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临渭区:满足群众新期待 奏响“美好生活”新乐章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在临渭区生活越来越舒适了。”今年56岁的居民张洁告诉记者,自己是土生土长的临渭区人,近些年见证了临渭区的发展变化。“孩子上学不用愁,老人养老也不用担心,最近一家人刚去了桃花源民俗文化园赏春,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张洁的话道出了不少群众的心声。近年来,渭南市临渭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谋划更多“接地气”的项目,增添更多“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多“暖民心”的行动,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加快城市更新

在临渭区陕西路社区,不少老年居民的生活十分惬意:早上8时,到社区新修建的小广场锻炼身体;9时,到社区老年大学学习书法;11时30分,在社区食堂吃午饭;14时30分,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小睡一会儿;16时,在娱乐室和老友们下棋……居民生活在这里,休闲健身器材设施一应俱全,院内干净整洁,生活氛围和谐。

家住临渭区人民街道新民社区的居民们近期则欣喜地发现,社区将原有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升级成“银发康养服务中心”。这对老年朋友们来说,他们又多了一个休憩娱乐的好去处。改造提升后的服务中心环境焕然一新,还新增了营养餐厅、中医理疗、针灸按摩等康养服务项目。

陕西路社区、新民社区中居民的幸福生活是临渭区积极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的一个缩影。

“五一”劳动节美好生活示范区太极拳展演活动。 (1).jpg

近年来,临渭区把适老化理念融入城市更新全过程,持续开展“五大行动”,加快构建“五大体系”,加快实施53个城建项目,成功创建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3个,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3个,让老年人的生活更便利、更舒心、更美好。

为了让城市更加老年友好,临渭区加紧了城市更新的步伐,全区累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06个,西南京路中段、西华街中段顺利完成拆迁,物业服务“一费制”实现全覆盖,零工驿站建成投用,便民早夜市、餐饮小推车让城市更有温度,空中飞线、物业乱象等一批城市“顽疾”得到有效整治。

近年来,临渭区坚持用改革办法破难题、解新题,9大领域98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一批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军博园实现从“包袱”到“财富”的转变,美好生活示范区实现从“传统服务”到“专业服务”的转变,进一步理顺了体制机制,形成了一批临渭经验。

十五分钟健身圈.JPG


强化民生保障

象山学校、五里铺小学建成投用,实施尚德中学、前进路中学等8所学校、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年内新增学位5890个;深入推进医共体建设,打造区域次医疗中心4个,持续提升基层卫生院服务能力……

近年来,临渭区不断强化民生保障,让“美好生活”成为辖区群众的主旋律。

“去年我们村里举办了‘村BA’,吸引了方圆数里的村民都来围观,助威!”临渭区孝义镇蔺家村村民告诉记者,不仅篮球场上热火朝天,街边美食摊位也红红火火。“好多年都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篮球场上热情满满,场下群众将健康生活、运动健身等关键词记在了心里。不仅是体育运动,临渭区持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创新开展“文化下基层”等惠民服务,“我们的节日”等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年初,临渭区推出“美好临渭·龙行龘龘”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临渭城市幸福感、品牌力和知名度。同时,临渭区还将计划举办重大文体赛事活动80余场,以赛谋城、以赛兴城,致力发展赛事经济,推动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为临渭发展注入赛事经济的澎湃动能。

2024“美好临渭·龙行龘龘”临渭区“丰采杯”和美乡村(村BA)篮球联赛。图片1 (4).jpg

在医疗保障方面,临渭区以发展银发经济,建设“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为目标,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互衔接、深度融合,转变基层医疗卫生发展服务模式,探索医养康养发展新路径,破解基层医疗卫生发展困境和群众“医养”急难愁盼两大难题,实现基层医疗服务供给和群众健康水平提升“双赢”局面。

此外,临渭区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用好助企稳岗、职业培训等政策,多渠道拓岗位、稳就业。要统筹落实好生育、保险、托育、住房、救助等保障政策,有效保障民生需求。

