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国字号生态示范区+“八连优”乡村振兴 汉中“十四五”绘就宜居幸福画卷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唐伟 夏东 时间:2025-11-28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唐伟 夏东)11月27日上午,汉中市召开“回顾‘十四五’重大成就,展望‘十五五’宏伟蓝图”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郝明森围绕“汉中‘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作主题发布,系统介绍了五年来汉中在经济、产业、生态、城乡、民生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并回应媒体提问。
“十四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汉中市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定践行生态城市建设战略,有效应对三重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系列来之不易的成就,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成色愈发鲜明。
经济总量与质量双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汉中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经济总量有望站上2000亿元台阶,规模稳居陕甘川渝毗邻六市第二位。人均生产总值跨过5万元台阶、突破6万元关口,全员劳动生产率突破10万元,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数保持全省前列。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有望超10%,社会资本投资、民间投资占比分别稳定在75%和68%以上,发展后劲持续充盈。
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同频,发展动能持续强劲。汉中坚持创新驱动、链群同构,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近4倍和5倍,全社会研发投入、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方阵,科技创新能力指数位列全省第4。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三大主导产业集中度超80%,创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7个、总量居全省第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达54亿元;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31.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50%,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改革赋能与开放蓄势并举,发展环境愈发优越。汉中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民营市场主体数量居全省第二,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达58.7%,营商环境满意度稳居全省前列。中欧班列“汉西欧”专列常态化运营,进口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挂牌运行,汉中经开区纳入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铁路货物和机场旅客吞吐量稳居毗邻市前列,开放型经济格局加速形成。
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共生,宜居底色更加鲜亮。汉中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全市优良水体比例保持100%,汉江(汉中段)获评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和国家幸福河湖优秀案例。在全省率先实现“两山”资源公司县区全覆盖,成功打造7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人心。 城乡统筹与区域协调并进,发展空间持续拓展。城区承载能力全面提升,五年新增市政道路185.49公里、排水管网233.7公里,绿化覆盖率达42.71%,2024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5.19%,较2020年提高4.23个百分点。县域经济蓬勃发展,4个县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县域生产总值占比提升至77%,8个园区成功创建省级经开区,园区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市比重将达80%。美丽乡村建设纵深推进,“五个农业”实现镇村全覆盖,有机农业面积与产值稳居全省第一方阵,127个“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建成达标,获评“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明显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实现省考“八连优”。 普惠共享与民生改善同步,幸福温度不断提升。汉中持续开展“七个一批”拓岗就业工程,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18.5万人。前四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61:1。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校达标率居全省第一,民生事业持续提质,让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汉中市将持续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在现有成就基础上乘势而上,奋力书写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编辑:西亮 责编:一加 终审:慕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