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中的志愿力量:微光成炬 战“疫”有我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22-01-13
志愿者为居民解答核酸检测相关问题。 心羽之光志愿服务队供图 本报记者 孟珂 刘芊羽 付玉玮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抗疫的战场上,平凡人给了我们最多感动。 “只要有需要,我就会挺身而出!” “穿上志愿者马甲,浑身就充满了干劲。” “很累,但很值,希望把正能量带给大家。” 一句句朴素而坚定的话语,来自一个个普通人,来自一个个志愿者。 有人在路上奔波,有人在社区坚守,有人在“云端”守候。他们选择不同,但目标一致——为了一群人的健康平安,为了一座城重回烟火。 这是捍卫家园的战斗,这是患难与共的前行。我们看到,一束束微光,正凝聚成炬火,驱散寒冬。 1月5日,三名完成工作的志愿者走在西安市长安北路。 记者 赵晨摄 顺丰速运陕西区雁翔分部快递小哥魏刚义务为封闭在家的市民进行代买、配送。通讯员 王帅摄 希望 在路上传递 “拜师傅好,目前孩子在保温箱,身体状态平稳,我爱人身体也在逐步恢复,特别感谢你!”1月10日晚,拜龙收到一条信息。 他欣慰地笑了,回复道:“这两天我响应号召,去开救护车了。你们要出院就说一声,我来安排车接送。”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西安天子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驾驶员拜龙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保障服务,承担转运核酸样本、拉载特需人群、送菜送药等任务。 1月3日,拜龙在未央区执行保障任务时,得知一名孕妇临近预产期,而爱人滞留咸阳无法赶回来。热心的拜龙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 1月6日20时许,拜龙接到孕妇打来的电话,对方说肚子疼,要去医院。拜龙立即开车前往孕妇所在小区。向疫情防控人员说明情况后,他拉上孕妇和她的儿子火速赶往西安唐城医院。 23时40分,孕妇被推进手术室。随后,拜龙又赶忙联系“的姐”邸燕,嘱咐她开车到咸阳接孕妇爱人。 1月7日0时8分,这名孕妇产下一名5斤6两的女婴,母女平安。拜龙和护士一起将母女转移到病房安顿好,已是2时40分。直到孕妇一家人团聚,拜龙才安心离开。“我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党员,只要有需要,我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他说。 1月5日,在西安市长安北路,一名志愿者从商场门前走过。 记者 赵晨摄 奔波在路上的,还有很多快递员、外卖骑手。他们为市民提供派送服务,成为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 “帮我买10个馒头、4斤面条吧,非常感谢。”“我要1包口罩、1瓶84消毒液、1提卫生纸,谢谢了。”“兄弟,能不能帮我买两盒降压药?辛苦辛苦。”1月11日7时,300多人的微信群里,求助消息不断弹出,顺丰速运陕西区雁翔分部快递员魏刚又开始了奔波的一天。 穿好白色防护服,套上印有“顺丰青年志愿者”字样的红色背心,魏刚化身跑腿小哥,往返于菜场、商超、药店,义务帮助客户进行代买、配送。“只要是大家急需的物资,无论多远、无论多晚,使命必达。”他说。 “近期,我吃住都在快递点里,休息时偶尔和在蓝田老家的妻子、孩子视频通话。前几天,有位大姐特地煮了40多个饺子带给我。能吃到一口热乎饭,我感到很暖心。”魏刚告诉记者,这些天他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谢谢”“辛苦”,每当这个时候,他都觉得大家的心贴得更近了。 “病毒可以被隔离,但是温暖不会被隔离。正是因为志愿者的默默付出,才有了我们疫情之下的一片安稳。”每次疲惫的时候,魏刚都会找出一位客户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的这段文字,读完他感觉自己又充满了干劲。 无数奔波在路上的志愿者,给居家的市民带去安心、便捷,也传递着爱与希望。 1月10日,“小蜜蜂”志愿者李向楠对刚送来的一批物资进行消杀。 记者 付玉玮摄 温暖 在身边流淌 “穿上蓝马甲,你就是我们的‘小蜜蜂’。”在西安市未央区徐家湾街道,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一支由1460余人组成的“小蜜蜂”志愿者服务队,其中有教师、学生、律师、公务员、医护人员、退役军人等,不同的身份背后是相同的火热的心。自2018年12月成立以来,他们“飞舞”在徐家湾街道21个社区,在平安建设、城市管理、疫情防控等工作中留下了忙碌的身影,惠及11万余人。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小蜜蜂”志愿者服务队的队伍不断壮大,为社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撑。从开展“敲门行动”到深入准确了解居民需求,从保障生活物资供应到畅通居民就医渠道,他们一直奔忙着。 1月10日15时,在徐家湾街道碧桂园凤凰城天悦小区北门门口,5名“小蜜蜂”志愿者将超市配送人员卸下的物资,按照楼栋放至相应区域。 弯腰、起身,身着蓝马甲的郝仰玲重复着这两个动作。半小时后,消杀完毕,她又赶忙和几名“小蜜蜂”志愿者开始挨家挨户配送物资。“我算体验了一把‘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觉。”她笑称。 “姑娘,谢谢你,记得按时吃饭。”窗边传来的暖心话语,是群众对“小蜜蜂”志愿者深深的挂念。图为西航第三社区“小蜜蜂”志愿者史瑜和老人隔窗对话。