临渭区加快“小切口”改革,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系统梳理“12345”群众诉求,聚焦教育、卫生、物业、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列出需求清单、制定责任清单,动态管理、滚动销号,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老街.jpg


推进文旅融合

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临渭区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临渭区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

“大家看!这里每一株葡萄都有自己的‘身份证’,用手机扫一扫每串葡萄套袋上的二维码,就可以查看葡萄从种植到销售全过程。”渭南葡萄产业园的工作人员向前来研学的学生展示其智慧农业中心。

“来到这里,我感受到智慧农业的魅力。未来,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钻研,让更多的技术应用到农业中。”一名参加研学的中学生向记者分享他的感受。

换小册子A07右边照片渭北产业园生态观光棚.jpg

渭南葡萄产业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园区按照三产融合、三生同步的思路,以葡萄产业园为核心,全力打造田园风光、生态果香版的田园综合体,目前已形成了集产业示范、采摘体验、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临渭区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区不断加大对精品旅游、研学游线路的策划。临渭区充分挖掘、整合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等旅游资源,依托桃花源、航天园、葡萄园、军博园等旅游景点特色,策划完成6条主题旅游研学线路。渭南葡萄产业园、渭南市桃花源民俗文化园景区入选全市“乡村振兴”研学游线路。渭南葡萄产业园入选乡村旅游线路“橙黄橘绿 乡村胜景” 2023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在临渭区,群众的文旅生活丰富多彩——2023年,临渭区功举办“启航新征程·幸福中国年· 黄河岸边过大年”全国村晚、“穿越古今·寻根渭南”双创古城主题系列活动;“美好临渭·艺起来东府”临渭区首届少儿艺术科技大赛;“我们的节日—欢度元宵节·阅读进广场”、“我们的节日—诗韵元宵节·悦享中国年”等系列活动;第六届陕西新农村七夕巧娘才艺展示、首届丰“猕”临渭·“桃”醉金秋临渭猕猴桃采摘节、“月满中秋·共庆团圆文艺演出”临渭区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系列活动100余场次。

近年来,临渭区委、区政府将旅游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立足“旅游兴区”战略,以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区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深入打造“五大旅游板块” ,重点打造“四大宜游园区一基地”,初步形成了“北人文、中古城、南自然”的特色旅游体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春日里,阳郭镇屯张村兴龙湾作业区草木茂密,满目葱茏。

“通过这几年的植树造林,湾里的生态环境已经大为改观,树木已经成林,野鸡、鸟儿都多了。” 每天都要对新栽植的树木进行巡查、管护的护林员张新庄告诉记者。这里此前树木稀少,荒草连天,国土绿化项目实施后,10.9万株新植的侧柏、白皮松密集整齐地排列在793亩荒坡上,为荒坡注入绿色的活力和生机。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临渭区以绿为底,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日趋扩展。

近年来,临渭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统筹综合治理的思路,不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着力构建以森林、湿地、自然景观等为主体的生态屏障体系。

临渭区认真落实《秦岭生态保护条例》,以“四峪两山”人林交错区域为重点,加大封山育林,强化森林抚育,完成营造林4.3万亩。72条侵蚀沟全部得到有效绿化,林木成活保存率达91%以上,在南塬构筑起坚固的生态屏障体系。

此外,渭河生态长廊全面建成。渭河湿地生态公园、沋河湿地公园功能不断完善,白鹭、大鸨、鸳鸯等水鸟翩飞场景重现渭河滩面。近年来,临渭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9万亩,封山育林6.4万亩,有效管护公益林37.43万亩。全区森林、湿地资源持续增加,森林网络体系不断健全,生态屏障功能不断显现。

换大册子B02上面的图桃花源民俗文化园1.jpg

临渭区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确保国考、市考断面水体稳定达标。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持续开展“清废”行动,严格落实“五长”岗位职责,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让绿色成为临渭区的发展底色。


编辑:佑怡           责编:  王越美         终审:张建全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