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燕郡 通讯员 白凌燕 解晓春)春日的榆林市靖边县黄蒿界镇,处处涌动着学习贯彻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连日来,该镇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活动,深化“干部下沉送党音、为民服务转作风”宣讲形式。从课程培训上、宣讲队伍上、宣讲模式上、宣传氛围上“用足料”“提足味”,让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课堂提质增效。
理论学习有力度,示范课堂有深度。镇党委发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部署“集结令”,制订下发《黄蒿界镇学习贯彻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方案》,确保学有重点、学有计划、学有目标;组织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员培训班,全体党员干部化身为基层宣讲中的领学人,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握报告提出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以及实践要求,通过理论解读、宣讲作品创作、宣讲技巧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培训。将书面语转为家常语,变“党音”为“乡音”,为群众送去一场接地气的理论大餐。
五级五长聚人气,流动课堂接地气。理论宣讲面对面,服务群众零距离,离不开接地气的基层理论宣讲队伍。为推动新思想入脑入心,解决“怎么讲得更好”的问题,黄蒿界镇着力构建“网格党建+五级五长”基层宣讲格局,聚焦打造一支由镇村干部、村小组长、网格员组成的理论宣讲小分队。同时依托“民情老茶会”“村民议事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形式请身边人讲身边事,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添生气。
互动宣传贴实际,订单课堂解难题。在宣讲内容上,该镇积极探索“订单式”宣讲,深入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为推动理论宣讲入脑入心,镇党委要求宣传小分队围绕政治理论、基层政策、群众需求三方面开展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透彻,同时把乡村振兴、封山禁牧、安全生产等涉及民生的政策讲清楚。宣传小分队既要做“扬声器”还要做“收音机”,把理论宣讲与为民服务相结合,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调研摸排,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积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日常、引向深处、见行见效,让理论宣讲更具“思政味”“泥土味”“生活味”。
线上线下齐发力,网络课堂显效力。“线下”走到“线上”,是开展宣传宣讲的一大趋势。该镇坚持在拓展宣讲载体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新媒体、展板、横幅、LED等手段,打造“线上+线下”新模式,发挥融媒传播优势,依托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信群、学习强国等载体,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相关视频、文章,发动党员干部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充电”,切实提升党员干部群众的理论学习热情。