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基因 凝聚集体力量 ——以《毕德显》为例说高校红色话剧创作

发布时间:   作者:朱君杰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1682876433131922.jpeg


新时代以来,高校成为了红色话剧新兴发生场域。各大高校立足于校史的优秀红色资源,组织本校师生精心排演了一系列的优秀作品。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实验话剧院联合制作,国家一级导演仝斌指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师生倾情演绎的红色题材话剧《毕德显》便是这一类型话剧中的优秀作品之一。以话剧《毕德显》的成功创作为典型展开分析,我们可以对高校红色话剧这一艺术类型的某些特征加以更为清晰的认识,并深入挖掘这一红色艺术类型在赓续红色基因,凝聚集体力量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 以特色的校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在高校这一特殊场域中,立足于校史上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弘扬时代精神,至少有以下特殊优势。首先,这类红色文艺作品可以具有更为强烈的真实性。这不仅仅是因为这类文艺作品中所塑造的主人翁形象大多有史可征,其创作有强烈的纪实性或非虚构性特征,还因为高校的存在本身,即是连接过去与当下,历史与现实的重要纽带,并且拉进观众与历史人物的距离,从这层意义上说,高校自身的存在会让作品的艺术真实性得到观众更为深刻的体解和确认。


1682876169643583.jpeg


就话剧《毕德显》而言,剧中所描绘出诸多的人物和情节,在当下的校园生活中仍然可以找到悠悠史影,甚至历历在目,触手可及。且不说自张家口西迁而来的校址仍在,当年“五楼会战”的旧址仍然是目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主建筑,当代大学生所使用的无线电通讯教材几经改版,仍有当年毕德显团队的思维和心血,就连毕德显本人的雕像也静静地伫立在校园里,见证着一代又一代的西电学子走上国防、通讯等重要的科技领域。因此,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一高校场域内,以西电师生为代表的主要观众群体,对于毕德显这一人物塑造真实性的感受,不仅仅因为毕德显是一个真真切切存在于过往历史中的英雄人物,还因为我们就生活在他所奋斗过的地点,他所生活、工作过的建筑中,我们会深切地意识到,正因为他的努力才成就了如今我们所在学校的辉煌,我们现如今坐在教室里,能够接受完整的无线电通讯学科教育,离不开他所率领的科研团队,艰苦卓绝,不辞辛劳,日以继夜,呕心沥血的无私奉献。以校史作为依托的人物塑造,凭借高校本身在历史时空中的延续性,让历史人物与观众生活建立了最为直接的联系,以至于任何本校师生都很难视而不见、不闻不问。这便是利用校史资源创作红色文艺作品的优势所在。

其次,这一类型的红色文艺作品,能够以高校的独特性彰显红色文化精神。当我们以文艺作品的形式追溯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时,固然是在弘扬某些具有普适性的精神价值,如不怕牺牲、敢于拼搏、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等时代精神。但这一类带有普适性的精神价值,在任何红色题材的文艺作品中都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因此,千篇一律的主旨表达很容易让观众因为太过熟悉而丧失新鲜感,从而难以去用心体会作品传达内涵的精神价值。以校史为依托的红色文艺创作中所塑造的人物,往往具有某些常人难以企及的特殊能力,这种特殊能力会打上某高校的独特烙印,通过这种特殊能力所表达出的诸多优秀品质,会让普通观众有“陌生化”的新奇审美感受,让广大校内师生观众有自我认同感,从而引发关入热情。

以话剧《毕德显》为例,创作者所塑造的毕德显这一人物,以“科学救国”的特殊方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一救国方式本身就需要掌握最尖端的无线电通讯科研能力,而这一能力又是打上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一特殊的标签的。这从某种角度上说可以理解为西电人特有的报国方式,有西电特色的报国方式。毕德显身上所具有的不畏牺牲,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均是通过“科技救国”这一具有西电高校特色的具体行为加以呈现的。这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一特殊的高校场域中,无疑会让师生在加强自我认同感受的同时,也对于毕德显身上彰显出的红色文化基因有更深切的认同。

 

二、 以深沉真挚的热爱凝聚集体力量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往往被网络游戏、自媒体短视频、综艺节目等内容所充斥,这造成了多元化、虚拟化、个人化、碎片化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让大学生走进剧场,连续观看长达两个小时左右的话剧演出,无疑需要让观众对作品具有有特殊的情感寄托。

就高校红色话剧这一艺术类型来说,其特殊性之一在于演员大多来自本校师生。这对于表现红色话剧的艺术魅力至少会有如下优势。

其一、这些演职人员大多不计报酬,没有太强的功利性。就《毕德显》的主创团队来说,大多是通过校内自发报名的形式选拔上来的演职人员,他们往往有自己的专业,紧张的学习任务,纯粹凭借着满腔兴趣爱好投入到表演过程中。他们选择参加到这场话剧表演中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于话剧表演的满腔热爱。因此,他们会更加认真,专注、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表现出比职业演员更充沛的热情。事实上《毕德显》话剧的剧组从3月12日才开始遴选演员,到了4月28日就进行了首演,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完成如此精心的排练,这非倾注满腔的热情难以完成,这份对话剧表演的由衷热爱,让红色经典的艺术魅力喷涌而出。演员对于角色和舞台真挚的热爱,不仅可以感动自己,甚至也可以感动观众。笔者从读书期间就一直参与相关的文艺活动,观看过众多的高校红色话剧演出,每次在演出结束谢幕的时候,能够深切感受到演员的欣慰、喜悦,并对此发出由衷的赞叹。就笔者而言,为了这份对于舞台真挚的情感,就认同始终追随本校参演红色话剧师生的脚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二、在高校的场域内,主要由本校师生来参演话剧,可以调动演职人员的同学好友融入其中,从而扩大参与受众。这不仅仅是调动演员的亲友来充当观众,而是让演职人员的同学好友也全身心的参与其中。笔者每次观看完高校红色经典演出时,都可以看到演员的亲友热切的上前献花,拥抱,与演员合影留念。那洋溢在脸上的笑容,是对于演职人员的成功报以由衷的欣喜和赞叹,对于话剧表演的成功报以真挚的祝福。由此不难看出,高校红色话剧这一艺术类型,在生活越来越个人化、虚拟化的当代,以演员对于表演炙热深沉的爱,凝聚着真挚的集体力量。

时至今日,高校红色话剧作为特殊的艺术门类方兴未艾,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德显》之外,厦门大学的《你好,林惠祥》、华东师范大学《伯群校长》、上海交通大学 《积厚流光》、复旦大学《陈望道》、上海大学《红色学府》、河北师范大学《一次与郭隆真的精神对话》、东北大学《离离原上草》等红色戏剧,均是在这一红色艺术门类中的有益尝试。笔者坚信,怀着对于母校和对于话剧艺术更为深沉而纯粹的热爱,广大师生还会创作出更为精彩的艺术精品,让红色艺术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 作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君杰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学研究”(18ZDA170)阶段性成果。


编辑:无敌           责编: 姜琼          终审:吴汉兴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