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为生命而战!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群像(四)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作者:王晴垣 白鸽 孙挺 时间:2022-01-11

“非常感谢苗主任、张医生,还有科室的每一位医护人员,我老伴来的时候偏瘫卧床,现在已经可以下地正常走路了,治疗效果特别好,我们非常感谢!” 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激动地对医护人员说。

——张阿姨今年68岁,一天晚上,突然出现右侧肢体偏瘫的症状,上肢完全不能动,只有下肢勉强能抬离床面,老伴见状急忙将她送到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经迅速流调排查,张阿姨和老伴均无中高风险地区接触史,且持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医院立即将张阿姨收入神经内科。

入院后,张阿姨情绪特别紧张,担心自己偏瘫、卧床不起,害怕给家里人增添负担。得知张阿姨的担忧和不安后,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医护人员对她进行耐心地开导和安慰,直到张阿姨情绪好转。

经过9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目前,张阿姨的肢体功能基本恢复,可以自行行走并平稳持物。

张阿姨康复后与医护人员合影。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供图

疫情防控不容忽视,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更是刻不容缓,在当前疫情形势下,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在确保疫情防控不松弦的同时,满足群众基本就医需求,全力救治重症患者,保证疫情防控线、日常诊疗线“稳步推进、双线双赢”。

22岁的小张来自甘肃省,是一名健身教练,近几日出现了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抽搐等症状,前往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后,被判断为静脉窦血栓形成。

由于患者只身一人在西安,家属又无法立即赶来,神经内科主任苗锐决定先为患者治疗,再通过电话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经过救治,小张没有再出现肢体抽搐的症状,家属也及时赶来,治疗一周后,头痛明显好转。

小张与医护人员合影。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供图

“非常感谢神经内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她们不仅有爱心、耐心,还很有责任心。”小张的家属赞不绝口。

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已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10余人次,开展了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脑动脉造影术、腰椎穿刺术等检查,坚决保障好“大后方”的医疗安全。

——在这场抗疫之战中,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为确保帮扶村村民的安全和健康,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驻榆林市横山区波罗镇朱家沟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医疗专业优势和驻村帮扶作用,切实履行为基层群众办好事、做实事的使命。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为有效应对疫情,阻断疫情传播链,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驻榆林市横山区波罗镇朱家沟村工作队在村“两委”干部的配合下,及时在村出入口设置了疫情防控检测点,并努力争取防疫物资,免费为村疫情防控检测点的工作人员发放口罩,协助他们对进出人员,特别是中高风险地区返乡进村人员开展排查登记。

驻村工作队在疫情防控检测点协助排查登记。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供图

随着春节的临近,朱家沟村外出务工返乡回家的村民逐渐增多。为了守住外防输入的底线,筑牢朱家沟村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驻村工作队继续积极配合镇村和疫情防控部门的各项要求,坚持把疫情防控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其中,驻村第一书记和镇村干部相互协作,通过入户排查、微信群、村广播喇叭等多种形式,进行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教育引导全体村民养成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不扎堆等良好生活习惯,切实增强村民的自我防护能力。

驻村第一书记和镇村干部入户排查。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供图

疫情一日不退,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将继续以饱满的工作状态,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办好事、做实事,为朱家沟疫情防控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贡献力量。

——自从西安实行封闭管理以来,有很多人始终坚守,从未停歇,他们放弃了节假日,无暇照顾家人,却心心念念着病人的安危。陕西省中医医院血透室的医护人员,就是他们中的一部分。

陕西省中医医院实行封闭管理的那晚,血透室的医护人员们都接到了紧急召回电话,他们匆忙返回科室,开启了一天18个小时的工作时长,就这样,在医院一住就是一个星期。

在医院停诊期间,为了给院内的200多名血液透析患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医护人员们都充当起了护工、搬运工的角色,不仅要护送患者上下楼、取药、喂水、喂饭,还要自己把医用物品搬入医院。

医护人员将医用物品搬入医院。陕西省中医医院供图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为保证疫情防控工作从严从速从优落实到位,严格把控透析患者的就诊流程,陕西省中医医院血透室将预检分诊移到了医院大门口。

每班透析患者由医护人员在规定时间到大门口接诊,详细流调、测温、查看一码通、行程码和核酸检测报告,指导患者由固定电梯上下楼。透析结束后,再由工作人员护送下楼并给家属交代注意事项。

医护人员在大门口接诊透析患者。陕西省中医医院供图

“叔叔,你穿好衣服,外面冷。” “阿姨,你慢点走。”“奶奶,不着急我送你下去!”......

