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智宝
穿越3000年历史时空,看膴膴周原,流光溢彩;站在凤凰山头俯视今天的西岐大地神采奕奕,壮美高大。2023年8月26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命名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通报,岐山县榜上有名,被命名为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荣誉称号。
近年来,岐山县立足文旅资源禀赋,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以做活周文化为抓手,围绕做优做强旅游城市、做大做精旅游景区、做美做特乡村旅游、做好做足旅游服务重点工作,加强建设周文化寻根游、三国遗迹怀古游、民俗文化休闲游、自然风景观光游、美丽乡村体验游等五大旅游板块,努力打造“凤鸣岐山,周公故里”全域旅游品牌,旅游产业成为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引擎,实现了旅游空间全域优化,旅游设施全面完善,文旅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模式成效凸显。2023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3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3亿元,创历史新高。据悉,从今年4月以来,岐山县还获评“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县”、周文化景区斩获“美丽中国新锐文化目的地”、五丈原三国小镇旅游景区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岐山天缘入选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荣誉。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像开放在西岐大地上的并蒂之花,灿烂夺目,让今天的岐山具有更美的颜值,文化+旅游,旅游+工业+农业+美食餐饮……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把古老的西岐带进了与时俱进,日新月异,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时代。36万岐山人民和县文化旅游局的同志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信,这样自豪,这样充满砥砺前行、赓续奋进的力量!
对于文旅融合发展,岐山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顺势而为,引领文旅产业的发展方向
岐山县的历史悠久而辉煌。“凤鸣岐山,周公故里”,这里是炎帝生息,周基肇室之地,也是周秦文化中华文明的源头。泱泱华夏5000年,周礼文化铸辉煌,使这里成为全国全省独一无二的“周礼之乡”、“青铜器之乡”、“陕菜之乡”、“转鼓之乡”、“岐山臊子面之乡”。
岐山县的文化文物资源丰富无比,浩若繁星。境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原遗址,国家4A级景区周文化景区、水城˙三国小镇,3A级旅游景区诸葛亮庙等景区景点,还有落星湾国家级湿地公园、渭河生态公园、崛山森林公园、凤鸣湖等。全县有以周文化为主体的文物遗存500多处,出土青铜器2万多件、甲骨文3万多片,岐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地域本色,美轮美奂。但是过去长期以来,文化和旅游相脱节两张皮,看过来看过去只是那么几个景点,年年都是老样子,对外没有多少吸引力,旅游业面临萎缩的境地。近年来,这个县立足文化资源禀赋,整合资源,努力打造全域性、前瞻性、可持续性的文旅产业,县委、县政府领导高瞻远瞩,高位谋划,高点布局,鼎力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成立了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县长为组长的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领导小组,确立“做强汽车产业,做大一碗面,做活周文化,做靓一城两区”四大战略,将文化旅游产业融入四大战略之中,纳入《岐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岐山县做活周文化实施意见》《做大一碗面经济实施方案》《旅游产业支持奖励办法》《岐山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构建起“旅游+文化+城建+商业+农业+交通+林业+教体”等一体多元化旅游体系。同时,该县还编制完成《岐山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岐山县周文化旅游度假区发展总体规划》,印发《岐山县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县文化旅游局局长杨慧敏说,这些规划瞄准“凤鸣岐山,周公故里”的旅游发展定位,深挖周文化、三国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乡村文化等内涵,使全县形成了“一城两区、两轴两极”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把文旅产业带入了新的发展天地。
岐山县是一个文化文物大县,缺的不是文化资源,缺少的是如何使这些文化资源活起来、动起来,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的“破题之作”和“点睛之笔”
上面的这段话是岐山县一个主要领导在一次文旅产业推进会上讲的。他的这段话代表了岐山县领导层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共识。近年来,该县正是按照“寻根周原,体验周礼,品尝美食”的思路打造文旅融合、景城一体全域旅游体验地的。这是打破“瓶颈”的“破题之作”,也是创新发展的“破冰之作”“神来之笔”。
