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西府的三国胜迹

发布时间:   作者:赵智宝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赵智宝


陕西关中西府南接秦岭,北临渭河,南通斜峪关,是古代关中连接巴蜀的重要通道,在军事和交通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成为魏蜀交战的主要战场,所以留下了不少三国胜迹。


斜峪关

斜峪关位于眉县与岐山县交界处,是斜水(石头河)的出峪口,沿斜水溯源而上,跨秦岭,又顺褒水顺流而下,抵石门,出褒谷,到达汉中,因起褒斜二谷,故称褒斜道,全长410公里。斜峪关是关中通往陕南和巴蜀的重要关隘,秦昭襄王时,已是“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三国时曹操由此南下汉中,增援魏军,诸葛亮六出祁山也几次取道于此,历来被军事战略家视为兵家要道。


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今宝鸡市岐山县,为秦岭北麓土台原的一部分,海拔约750米,原上地形平坦,面积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1.8公里。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深沟,地势险要。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进行最后一次北伐,最终因积劳成疾死在了这里。正因为这个缘故,使得五丈原这个地名变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诸葛亮庙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在五丈原修建了诸葛亮庙,建有钟楼、鼓楼、献殿、大殿等。大殿内塑有诸葛亮像,神态飘逸。献殿嵌有岳飞所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碣40方。整个建筑排列在由北到南的一条中轴线上。殿宇高大宽敞,布局严整,主次分明,结构完整。主轴两侧为独立的院落。庙宇的整个建筑具有我国古代祠庙的建筑风格,有较高的观赏研究价值,成为关中西府重要的文化旅游景区。

葫芦峪

葫芦峪位于宝鸡市眉县城西4公里的西宝路线路北,距西汉公路3公里,西宝高速4公里,交通便利。相传公元234年魏蜀交战,诸葛亮早就叫人把干柴、硫磺、火药堆放在谷中,同时在谷地两边高处埋伏,并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把司马懿等人追进谷中,点燃后,谷内顿时一片火海,熊熊大火眼看要把司马父子烧死在葫芦峪,即将全军覆灭,这时忽然天降大雨,熄灭大火,司马父子死里逃生。诸葛亮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从此留下了这句名言典故。今谷中石头多呈黄褐色,相传是当年用火之痕迹。现谷中林木茂密,环境幽静。

诸葛田

位于岐山县五丈原东麓,石头河畔的万亩良田,相传最初是三国诸葛亮在此屯兵时率将士开垦的,古称“诸葛田”。公元234年,诸葛亮统帅蜀汉大军驻扎于五丈原上,与曹魏大都督司马懿隔渭水对峙。蜀军长途远征,后勤供给十分困难。诸葛亮为了解决军粮不足,便在驻地组织将士开荒造田,引渠灌溉。为了便于灌溉,他把大块田地隔成小方块,从而造成“诸葛田”,解决了军粮缺乏之困难。人们知道,古时候种庄稼总是靠天,依靠上天的恩赐。可在诸葛田里却是两样:一国之相,为何还能带领士兵种出好庄稼?原来是由于他根据气候规律而掌握了一种种植技术。后来,诸葛亮又把此技术传授给当地人民。从此,石头河两岸稻谷飘香,有了“鱼米之乡”“小江南”的美誉。



诸葛泉

诸葛泉距离现在岐山高铁站不远的地方,位于五丈原古道十三盘下,西面为上泉,东面为下泉。相传当年诸葛亮在五丈上屯兵时,为了解决将士吃水,开凿了两口泉,一个上泉,一个下泉,上泉吃水,下泉饮马,从此蜀汉大军用水方便又充足,甘洌的泉水也供给了附近百姓的生活用水。人们为了感念诸葛亮的恩惠,就给这个泉取名为“诸葛泉”。上泉今泉眼修砌一新,八角井木槛,石螭吐水。泉水终年不涸,清澈透明,冬暖夏凉,流量稳定。乡亲们说,在没有吃上自来水之前,当地的村民仍然喝这口清泉的水。

