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新教育 >
见证成长 “发现”教育

《文化艺术报·新教育周刊》创刊 教育大咖这样说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5-11-28


《文化艺术报·新教育周刊》创刊恳谈会暨“陕西省大中小学品质课程建设成果”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赵雨明/摄

与会嘉宾合影

近日,文化艺术报《新教育周刊》创刊恳谈会暨“陕西省大中小学品质课程建设成果”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举办。一份崭新的教育周刊正式启航,连接起校园与社会,为高质量发展中的陕西教育增添发展力量。在教育已进入人工智能数字发展的时期,共同探寻陕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新模式路径。
     擘画蓝图,定调立向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肖星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肖星表示:文化艺术报《新教育周刊》务必深深扎根于陕西教育的丰厚土壤,同时必须融入深刻的文化基因,让教育报道摆脱生硬与刻板,散发出应有的温度,直击当前教育报道的痛点。

陕西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总经理赵小峰

陕西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总经理赵小峰从文化根基出发指出,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文化艺术类综合报,《文化艺术报》此次创办《新教育周刊》,是一次立足三秦文化沃土的战略选择。他希望教育周刊未来致力于搭建连接理论前沿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打通校园文化与社会传播的脉络,展现出超越传统教育媒体的重大使命担当。

陕西人民出版社党委委员、副社长,文化艺术报社社长刘龙

陕西人民出版社党委委员、副社长,文化艺术报社社长刘龙具体阐述了办刊理念。他表示,此次新推出的《新教育周刊》,不仅是内容的一次延伸、传统媒体的一次求变,而且是一次以文化底色关注教育的实践,而报纸更是需要立足三秦文化沃土、响应时代召唤。
  阐释“新”意,把脉趋势

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  田征

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田征对《新教育周刊》的“新”字内涵进行了深度解读。他指出,周刊之“新”,应体现在立足新时代教育发展战略、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回应社会新期待,并要紧扣新质生产力培养、新高考改革等前沿课题。他特别强调,周刊需借助新媒体矩阵提升传播效率,同时更要坚守纸质媒体的深度,沉淀教育精华。
  

安康市教育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左自然

安康市教体局副局长左自然还谈到可以依托地方资源(如安康自然、水电站与体育等优势),提供拓展研学与实践平台。构建教育智库,成为教育思想的策源地、实践经验的传播站。
  理论引领,建言献策
  来自高校的专家、院长们从理论高度和实践层面,为周刊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院长 王新平

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院长王新平提出,周刊可借鉴《新青年》的创刊精神,以文化引领为己任,填补青年文化引领的短板。他建议周刊可联合出版美育教材,在“五育并举”中突出美育特色。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博士生导师沈霄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博士生导师沈霄为周刊的内容建设指明了具体方向。他强调,周刊必须实现“三个贴近”:贴近学校、贴近老师、贴近学生,成为真正服务一线教育的媒体。
  

西安外事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李泽林

西安外事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李泽林、西安欧亚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刚军则不约而同地强调了“链接”的重要性。他们建议周刊积极搭建与高校学科发展和大学生思政课实践的沟通平台,有效联动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促进跨界的交流与合作。
  

西安铁道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左永焕

西安铁道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左永焕则将关注点投向了生机勃勃的职业教育领域。他呼吁,报道内容要体现“细、新、专”的特点,为社会全面、客观地了解职业教育的价值发声,致力于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固有刻板印象。
  聚焦问题,直面挑战
  中学校长代表们更加聚焦于现实问题的破解。
  

陕西师范大学陆港中学校长沙瑞龙

陕西师范大学陆港中学校长沙瑞龙表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他建议周刊建立有效的问题征集机制,善于从一线教育实践中发现和提炼具有普遍性的现实难题,以问题导向推动教育的深入反思与改革。
  

西咸新区沣西实验学校总校长杨振德

西咸新区沣西实验学校总校长杨振德希望《新教育周刊》能成为连接社会与教育的桥梁。既要秉持“新高度”理念,成为教育思想智库与发展能量的蓄能池,也要扎根实践,做一线教师的答疑人和加油站。
  

西安昆仑中学校长浮新民

西北工业大学附中党总支副书记赵文冰、西安市昆仑中学校长浮新民、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空港校区主任韩骐名、西安市第三中学主任张晶晶表示,加大对品质课程建设的关注,为中考高考课程创新助力,应该作为周刊一项长期关注的工作来做。同时,关注教师群体、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不可缺少的。
  守望根基,诠释本质
  

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 “名校+”教育共同体总校长罗坤

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名校+”教育共同体总校长罗坤提出,希望《新教育周刊》能成为一扇窗口,让教育中那些被忽视的细节和师生的真实需求被深度理解与共情。他希望周刊关注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冲击与融合,探索数字化时代教育创新路径。教育应回归本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均衡、融合、共享发展,强化美育与文化自信。
  

西安市未央区西航三校校长杨辉

西安市未央区西航三校校长杨辉对此理念进行了具体诠释。他强调了“创新·贴近·特色·生态”四位一体的办刊理念,认为只有持续创新、贴近一线、突出特色,才能构建出良性互动的教育媒体生态。
  

安康市高新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陈政

安康市高新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陈政直言不讳地指出,周刊应当勇于聚焦教育发展中的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例如“双减”背景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教师专业发展等现实挑战。
  

西安市碑林区铁五小学校长王建

西安市碑林区铁五小学校长王建从媒体使命的角度提出了更深层的要求。他认为,周刊应兼具双重角色:“教育改革的忠实记录者”和“教育问题的积极解决者”,这深刻凸显了教育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陕重幼儿园总园长刘军将目光投向了教育的起点——学前教育。她建议周刊增设相关板块,科学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从源头夯实整个教育体系的根基。
  深度探索,定义价值
  

西安市曲江南湖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总校校长穆怀宇

《新教育周刊》正式启动全新定位升级,以“立足人才培养、联动多方生态、辐射优质成果”为核心,重构教育媒体价值。周刊将聚焦青少年全面发展,深耕学生美育素养与格调培育,同时兼顾一线教师诉求,搭建教学经验分享平台,成为师生成长路上的温暖伙伴。活动现场,文化艺术报社社长刘龙为延安市红色摇篮研学公司、西安田园野趣成长基地等多家战略合作单位授牌,标志着《新教育周刊》将整合多方资源,构建起全方位的教育服务体系。文化艺术报社总编辑杨婧为“陕西省大中小学品质课程建设成果”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授旗,宣告这场对陕西教育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与传播的征程正式启动。
  文化艺术报社社长助理、《新教育周刊》主编李成河表示,未来,《新教育周刊》将整合优质资源,深化校企合作,以专业的视角、深度的报道、温暖的笔触,讲好陕西教育故事,传播陕西教育声音,为推动陕西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省注入澎湃的媒体力量。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赵雨明 见习记者 王转 华春荣 张萱 郑苗苗
  本版摄影:赵雨明 

编辑:小航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