轻声的安慰,温暖的嘱咐,在陕西省中医医院每天都能看到这些温馨的画面。她们似一缕春风,为透析患者带去了冬日暖阳般的心理慰藉。

——每一次短暂的分别,都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见。西安新冠肺炎转运队第一梯队14组医生王智,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王智是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20分站的副站长,在此次疫情形势出现变化的时候,主动向西安急救中心提出申请,要求加入一线转运队。

1月7日22时,王智与驾驶员王春胜接到了一名确诊患者出院的转运任务。拿到任务调派单时,王智一怔,单子上的名字他十分熟悉,这个叫阳阳(化名)的9岁男孩,正是在十几天前因核酸检测阳性,被他转运到定点医院的孩子。

2021年12月26日23时,王智所在的车组收到一份转运任务调派单:西安北郊某小区一名男童需转送至定点医院。

阳阳(化名)的交接单。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供图

车组按照转运队既定流程迅速到达患者所在的小区,准备进行转运时,他们得知只有男童一人核酸检测呈阳性,父母核酸均是阴性,所以只能将孩子一人送至定点医院。

凌晨12点多,气温降至零下4度,孩子父母拿着行李在楼下和医生交流了很久,始终在操心孩子的情况,原来这名男孩长期患有“慢性肾病”,身体状况一直不好。见到穿着防护服的医生,孩子缩在母亲的怀里瑟瑟发抖,精神萎靡,面色蜡黄,王智看着于心不忍,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将孩子送往医院。

任务结束后,王智始终忘不了这个年仅9岁的孩子,想到自己的儿子只比阳阳大一岁,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没想到,时隔十多天,他竟然再次接到了阳阳的转运通知,而这次相遇,是为了将他送往定点康复医院。

王智与阳阳(化名)的合影。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供图

看到孩子能够早早出院,王智十分高兴,将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了阳阳,与他的父母建立了联系。

在截至目前的二十个日日夜夜里,王智和西安新冠肺炎转运队的队友们始终冲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以使命、责任和担当,奔走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战则存,牺牲在我,家国有殇,山河无恙。”在唐都医院,这句口号是所有医护人员秉承的信念,自从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最艰苦的抗疫治疗一线工作中,将党员和人民子弟兵的能动作用发挥到实处。

“医生,我在封控区,已经13周了,NT马上过期了,怎么办?”1月9日一大早,唐都医院互联网医院产科李医生就收到了患者的求助。随后,李医生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医院线上开出超声申请单,相关化验检查单,同时指引患者联系社区工作人员,预约防疫专用车到达医院,在一类人员接诊区就诊。

很快,患者就顺利完成了NT检查和相关抽血化验。随后,李医生安排患者乘坐防疫专用车返回。患者的剩余检查结果,可以通过手机查收后继续在互联网医院就诊。

李医生对孕妇进行线上引导。唐都医院供图

据了解,唐都医院妇产科是陕西省六家孕产妇危重症救治中心,同时也是全军优生优育专病研究所。院内建档的孕妇危重症和合并症所占比例较多,很多患者在孕期需要定期监测诸如甲功、血糖、血凝等指标,还有一些患者孕期需要注射胰岛素、肝素等针剂,不能间断。

自第一例患者确诊以来,唐都医院妇产科迅速修订优化了疫情期的就诊流程。充分利用互联网医院,微信群、孕妇学校线上科普宣教等方式,多方位的进行管理。在妇产科门诊专门设立一类地区孕妇就诊专区,同时在医院的统一协调下,与急诊科、发热门诊、检验科、B超室制定患者就医绿色通道,在抓好防疫工作不放松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方便孕妇就诊。

1月8日-9日,唐都医院妇产科已电话摸排了近千名孕产妇,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并给每一个临近预产期的孕妇和高危孕妇预留了24小时联系电话。

同时,对于辖区所在小区再次梳理细化,明确一类人员和二类人员,方便更多孕妇顺利就诊。截至目前,唐都医院妇产科已线下接诊患者2045人次,线上接诊患者938人次,急诊住院150人,其中一类人员45名。

“只要患者有需要,就一定有人管。”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医生坚定地说道。

超声医生接诊一类地区孕妇。唐都医院供图

近期,西安疫情呈动态下降态势,但医护人员们依旧紧绷着神经,丝毫不敢懈怠。日升月落,医院内的灯光却从未熄灭,如同大海中的灯塔,为生命指引着方向,在无声的硝烟中,护佑生的希望。(视频来源: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