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青)9月12日晚,由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宝鸡市艺术剧院倾情创排的本土原创话剧《面皮》亮相铜川市工人文化宫,参加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的角逐。演出前夕,记者探班《面皮》彩排现场,了解这部剧台前幕后的故事。
一部话剧浓缩40多年来乡村巨变
9月11日,采访团一行来到铜川市工人文化宫观摩《面皮》彩排。伴随着手扶拖拉机的“突突突”声,瞬间将大家拉回到上世纪70年代宝鸡农村地区。王让过,“解元村”庄稼汉,鳏夫,有一儿一女,善做擀面皮。为生存,他做面皮、卖面皮,最终因卖面皮受牵连离世,年仅五十多岁。临终前,王让过将祖传制作面皮的秘方留给了本村队长夫妇,希望儿子王红强能继承这门手艺。在队长夫妇的帮持下,王红强子承父业,他和媳妇孙海棠坚持20多年做面皮、卖面皮,供两个儿子双双考上大学。两儿子后来回乡创业,开展电子商务在网上卖面皮,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硬生生把一盘小小的擀面皮做成了当地支柱的大产业。
《面皮》是一部极具西府地域风味浓郁的方言话剧,130分钟的时长浓缩了40多年来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展历程,全景式展现了宝鸡农村的巨大变化。全剧以宝鸡传统小吃面皮为线索,透过一户人家的命运变迁,映射出宝鸡这座城市改革开放的巨变,是一幅西部农村变迁的时代画卷,是一曲民营经济发展的奋斗之歌,是一部弘扬秦人自强不息的史诗巨作。
该剧剧本由宝鸡市艺术剧院编剧张骥历时五年创作完成,以宝鸡市艺术剧院为班底,特邀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姜涛任总导演,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吴京安饰演村长,还邀请了多名国内著名演员和舞美、音乐制作团队加盟助阵,带动本地院团和演员成长成才。2023年2月正式启动创排,8月30日在宝鸡大剧院首演,收获一众好评。
著名文艺评论家胡安忍认也高度赞扬该剧:依托面皮小题材,描写底层民众的生活日常,十分地接地气。这种极为暖心地与观众进行心灵对话的作品,似乎很少见了。唯其少见,便显得极为珍贵。作品为普通小人物立传,也没有惯常那种人为地设置贯穿始终矛盾冲突的雕琢印痕,而是在自然而然的碎片化的人际关系中显现一代又一代人物的性格,这便使得剧情与实际生活的本来面貌更为贴近。
主创解析“小题材 大情怀”引共鸣
《面皮》中参杂了大量琐碎日常的农村生活情景,并融入西府方言以及关中俚语,这部戏无论是在市里、省上乃至全国演出,每一位观众都能从中寻找到自己或祖辈生活过的影子。这种穿越时间和跨越地域的共通性,与众主创的努力和付出是分不开的。
编剧张骥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宝鸡人,他对宝鸡的老城区、老故事有着执着的爱好。2017年,他生出要为“宝鸡的擀面皮”写一个剧本的想法,于是经常去周边村里逛,拉起人就谝,了解到许多真实发生在村里的故事。2022年年初,剧本初见雏形,后来也得到文旅局领导们的支持和帮助,为这部剧争取到了专项资金扶持。后来邀请了姜涛导演和吴京安老师、杨柳老师加盟,今年8月底终于和观众见面。谈到这部戏的难点,张骥表示主要难在了它跨越了45年,“这45年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改革开放至今已45年,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以及现在完全是两种状态,小时候根本不敢想象今天的生活,但是导演将这段跨度巨大的时代变迁最终呈现在舞台上了。”张骥还认为,这部作品成功之处并不是说给观众展现出面皮的制作工艺或者秘制配方,而是改革开放政策给城乡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变,这一定是观众最能引发共鸣的。
编剧张骥(右四)接受采访
“小题材 大情怀”是根植于《面皮》的创作理念和精神内核,导演姜涛在看到剧本后也不忍赞叹并迅速投入到二度创作中去。“我也没有写剧本、也没有表演、也没有设计音响……”姜涛谦虚的称自己的工作为舞台形象的“接生婆”,自己首先要理解这部作品的文学内涵、思想内涵和历史内涵,其次再去进行舞台创作。姜涛表示,这部戏在舞台中央横亘着一个巨大的似年轮的转盘形象,可以理解为一种时间的流逝。背景里多次出现的大树则代表着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深处的根脉,是一种父子传承、文化传承的具象表达。而且整部剧中出现了五个不同门楼,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变化、翻新的门楼展现了改革开放45年的历程,侧面也歌颂党的丰功伟绩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吴京安(右四)接受采访
老戏骨吴京安在《面皮》中饰演全剧的灵魂人物——队长,“这部戏里我虽然饰演的是一位小人物,导演姜涛却给了我信马游缰般的创作空间,我也把自己那点‘玩意儿’发挥的淋漓尽致,最终形成了大家看到的这么一个形象。我觉得一个好的剧本是有根基的,经过导演的二度创作,第一次联排我只用了十三天就把这部戏排出来,我当时被宝鸡市艺术剧院残留的6、7位话剧演员所感动,他们的表演是真挚的、质朴的,演员最大的技巧就是真诚,他们全都做到了。”对于这位18岁就离开故乡西安外出打拼的老陕来说,吴京安本次再回家乡演戏,直言《面皮》让他重温了对家乡的爱,最欣慰的是能够生长在这方水土脚下,自己的每一根神经都能调动起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此外,吴京安还在戏里奉献出了不少的笑点,比如他经常拿着黄豆往嘴里扔着吃,还有那句经典的“不试活一下,咋知道成不成呢?”成了这位队长的口头禅。
“擀面皮”是宝鸡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小吃,不仅是宝鸡人的成长记忆,也让不少人因为这个味道而记住宝鸡,更让宝鸡的一些老百姓闯了路子、挣了票子、换了脑子,也赢得“面子”。《面皮》写的正是这里发生的故事,这里上演的人生。“观看《面皮》,其实就是看宝鸡人的奋斗史、创业史。下一步,我们力争将话剧《面皮》打造成为宣传宝鸡地方特色和非遗文化的名片和品牌项目。”该剧出品人、宝鸡市艺术剧院院长杨兰说。
(图片均由刘青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