岐山臊子面与周文化在岐山这块土地传承了3000多年,在逐梦复兴的新时代,岐山人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立足于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面皮、岐山醋等5项省级非遗项目的民俗食品,在过去北郭民俗村农家乐臊子面接待户的基础上,通过“做大一碗面”,延伸产业链,先后建成5个美食体验区和天缘醋工业旅游研学区,14个省市县级乡村旅游示范村,7个旅游+扶贫示范基地,开发出天缘醋饮、醋粉、百年美阳擀面皮、秦忆浓桶装臊子面、御京香甑糕等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形成了可参观、可品尝、可体验、可购买的旅游产业链条。在凤鸣镇八角庙村天缘醋公司,你可以看到2018年天缘公司斥资1500万元打造的岐山醋文化展示,农家醋老作坊,醋文化广场,醋食工坊,还原了中国醋的前世今生和作为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单位的岐山天缘。来这里的游客说,在天缘醋厂,我们闻到了不光是食醋的酸香和古朴,还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醋文化味道,没想到天缘人做得这么好。位于三国古战场遗址上建成的水城·三国小镇,北凭周原,西顾陈仓,东望长安,南望巴蜀,这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古典建筑三国主题乐园、皇家国际大马戏、禅意民宿——三国客栈、大型室内沉浸式互动体验剧《三国记忆》、三国萌宠动物园为一体的文化景区,最大限度地还原和演绎三国时期的市井生活。住三国客栈,看三国记忆,品三国文化,尝三国美食,享三国生活,让游客一日游遍大江南北,一日历经千年风情。因此,凡是来过三国小镇的游客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拥有三千年文化史的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像璀璨的宝石,在各个角落里熠熠发光。县文化旅游局的同志告诉我们,全县累计申报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6大类65项,在全省和全市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近年来,在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活动中,该县遵循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和《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村镇、进景区”活动,把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品。目前已有“岐山青铜器复仿制工艺”“岐山剪纸”“岐山泥塑”“岐山擀面皮制作工艺”四个非遗项目和非遗物品进入了太平塔旅游休闲街区。其中岐山青铜器复仿制工艺是第一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在太平塔街区,传承代表单位金石技艺传习所展示中国青铜器复仿制品、古代碑刻拓片、石刻品等200多件。金石传习所成了展示活化岐山青铜器铸造工艺的主要场馆。
传承中创新,融合中发展。岐山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步子稳健,文旅新产业百花争艳
周文化赋予了岐山人“崇德、尚礼、包容、求实”的“岐山精神”,也赋予了岐山人励精图治、干事创业的劲头。近年来,以“做活周文化”为抓手,传承创新,融合发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步履稳健扎实推进。县上在连续举办四届“周文化艺术节”的基础上,近年来连续举办了三届全国性周文化学术研讨会,掀起周文化研究的热潮。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岐山人的礼仪、生活习俗、民风民俗、美食小吃、家教家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周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这就有了“寻根周原,体验周礼,品尝美食”,打造岐山文旅融合,景城一体全域旅游体验地的持续性行动。周文化与岐山臊子面的融合,使久负盛名的岐山臊子面有了灵魂,有了精气神,端起碗越吃越感到周文化的味道愈加浓厚。“一碗面经济”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面皮”为核心,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一碗面”经济规模突破148亿元,成功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陕西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进县”。周文化与全域旅游共兴共荣,同频共振,使周文化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古板变为生动,有了旺盛的生命力。从而衍生出了文化+旅游、旅游+工业、旅游+民俗、旅游+农业等多种新生态,由原来单一生态的旅游消费模式向产业多元场景融合的新模式转变,不断加强文旅创新、融合,不仅“圈粉”了更多的中老年游客,更“圈粉”了一批又一批新生代游客。周原遗址、太平旅游休闲区、水城三国小镇、天缘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等景区景点都成了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我们在蛟汤飘香、神来之食——北郭村,资福烟霞庵营古镇——资福村,洁净家园、礼仪新村——堰河村,甘棠遗爱、勤廉持家——召亭村,崇德尚礼、红枫迎宾——焦六村,岐山之阳、周祖圣地——岐阳村,孝亲敬老、传礼承德——小强村,大美枣林、金色花海——范家营村,食醋之源、千里飘香——八角庙村,赏景避暑,世外桃源——涝川村等乡村旅游示范村,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像潮水般向这里涌来,如果碰上“双休日”“节假日”,乡村游更加火爆。人们恣意徜徉在古老的西岐大地,看乡间炊烟袅袅,听狗吠鸡鸣,感悟到的不光是人间烟火味和那份宁静,还有如诗如画般的乡村生活,感悟到文旅融合助推了乡村振兴。
文旅深度融合,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是岐山人的大手笔、大动作。在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的热潮中,文创作品不断出现,以“陕汽”建设史为题材背景的电视剧《沸腾人生》在浙江卫视热播,秦腔廉政历史剧《甘棠清风》赴省展演,电影《寻根周原》《西府游击队》成功拍摄,实景剧《封神演义》《鬼方之战》《三国记忆》等演艺节目受到热捧,久演不衰。以各种生态为主,美丽乡村体验游为辅的全域旅游供给体系,把岐山县的文旅事业带进了更加广阔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