”,对宾馆酒店、特色餐饮、旅游商品经营等进行积极引导、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旅游配套服务标准化、高端化水平。开发具有榆阳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旅游商品,在古城和重点街区打造小吃街、旅游商品专卖店、休闲街区等。举办美食评选活动,打造“榆阳味道”特色旅游美食。实施“旅游+康养”,依托榆林传统中医药文化和寨洼村等民俗文化村打造中药养生、中医保健等康养旅游业态。实施“旅游+扶贫”,对具有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潜力的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重点支持建设大河塔村、双锁山村、店坊村寨坬村等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扶贫重点村,通过旅游经营、提供接待服务、出售土特产品等途径脱贫致富。 创建文化旅游活动 树立“大美榆阳”品牌
近年来,榆阳区按照“景点错位特色、产业高度融合、脱贫小康同步、主体多元互补、城乡统筹一体、乡音乡愁长存”的思路,大力发展全域旅游。2019年,榆阳区将承接全市“一核两廊四区”的文化旅游总体格局,抢抓“一带一路”和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建设机遇,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按照榆阳“一城一廊两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不断增强文化旅游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重点打造十大文化旅游项目和大美榆阳品牌系列文化旅游活动。整合资源,统筹安排,重点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大美榆阳杏树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策划组织“过大年”“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故事”“长城越野”“三花一叶节”“乡村音乐节”“农民丰收节”等40多个大项、100多个小项的大美榆阳品牌文化旅游活动。丰富的文旅创作,不仅让榆阳的文化旅游资源“活”起来,也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有效举措。 如今,生态游、乡村游、近郊游等自驾短线游呈火爆趋势。星罗棋布的1000余个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成了市民出游的首选,遍布城乡的博物馆也成为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到景区“打卡游”,更愿意选择看民俗、看历史、看文化,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深度化、特色化的品质旅游。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文化、旅游、生态之间产业融合,打造全域化的文化旅游新空间,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编辑:齐敏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