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李晓利)宝鸡市千阳县城关镇西新区社区位于县城新区,常住人口14649人,其中未成年人4123人,留守儿童179人。留守儿童情感缺失、教育缺乏,职工家庭暑期看护难是社区治理和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城关镇西新区社区和县妇联联合成立“禾苗课堂”公益项目,创新推出“教育+陪伴+赋能”的服务模式,开展系列亲子主题活动12场,惠及家庭300余组,真正实现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

精准聚焦需求,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社区工作人员结合日常走访入户,征集未成年人成长需求,建立需求清单;依托社区小水滴儿童成长家园、童心乐园、妇女儿童之家等阵地资源,探索“基础托管+特色课程+实践体验”的服务方案;招募教师志愿者、辖区文化名人和社区工作者等20余人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开设“小水滴托管”“非遗剪纸”“暑期关爱”等三大特色板块,为6-12岁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剪纸教学、社会实践等针对性、趣味性、实用性服务。
创新活动形式,打造沉浸式亲子成长空间
家庭教育,从“大娃娃”抓起。邀请宝鸡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专职教师开展《看见孩子 温情陪伴——以爱育爱助力孩子茁壮成长》《让天下没有难教的孩子》为主题的家庭教育讲座等3场,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剖析等形式,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方法。现场设置的“亲子对话角”促成20余组家庭化解沟通障碍。

社会实践,让生命更加丰盈。精心设计“非遗文化传承”“参观红色基地”“农耕文化实践”等特色活动,让孩子在学习中传承优秀文化,在实践中塑造正确价值观念;在社区模拟法庭中,孩子们化身"小法官"学习法律知识;在扎染工坊里,亲子共同创作非遗作品;在消防安全演练中,家庭组队完成逃生挑战。
心理辅导,守护儿童身心健康。开设心理咨询室,联合心理专家通过沙盘游戏、绘画疗愈等方式开展心理疏导。组织“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书信活动,促成8组外出务工父母返乡参与亲子活动。安排“爱心妈妈”和志愿者对留守困境儿童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不定期走访慰问,捐赠衣物、学习用品等物资,为2名留守儿童免费托管辅导作业,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深化服务机制,形成高效化特色服务品牌
培育“家长讲师团”“儿童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形成“每月1次主题活动+每季度1场专题讲座+暑期全时段托管”的服务闭环,推动服务常态化;创新激励机制,儿童通过参与活动积累“禾苗成长币”,可兑换文具、图书等礼品,参与率提升至95%;链接团县委、妇联等部门资源和社会力量设立“爱心助学站”,联合医院开展免费视力筛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共同关爱保护格局。
下一步,千阳县城关镇西新区社区将持续聚焦儿童需求、深化"禾苗课堂"内涵,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坚实保护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