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太伯山

发布时间:   作者:雒宏军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图/雒宏军 


早晨,杨烨琼老师来电话,邀约去太白山游玩。我的心中好生奇怪,太白山不是刚刚去过吗,怎么又想上太白山了?听出了我的疑惑,杨老师解释说,是去北太白山,在岐山县,这个太白山和眉县的太白山还有些渊源呢。原来是这样。

岐山县因为北部是岐山而得名,我们习惯上把岐山称为北山,把南边的秦岭称为南山。从岐山县故郡镇北上,就进入了北山,和森林茂密的秦岭不同,北山上很少见到森林,植被以灌木和草地为主,山峰陡峭,山坡上遍地是大小不一的石头,远远望去,就像草地上生长出的白色蘑菇,只不过它们有各自的形状,或者静卧如兔,或者嶙峋陡立,或者似神龟伏地,这是山上琐碎的岩石露出地表,经过数百万年风侵雨蚀的结果。

翻过一座山头,在路边我们看到了“太伯山”的石碑。太伯山又称北太白山,在关中西府,“伯”的读音是“bei”,正好这里把“白”也读作“bei”,时间久远,太伯山成了“太白山”,因为南边还有一个太白山,这是秦岭的主峰,名称更加响亮,所以这里就成了北太白山。

已是初冬,放眼望去,周围都是萧瑟的景象,树木落尽了叶子,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升在空中,山沟中的玉米地一片枯黄,玉米已经收获,农民们懒得挖掉玉米秆,就在地里等待,拖拉机刚刚翻过的土地上,泥土整齐地翻向一个方向,耕耘之后,却没有播种。然而,在道路的另一侧,冬日之下,太伯山上却是林木茂密,翠柏森森,阳光在密林的缝隙中投下,将一片片树荫投射在路上,依然像夏季一样鲜明。

太伯山的海拔只有一千三百多米,沿路而上,不费多大气力,就登到了山顶。山顶上建有太伯庙,有砖木结构的大殿两座,不过大门紧锁,我们无法一见太伯真容。周围还有几间土坯房,年久失修,已经塌陷,估计马上就得拆除。院子里倒扣着几个大水缸,这是每年七月十二日庙会时的灶具,山上没有自来水,要用水缸来储水做饭。庙前有一座石碑,只剩下了半截,年代已久,字迹漫漶不清,已经无法辨认。听说早年间,太伯山庙宇成群,香火旺盛,可惜这些建筑在“破四旧”运动中被拆除破坏,如今踪迹难觅,这座石碑也许是最后的一点遗存。

岐山,古称西岐,是周文化的核心区,每处山水,都打上了周人的烙印,太伯山也是如此。《诗经·大雅·绵》中记载说:“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古公亶父就是周太王。周太王有三个儿子, 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泰伯为人宽厚,兄弟们相处和睦。季历后来生了个儿子叫昌(就是后来的文王姬昌),昌从小聪慧过人,才华出众,深得周太王的喜爱,就想把王位传授给小儿子季历,再传其子昌,周太王曾信心满满地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 ”为了成全父亲的心愿,避免手足相残,泰伯决定让位于三弟季历,二子仲雍也是积极响应,这有了太伯仲雍“三让天下”的典故。自古以来,为了天下,父子相残,兄弟操戈,多少次血流遍地,泰伯三让天下,更加彰显其胸襟开阔,所以孔子评价说“至德泰伯”,把泰伯奉为最高的道德典范。

泰伯曾经被封地于此,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至德达人,就以此山命名为太伯山。太伯山,就是泰伯山的转音。


编辑:金苗           责编:王越美           终审:张建全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