棋盘山

棋盘山,在岐山县城南25公里处,北连五丈原,海拔1112米,山顶岩石平坦,形似棋盘,故名。相传公元234年春,诸葛亮统帅蜀汉大军伐魏屯兵五丈原上。有一天,心中烦闷的诸葛亮便由中军城向南边的秦岭山走去,到达山顶,只见一块有半亩见方的巨石平展展落于山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对着一幅棋盘出神地注视着。老人一见诸葛亮,便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邀他下棋。诸葛亮应允与白发老人寒暄之后,就席地对弈开了。几局之后,诸葛亮深感这位老者竟比自己棋高一着。诸葛亮于是由棋联及战事,触类旁通,从中悟出了进军退兵的一些奥理,受益匪浅。回到军帐里,他便将下棋所获得融入作战部署之中,一反常态的新战术,一连取得了几次胜利。这时,诸葛亮与白发老人山顶对弈的故事由此也广为流传。人们便将这座山叫做棋盘山。至今山上依然存留着诸葛亮和老人对弈的棋盘石和驻防蜀军插过军令的大旗石穴。



三刀岭

站在三国古地五丈原向北平望,渭河北正对处的土原向南伸出一道坡岭,这便就是三刀岭。岭下,就是因岭而得名的村落——三刀岭村。三刀岭,是魏将军司马懿扎营之地,同五丈原一样,是三国故地。说起“三刀岭”名字的来历,当地老幼都会讲起三国司马懿“劈石留痕”的故事。相传当年诸葛亮足知多谋,令对手司马懿非常头疼。一次,诸葛亮与司马懿各领大军分别驻扎在五丈原和渭北的碛石原(即渭河北原),两军隔河对峙。诸葛亮军帐在五丈原后的豁落成,司马懿中军帐在五丈原隔河正对面的原头领嘴(即今三刀岭原顶)。司马懿愤于诸葛亮的多谋善战,对其恨之入骨。曾南望五丈原,抽出宝剑,在帅旗旗台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狠狠地连砍三剑,大石头上便留下了深深的三刀剑痕。司懿指着石头上的深痕,愤愤发誓:定当让诸葛亮如此顽石!后来,人们看着插旗台大石上的三刀岔痕,依着这个故事,就叫这条根出于北原、匍匐向南的脊岭为“三刀岭”,岭下的村子便叫做“三刀岭村”。时间虽过去了1700多年,但村民们至今还会指着三刀岭顶的那个高台嘴说,那就是当年司马懿的插旗台。

豁落城

豁落城是诸葛亮设中军帐处,位于五丈原诸葛亮庙南3公里处。为五丈原最窄处,东西宽仅50余米,南北长500米,两边皆深沟,唯一细项与棋盘山相连。为当时蜀军中军帐,四周筑墙,形成城堡。今南北堡墙遗迹可辩,墙高约3米,宽1米,城堡南北有城壕,壕宽约3丈,深约6尺。相传诸葛亮羽扇纶巾,坐帅帐中,指挥战事。城中曾出土过蜀汉行军釜和钱币等物,当地人称为“诸葛锅”。解放前,堡中北部存有武侯祠庙,今毁,但遗迹可见。

拜相台

拜相台在渭河北岸碛石原之三刀岭,与五丈原—渭河之隔。拜相台为圆锥形土台,人工夯筑,高约6米,底径13米,为三国司马懿的拜相台。相传,公元234年春,诸葛亮率领十万蜀汉大军,与魏将司马懿隔渭河相对峙。双方相持百日之久,尚未发生大规模战事。此时的蜀军劳师远征,粮草不济,急于速战速决。但司马懿并非无能之辈,早已看出其中的奥妙,高挂“免战牌”,拒不出兵。这时,诸葛亮计上心头,“遣将不如激将”,主意既定,他便展开纸张,欣然提笔,修书一封:“吾自进入关中以来,所向披靡,城不战而下,寨不攻自破。今日等鼠辈,龟缩一隅,不战,不降,似战,似降,岂不令天下人笑骂,此与妇人何其相似乃尔!”诸葛亮派人随信给司马懿送去妇人衣裙衩环,讥其胆小如妇人。司马懿心知诸葛亮之计,忍辱不发,次日,着装衣裙,在此台向对岸的五丈原上的“帅”字旗三拜三叩。拜毕,脱去衣裙,传令其子司马司回营召集众将士,同至渭河南岸齐声喊到:拜拜拜,又可妨,拜你如同拜如常,一拜原头断流水;二拜蜀营缺米粮;唯有三拜最灵验,秋风起兮见阎王!果然,在司马懿拜相之后,五丈原上就断水断粮。不久,又刮起阵阵秋风,一夜之间草木皆死,诸葛亮因计谋不成,病势大增,不几天便离开人世。故名拜相台,古戏剧《司马懿拜台》即由此而来。