记者 付玉玮摄 36岁的郝仰玲是碧桂园天悦社区“小蜜蜂”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霸气”“雷厉风行”“拼命女郎”……这是大家对她的评价。 利用社区周边20余家大小商超,为居民提供生活物资团购服务;结合社区实际,推广“微信群接龙下单、商超集中配送、5次消杀确保安全”的生活物资供应模式;每栋楼成立“小蜜蜂”志愿者小分队,服务好本栋楼居民……分享起社区的抗疫经验,郝仰玲如数家珍,她说:“社区防疫没有捷径,我们也是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一切都值得。穿上蓝马甲,我就浑身充满了干劲。”郝仰玲笑了。她揉了揉眼睛,开始整理居民需求信息台账。此时,她已经连续工作超过10个小时。 在徐家湾街道,还有很多忙碌的“小蜜蜂”,用实干弹奏着奉献的动人乐章。 “宋爷爷,奶奶的药买好了,10分钟后送过去。”1月11日一大早,通过徐家湾街道西航第三社区的“爱心送药群”,宋爷爷解决了老伴的用药需求。 2021年12月31日,在西安市顺城南路西段,一名志愿者向正在有序排队进行核酸检测的市民比心。 记者 赵晨摄 “宋爷爷的老伴是一名冠心病患者,她的抗血小板药物快要吃完了,情况比较紧急。”西航第三社区“小蜜蜂”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史瑜介绍,有慢性病的老人、孕妇是他们的重点摸排对象。目前,社区已经对生活、就医有困难的居民建立了台账。 在西航第三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100余名“小蜜蜂”志愿者的帮助下,老人们正享受着“定制化”跑腿服务。不仅如此,自1月7日起,一张张写有社区干部和紧急就医联系人电话的“爱心便利贴”,出现在社区独居老人家中,诉说着“小蜜蜂”深深的牵挂。 “‘小蜜蜂’是你们共同的名字,蓝马甲是你们骄傲的征衣。你的忙碌在平凡里,你的意志在坚守里,你的期盼在万家灯火的平安里。”在徐家湾街道组织的一次战“疫”主题书法活动中,居民饱含深情地写下大家共同的心声。 疫情之下,邻里之间的守望相助,让温暖在身边流淌。 力量 在“云端”汇聚 一个微信群,让在深圳工作的女孩陈子睿与家乡陕西紧紧相连。 “各位居民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为大家提供在线志愿服务,我是社工组志愿者陈子睿。同心抗疫,我们与您在一起。”1月12日9时,陈子睿准时上线。 这是西安市雁塔区漳浒寨街道宏府麒麟山小区业主群里的信息。包括陈子睿在内的20多名志愿者在一周前加入,为200余名居民提供线上志愿服务。 2021年12月23日,陕西省志愿服务联合会启动“同心抗疫·陕西志愿者联合行动”项目,组建“四师”(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医护师、律师)志愿者团队,缓解一线工作者的服务压力。26岁的陈子睿第一时间报名,并顺利通过面试。 陈子睿来自宝鸡,大学读社会工作专业,之后一直从事社会服务工作。这一次,她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家乡的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 每天9时至21时,志愿者要三班倒,在微信群中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 汇总并分享疫情信息和相关政策,针对居民需求及时进行资源对接,提供情感支持和有效安抚……陈子睿负责9时至13时的值班任务,同时作为小组组长,她还要对20多名志愿者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 “线上志愿服务对很多居民来说比较陌生,一开始,大家不知道我们究竟是做什么的,也不愿多交流。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双方彼此熟悉,大家也愿意向我们提问和求助。”陈子睿说。 对于社区居民的变化,崔雅雯同样深有感触。 今年28岁的崔雅雯在西安经开第一学校担任美术教师,几年前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经过面试、培训,崔雅雯在1月4日作为志愿者正式上岗。 第一天,崔雅雯就遇到了难题。“一位业主在群里接连发了很多条消息,表达自己的烦闷。我试着和他聊天,他却拒绝沟通。”她回忆。 西安市未央区徐家湾街道的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在一起。记者 付玉玮摄 崔雅雯开始和这位业主聊一些轻松的话题,对方逐渐敞开心扉。 “疫情之下,大家难免会有一些负面情绪,我们既要给他们一个情绪的出口,也要用合理的方法疏导,把正能量带给他们。”崔雅雯说,这些天,她除了及时解答大家的疑虑,必要时提供“一对一”的咨询,还会有意积累一些减压的小技巧在群里分享。微信群里,平和的情绪代替了焦虑不安,她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目前,由陕西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组织的“四师”志愿者团队已聚集了近2000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分组进驻34个社群,覆盖了居民小区、隔离酒店等区域。 家住西安浐灞生态区浐灞二路社区的张女士坦言,有了志愿者的陪伴,她觉得紧绷的情绪有了很大缓解,居家隔离的日子里,自己和家人安心办公、上课,还参加了“云端”晚会。她说:“倾听与理解,让我们不再孤单,也感受到互助的力量和温暖。” 一张由志愿者编织的网络,无形却强大。在人与人的互帮互助中,西安市民共同迎来新年,迎接崭新的每一天。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一个个志愿者用一分热、一分光,守护一座城,点燃希望之光。 编辑:慕瑜相关推荐: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