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 >

网红城市该有哪些“自我修养”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刘志杰 时间:2019-08-07

最近成都“红得发紫”:太阳大了上热搜,老是下雨上热搜,地铁拥挤上热搜……近日,某公交线路站名“打脑壳”,不仅上热搜,竟还引来了全国各地、从中央到地方各大媒体的关注。这妥妥的“网红体质”,正是成都“网红城市”的一个侧影。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关注。城市走红网络后,该有哪些“修养”,无疑是“后网红时代”城市治理新的考题。

“网红”不是什么褒义词,常常和“过度娱乐化”“哗众取宠”等挂钩。但兴起于短视频时代的网红城市,用实力重新定义了“网红”。就拿成都来说,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潇洒文艺的小酒馆、悠闲自得的盖碗茶、古老神秘的变脸川剧……正是沉淀了上千年的文化底蕴,成就了如今的“红”。当然,城市在传播手段、文化氛围上的持续作为,也是“红”的一大基础。前不久,DT财经一项统计分析就显示,网红程度与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地方人文文化活动有密切关联。换句话说,城市的“红”,也侧面印证了城市的文化吸引力和人文魅力。做网红城市和追求城市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一致的。

但一系列热搜话题,也暴露出网红城市在“高质量发展”上存在的短板。城市红了,必然带来人气,这两年,一些网红城市在旅游人次和实际常住人口数量上都涨势迅猛。如果人多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却未能同步,一些过去不是问题的问题就会频现,一些过去不被注意到的细节,也会引爆舆论。网红城市的修养之一,就是要直面名气和人气,既积极回应公众质疑,不排斥热搜讨论,该改的及时改;更要在公共服务上未雨绸缪,确保人们来了以后,还能住得舒心。

成都在回应舆论方面一直做得不错。比如几天前面对网友对某公交线路站名的质疑,政府及时回应,召集相关部门、群众代表和专家,专门就“起名字”这种看似不大的问题做细致研究。用名气“倒逼”服务不断完善,让城市体验越来越好,不失为网红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途径。这启示我们:越是红,关系到公众体验的城市管理手段越要丰富、服务越要细致入微。

当然,网红城市不能只满足于做“网红”。接地气固然是一种吸引人的“软实力”,但产业才是更为吸引企业和资本的“硬实力”。如果缺少对硬实力的持续培育,无疑是城市发展的“偏科”,长久而言,难免会造成看似人人向往,实则无法久居的发展窘境。

前不久,成都太古里明令禁止街头“黑拍”,有人说这是舍弃流量。殊不知,一个城市的文明有序,远比打着法律擦边球的偷拍美女更时尚、更吸引人。而大力发展产业功能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则旨在把注意力变成发展动力,体现着一个城市发展的长远眼光。高质量的城市发展,最终还要凭借这些动力。

“红了”不吃老本,而是拿出更高标准服务民生、服务产业,让人和城市在精神和事业上互相成就,正是网红城市不断蜕变发展的基本“修养”。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