落星堡

今蔡家坡镇落星堡村村委会驻地,地当五丈原东侧石头河河湾。据《三国志》等文献记载:诸葛亮逝世时,在五丈原南边石头河之河湾处,有一大赤色,光芒有角,自东北方流向西南方,坠于蜀营。三投再起,隐隐有声。当时这一天文奇观被认为是诸葛亮作为一代贤能之才的星象表征。诸葛亮逝世后,蜀军为防魏帅司马懿追杀,封锁诸葛亮病逝的消息,抬丧从五丈原经落星湾、斜峪关沿褒斜道一路悄然退却,秘而不宣,至汉中沔县(今勉县)定军山方对外发丧,霎时凤鸣水咽,蜀军齐悲。为了纪念这位智慧之星,人们便把这颗巨星坠落之处取名落星湾,后因此村曾建有城堡,人们又习惯称其为“落星堡”。

千百年来,文人雅士大多登上五丈原向南始发,沿谷顺壑,经过落星湾,进入斜峪关,亲历古栈道,寻踪访古,捕捉诸葛亮当年出征的蛛丝马迹。

陈仓古城

三国时期的陈仓指的是现在的宝鸡市陈仓区。驻地虢镇。陈仓古称西虢。陈仓有两处古城,一处为上城,即戴家湾遗址所在地,为秦文公所筑。下城与上城相连,为三国时魏将郝昭抗拒诸葛亮北代而建。

说起陈仓,人们就会提起诸葛亮二度陈仓的故事。而暗度陈仓,还得从汉初韩信大将军说起。为了迷惑敌人,韩信派了一万多人马去修复烧毁的栈道。栈道修复工程艰巨,进展缓慢。章邯料定栈道修复绝非易事,毫无戒备。殊不知韩信操小道向陈仓进军,很快攻下咸阳,占领关中。

无独有偶,诸葛亮二度陈仓。三国时期,诸葛亮蓄精养锐之后准备再次出兵讨伐魏国,而这次出兵的地方就是陈仓。诸葛亮当时觉得陈仓这个地方非常重要,必须要先得到这个地方才能够出兵,于是命令手下一定要将陈仓拿下。可是在诸葛亮暗度陈仓的胜算中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计划已被司马懿看破了。司马懿早就猜测到诸葛亮暗度陈仓的计策,于是派重兵把手在陈仓的要道上,诸葛亮的士兵连续攻打几天却始终无进展,在这之后他又想招降守城的将领,可惜依旧是失败了,最后粮草全无的情况下诸葛亮只好退兵。但是诸葛亮暗度陈仓的事情并没有这样结束,诸葛亮在此之后并没有放弃陈仓这个地方,于是趁着守军将领生病的时候,再次运用暗度陈仓的计策,终于在这一次攻城中取得了成功,一举将陈仓这个地方攻破,使诸葛亮的暗度陈仓之计得以实施。



昔日三国遗迹  今日旅游胜地

近年来,经过对三国遗迹的开发利用,关中西府已成为人们旅游观光胜地。特别是随着“三国旅游线”的开通,西府三国战场故地,更是享誉海内外。从五丈原开始,西有蜀仓,箕谷、陈仓、诸葛山、大散关,向南有汉中的定军山、武侯墓、武侯祠等遗迹,东有葫芦峪,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三国古迹旅游线,迎来海内外四面八方的游客。


编辑:金苗           责编:鲍海           终审:吴汉兴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